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11月19日讯(记者 李倍 通讯员 王雅昵)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流浪犬问题,城市流浪犬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不负责任的主人的遗弃,以及在工厂、工地、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的随意散养,从而造成的无序繁殖。由于对食物的需求,流浪犬大多生活在社区、街道和公共场所等人口集中的地方,对市民的正常生活、公共卫生和社会环境造成安全隐患和影响。为加大流浪犬治理力度,做到既能有效捕捉、逐步减少流浪犬,又能规范处置、为流浪犬找一个“家”,市城市管理局联合青岛爱护动物协会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以“人道捕捉、科学收容、规范处置”为核心的一条龙治理模式。
一、人道捕捉,建立专业的捕捉队伍
多年来流浪犬一直是国内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顽疾”和“痛点”,有些地方甚至采用捕杀等非人道方式,这种做法非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浪犬问题,反而容易激发公众对政府工作的抵触情绪,引发负面舆论。
为使流浪犬治理工作科学、人道、有效的开展,青岛各区市采取了服务外包的方式,聘请青岛爱护动物协会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捕捉。捕捉队伍组建之初,协会邀请香港爱护动物协会专家,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对捕捉队员进行技术培训,各区市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会同协会共同制定了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考核机制,青岛市流浪犬捕捉工作迅速驶入快车道并平稳运行,流浪犬捕捉量大幅提高。
二、科学收容,给流浪犬一个温暖的“家”
做为流浪犬治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捕捉后犬只的妥善安置非常重要,也是市民十分关注的问题。青岛爱护动物协会坚持对捕捉犬只实行公开、人道、规范的管理,既消除了公众的疑虑和抵触,也让更多的人理解、支持、配合流浪犬治理工作。
一是建立电子档案系统。所有进入基地的流浪犬都要建立电子档案,实行“一犬一档”,对捕捉后的流浪犬逐一进行编码、拍照,并详细记录犬只从接收、检疫、免疫、治疗、绝育到领养、死亡以及无害化处理等全部信息,犬只从进入基地到离开基地所有信息全部有案可查。
二是实行规范化管理。基地配建了高标准的功能区,包括犬只生活区、隔离区、美容室、手术室、训练活动区等。同时建立了系统的犬只收留工作机制,包括犬只接收流程、日常护理标准,隔离、检疫、免疫制度和手术室管理制度等。犬只来到基地后,首先由专业人员进行接收、登记、建档,然后由兽医对犬只进行体外驱虫及基础体检,并进行7-10天的隔离观察,最后根据观察情况进行分类安置。科学的方式、专业的服务、规范的管理让基地真正成为流浪犬的“家”。
三、规范处置,实现合理进出、良性循环
由于基地容量有限,既要保证需要收容的流浪犬可以及时安置,又必须确保现有犬只的基本福利。对此,基地在对犬只进行性格评估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处置。
能够找到适合的领养人回归家庭,是流浪犬最好的归宿。协会利用媒体、网络等公共资源,宣传“领养代替购买”的理念。通过健康、性格评估,以及专业人员的训练,挑选适合领养的犬只,推荐给有养犬需要的市民,在严格审核领养人资格和条件后,签订领养协议,并定期进行回访。近年来,协会共为近3000余只流浪犬找到新家。
在流浪动物数量多的国家,动物收容所在必要时采取人道安乐措施,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和惯例。基地根据青岛畜牧兽医协会制定的《青岛市流浪犬只安乐死实施标准》,对有传染病、重疾、有攻击性、不适合领养或超容量的犬只由兽医进行人道安乐。对于因病或安乐死的犬只尸体,统一送交到有资质的动物无害化处理场进行规范处理,避免动物疫病传播。
流浪犬的有效治理,捕捉收容是末端方式,必须同步加强源头控制。近年来,青岛市城市管理局多次联合公安、农业农村及爱护动物协会等部门举办文明养犬宣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对市民进行科学文明养犬、做负责任宠物主人的宣传教育,从源头减少流浪犬的产生。
青岛的流浪犬治理措施已走在全国前列,“人道捕捉、科学收容、规范处置”的一条龙治理模式,有力度又有温度,既减少了流浪犬对市容环境、市民生活的影响和困扰,也体现了一个国际化城市的文明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