她
曾因考试失利、家庭困难而辍学
重返校园后发奋学习
考入清华大学
本科期间边打工边读书
毕业后赴西南山区支教
她说
感谢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
希望能够帮助更多寒门学子
改变命运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这是清华女孩姜晓雪的
逆袭故事
孩子,真争气!
这是姜晓雪高二、高三时的作息时间。每天如此,不熬夜,也没有周末。
因为辍学半年,她已经落下了许多课程。想要追上去,要更加努力。
姜晓雪的高中教室。
姜晓雪的家在山东省莱西市,她的妈妈是聋哑人,没有工作,爸爸年龄较大,除了种地,偶尔帮人搬砖盖房子,也没有什么稳定收入。
初中成绩稳定的姜晓雪考上了当地一所还不错的高中,没想到一上高中就无法适应学习节奏,成绩直线下滑。“努力也没有用,越来越差。”
上高中的住宿费、学杂费、生活费对她的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觉得每个月花家里很多钱,学习又差,对不起爸爸妈妈。”高一期中成绩出来,倍受打击的姜晓雪决定离开学校。
姜晓雪辍学了,连书包都没带回家。
“妈妈不会说我,爸爸不善言辞,也没说过我什么。”半年时间里,她每天帮父母干点农活儿,或者打零工挣钱,在小作坊里一天只挣了10块钱,“突然有一天我想通了,觉得最起码得有个高中文凭吧,即使考不上大学就去上个大专,有个一技之长能养活自己。”
爸爸和哥哥陪着姜晓雪去找学校的校长,学校最终同意再给她一次机会。
高中时的姜晓雪。
重返学校,“不能再那么没出息了”。没多久,赶上了文理分科,不看理科分数,喜欢文科的姜晓雪成绩一下“进步”了不少,她去找学长、学姐请教学习方法,一有空就去找老师问问题。班主任看出了她的韧劲,“姜晓雪,我觉得你骨子里是个要强的人。你信不信,你好好学习,能考上清华北大,你有这个潜力。”老师的鼓励,让她重新燃信心。
根据学习进度和习惯,姜晓雪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如果上课跟不上听不懂,我就先去做别的事情,下课再去问老师。”
姜晓雪高中时的数学笔记。
高二这一年,所有节假日加起来,姜晓雪回家的日子不超过20天。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高三。
高考成绩出来,姜晓雪考了664分。反复看了几遍成绩单的她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告诉爸爸,不善表达的爸爸就说了一句“好,知道了”就挂掉了电话。第二个电话打给班主任,班主任欣慰地说:“孩子,真争气!”
最终,她被录取至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为家乡近十年来第一个考上清华的文科生。
成绩、竞争并不是生活的意义
来北京上大学,是姜晓雪第一次走出山东。刚来到清华,“学校太大了,走了好远。”直到看到紫荆操场、篮球场上运动的同学们,突然感觉到“大学”的氛围。
但她也很快意识到自己的“格格不入”。新生梦想秀上,她完全不知道“演讲”是什么;团队训练营中,同学们玩的团建游戏她从来没有听说过;不会用电脑、不知道PPT该怎么做……在“心态和眼界上”,姜晓雪觉得自己完全跟不上大家的节奏。
姜晓雪选择“主动适应”。第一个尝试是参选班长,“虽然落选了”;第二个尝试是在军训时和大家聊天,发现“大家没那么高冷,在生活中很平易近人”。
和大家拉近了距离的姜晓雪很快又遭到了学业上的“打击”。论文、读书笔记对她来说都是新鲜事物,她只能去网上搜索,学着别人的写。同学们一两天就能写完的作业,她需要写好久。期中专业课考试,自己成绩刚刚及格,别人却考了满分。
于是,高考都没有熬过夜的姜晓雪开始“刷夜”了。
“付出很大努力”的姜晓雪期末考了70多分。难受、沮丧,她大哭了一场。
大一下学期,她开始慢慢接纳自己,“感觉是给自己找借口”,但是也接受了努力也未必可以赶上别人的事实。
有一件事让姜晓雪感到欣慰:自从上了大学,她就再也没管家里要过钱。
学校的奖助学金,解决了姜晓雪的学费和基本生活开支。此外,她通过努力先后拿到了国家励志、社会实践优秀、志愿工作优秀、社会工作优秀等各种奖学金。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也让她收获良多。
姜晓雪(右二)和老师同学们在一起。
此外,她还从大一开始就边上学边打工。在北京的寒风中骑车去做家教、帮出版社编教辅……每天过着精打细算的日子,却能省出一部分钱寄给父母补贴家用。
因为受到过很多的善意和帮助,她也想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十一假期做校园志愿讲解,忙里偷闲时去照顾流浪猫、流浪狗,无偿献血,为外来务工人员讲英语……
清华园的生活忙碌而多彩,学校为同学们提供了各种可能。针对家庭困难学生发展的“鸿雁计划”让她有机会走出国门参加公益项目。大三时,姜晓雪还在学院的资助下前往欧洲交换学习半年。通过各种实践,姜晓雪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她自己也不再纠结,“我突然想通了,生活的意义不应该是成绩、竞争,而是接纳自己,找到自己擅长的事情,要过得幸福、快乐,每天都有所进步,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为别人带来一些价值”。
教学生,让姜晓雪很有成就感。她喜欢站上讲台的时刻,看到台下求知若渴的眼睛,她的心里会涌出一种自豪感,“觉得自己在闪闪发光”。看着学生成绩进步了,或者曾经沉默不言的小女孩上课开始积极回应,总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同学主动来找老师聊天……学生每一个小小的改变都令姜晓雪惊喜万分。在十多次的教育实践中,教书育人的理想在她心里悄悄扎根。
姜晓雪参与短期支教实践。
姜晓雪在支教实践时做宣讲。
大三下学期,听说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招募,她毫不犹豫就报了名。在准备材料的时候,她记得一位学长给她的建议:“只需要记住两个字——真诚,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站在面试官前,她说出了自己支教的初心:“上大学后,我看到了天地的广阔,我真切地感受到清华带给我的改变。非常感谢老师的教导、感谢我接受到的那些资助,所以我也很想回馈社会,我想参加支教团,去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寒门学子,为他们的未来增加更多的可能,也希望自己配得上社会对我的帮助。”
姜晓雪顺利通过了选拔,来到了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如愿成为了一名高中历史教师。
姜晓雪的毕业照。
不负那些温暖的人给予我们的馈赠
“你把这次考试失利的原因先自己总结一下,列出清单,然后咱们一起解决。”姜晓雪对身边的小女生说,“以你的实力,再提高个二三十分都是有可能的,要相信你自己。”女生点点头,擦干眼泪,走出办公室。姜晓雪舒了一口气。
她想到了高中时的自己,因为成绩差而崩溃,不知道努力的方向。这里的孩子和曾经的她很像,“因为贫穷,所以不知道青云之志是什么样子;因为贫穷,青云之志便远在天边不可及;因为贫穷,不相信自己有改变命运的力量,也失去了穷且益坚的斗志。”
她希望自己的到来,能够带给他们希望。在课堂上,她不仅教同学们知识,还会帮助他们养成好习惯,告诉他们要拥有志向。课后时光,姜晓雪喜欢和学生们坐在一起,聊天吃零食,在被山包围的天空下,给予他们心灵的陪伴。
姜晓雪的日程计划表。
姜晓雪依然保持着高中时期做计划表的习惯,每天她的日程都排得满满当当,有时候学生们看到会很惊讶,“老师这么刻苦、这么有毅力,那我们也要更努力一些。”
当孩子们拿着成绩单开心地跑过来找她说:“我以前历史从来没考过这么高”“原来我真的也能学好”时,她感到无比欣慰。
教师节,姜晓雪收到学生们的小纸条。
来南涧支教几个月了,姜晓雪在朋友圈中写下了自己的心声:
相比于苦难的大多数,我是绝对幸运的
幸运地在辍学后能再次回到教室
幸运地能来到清华,拥有学校给予的全方位的帮助,人生也变得不一样
虽还无能力回馈社会但也在尽力帮助更多的人
希望我的宝贝们真的能相信自己还有改变人生的力量,飞出这一望无尽的大山,未来在独善其身之余也能兼济天下,不负那些温暖的人给予我们的馈赠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姜晓雪在支教地过的第一个教师节。
编者注:姜晓雪在南涧支教一年后,将回到清华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