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竞争力全国第六!智慧城市建设“新赛道”,青岛又拿到好成绩

2021-11-19 22:09 来源:青报观象山
分享到:

11月19日,第一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峰会在青岛拉开帷幕。这是青岛承办的又一数字建设方面重磅会议。

从2008年“智慧城市”概念提出,到2012年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正式启动,再到今时今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500多座城市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特别是2021年以来,城市竞速普遍迈入“智慧城市”赛道,包括深圳、上海、南京、武汉等在内的多个城市相继推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并将其写入2021年的首要发展任务。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城市重塑发展新优势、抢占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但,什么样的城市才算是新型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有没有一个具象的建设标准?当前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又有哪些成功应用案例与先进理念、成果?

在今天这个由国家信息中心、山东省大数据局、青岛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盛会上,这些问题的答案一一揭晓。

此次峰会采用线上线下、四地联动形式举办,除青岛的线下主会场外,济南也设立线下分会场,北京、深圳两地则以线上连线形式参与。大会期间,发布了首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大赛评选结果和《2021年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百佳案例》。

其中,青岛共有34个案例入选,占总数的24.6%,数量位列全国第一。而在当天公布的2021中国城市数字化转型竞争力榜单上,青岛同样凭借过硬实力,排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之后,位居全国第六名。而在此前的“2020中国数字城市百强榜”上,青岛排名第七,名次再一次实现提升。

这也让青岛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数字能力方面稳居全国“第一梯队”。

01

“首届”为何选青岛?听大会怎么说

如前所述,在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矩阵中,高手云集。那么,第一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峰会为何会选中青岛作为主办地呢?

2021中国城市数字化转型竞争力榜单发布人、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宋宇在发布环节介绍,鉴于今年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新特点,此次对城市数字能力评估体系也相应做了调整,围绕“双碳”和“高质量”两个新热点,突出“城市治理”和“低碳发展”两个新模式,增添了一些新的考量指标,青岛多年来在数字化转型路上的深耕,规模效应、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凸显,尤其是在“公共安全数字化”“疫情防控数字化”“交通出行数字化”等领域亮点频出,打造出一批独具特色的新场景,也是其位次不断晋升、稳居全国“第一梯队”的重要原因。

今天上午主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公布的《2021年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百佳案例》也回答了这个“中国首届”选择青岛作为主办地的原因。在来自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8个《2021年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百佳案例》入选优秀案例中,青岛共有34个优秀案例入选,占总数的24.6%,数量位列全国第一。

其中,市南区5G智慧公园等9个案例入选“惠民”领域,青岛智慧公安建设与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等13个案例入选“优政”领域,智慧燃气综合管理平台等4个案例入选“兴业”领域,平度城市大脑数智城市指标系统等8个案例入选“强基”领域。

如果说,权威机构的肯定多来自“数据+分析”,那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市民对“数字化”红利的日益增长则有最具象的感受——

早上上班出门前,西海岸新区居民只需要打开“真情巴士e行”APP,查路线、选公交线路,还能查询公交车到达站点的时间、车内温度,甚至可以通过车内实时画面,提前了解车内拥挤度,有针对性地做出乘车选择;

高峰路段上,青岛市区的“智慧交通”系统,可以根据在途车辆多少,实时智能调控信号灯时间,并对拥堵情况自动判别并发出预警;

行车易,停车难?在城阳区,只要下载城阳智慧停车微信公众号或APP,全区6000个智能化改造路内及路外公共停车位、1962个共享车位“一览无余”,停车信息查询、车位预定、泊位诱导、电子支付等服务都可实现;

下班回家,李沧区上流佳苑的居民“刷脸”就能进小区,而社区内布置的各类监控摄像头,在加密居民个人信息同时,为整个社区罩上一张全域安全保护网,不管是高空坠物、外来嫌疑人员“入侵”,抑或是古力井盖缺损、电瓶车充电安全隐患,社区智能系统都能第一时间“捕捉”“留痕”,并提醒社区管家及时处理……

除此之外,读书,“青云图”为你开启云上图书馆;入学,“零跑腿”就能提报各类义务教育招生报名材料;上课,全市1000余万条数字资源的“互联网+教育”随你学;看病,电子健康档案、41家“互联网医院”随你选;没工作,匹配你专业特长的招聘信息自动推送;领退休金,“无感认证”让你不用到柜台就能实现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

新型智慧城市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利好,让市民的生活愈发智慧、便捷。

02

全方位赋能,加速城市蝶变

在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青岛正全方位、多维度地用数字为城市赋能,让城市更加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

在政务服务领域,数字赋能力促制度重塑,逐渐打破政府各部门数据壁垒,推动跨部门、跨层级协同业务共担、数据共享,逐渐化解过去单一部门无法处置的难题,在多跨应用场景上更“优政”,更具高效治理合力。

青岛市掌上政务服务平台——“爱山东·青e办”App目前已经整合了50多个部门、10个区(市)、9家企业的7500多项服务,累计建设便民利企专区46个,让越来越多的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而依托山东省电子健康码打造的“青岛健康码”,通过“一码通城”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社保卡、医药卫生、文旅、体育健身等多场景应用的“健康码+行业码”的多码融合、互认互通。在全省率先实现“智能秒批”,上线全省首个、国内领先的“智能办”平台,实现社会团体印章备案、人力资源服务许可在内的22个业务领域、401个政务服务事项全程无人工干预、“秒级”审批。

依托城市数字化转型和城市云脑的应用,全市域治理方式、手段、工具、机制也在完成系统性重塑,实现从事后应对处置向事前有效防范、从碎片化管理向全周期管理、从模糊治理向精准治理的转变。依托城市重点公共区域高清视频监控100%覆盖率,市区两级感知平台可实现对人、事、物的无感管理、动态预警。视频智能分析系统还能完成城市管理问题的自我发现、人工审核、快速派遣的闭环管理,日均流转处置城市管理问题4000余件,实现社会治理“一张网”。

在“兴业”领域,青岛不断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实现新兴产业“新苗成大树”,助力传统产业“老树开新花”。今年仅上半年,青岛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相关企业数量达到585家,同比增长13.2%,营收816.7亿元,同比增长19.2%。数字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培育了山东5G高新视频园区等6家数字经济园区。海尔、海信等一批电子信息、软件龙头骨干企业项目,不断做大做强。认定11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及426个智能工厂、数字车间,上云企业数量近3万家,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93.4,以工业互联网为引领的数字经济发展蓬勃生长,并逐渐构建起较为丰满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

在夯实新型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方面,青岛不断推进基础网络建设,全面铺开数据中心建设,目前已建成12个规模以上数据中心、机柜数量约1.5万个,中国移动(山东青岛)数据中心等多个大型项目加快谋划布局。

惠民、优政、兴业、强基,青岛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一片欣欣向荣,“现代化”品质日益彰显。

03

大咖支招:聚焦人本宜居“做足文章”

这次峰会的召开,不仅是阶段性成果的展示与经验交流,更多的是彰显一种“承前启后”的意义。

除了相关榜单和优秀案例公布外,主会场的两院专家论坛和“惠民”“优政”“兴业”“强基”4个分论坛的行业专家新解,也是峰会的“重头戏”。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快乐。”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在其主旨演讲中反复强调,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核心要义还是“以人为本”,要从城市居住者的需求和感受度出发进行科学规划。他同时特别提醒,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做好系统性、全局性的统筹规划,“如果仅追求局部优化,不仅不能实现城市优化,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也表示,新型智慧城市要突出“宜居”两个字,“数字文明时代的智慧城市应该更加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一体。”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结合长期的政策研究和规划建设工作,也给出了“以人为本、数字重塑、改革创新、效益效果、系统推进、长效运营、成长演进、安全可信”8个关键词,提醒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路径要秉持“为人服务”的初心,同时不断演进调整,尤其是要从“以建设为主”转变为“以实际长效运营为主”,更加注重新型智慧城市的场景化应用,为城市更智慧、生活更便捷带来实际效益效果。

专家学者、行业新秀的真知灼见外,关于城市数字化转型竞争力榜单的分析报告,也得以窥见目前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以及今后各个城市需要强化的重点。

该报告从信息基础、城市治理、社会服务、创新保障、低碳发展、产业经济6方面,对全国城市数字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估。总体来看,各个城市的信息基础普遍较好,但在社会服务领域普遍存在短板。而这种社会服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字医健、数字生活、数字交通、数字教育等具体场景应用。

其中,青岛在信息基础、数据开放、构筑全新出行生态、节能减耗数字能力方面表现颇为亮眼。但与全国大部分城市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一样,青岛在社会服务的“用户体验”、市民满意的智慧城市场景应用等方面仍有差距。同时,对比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一线城市,青岛的产业经济、创新保障方面也稍显不足。

青岛已意识到这方面的不足。从今年出台的《数字青岛2021行动方案》,到今年重点推进的政务服务“一件事”和城市运行“一个场景”工作方案,青岛的智慧城市也在瞄准场景应用和用户体验不断强化。

此外,观象君从青岛市大数据局了解到,目前,青岛也已经在着手编制《数字青岛发展规划(2022—2025年)》,基于当前的数字城市底座,谋划未来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在未来的数字青岛发展规划里,不仅将建立起泛在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同时构筑数字科创高地,力争到2025年,数字化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达2000个,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公共数据共享率达99%、开放率达32%,打造全国公共服务和政府治理示范城市,打造数字化转型赋能创新创业示范城市。

未来的“数字青岛”“智慧城市”,值得我们想象和期待。

作者|任晓萌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