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娃横扫头脑奥赛等奖项!青岛科技教育“超前布局”积蓄“未来力量”

2021-12-02 05:20 来源: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分享到: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2月1日讯 晚自习结束,大学生小徐跑进实验室,为机器人编写程序、组装零件,困了就在睡袋里小睡一会儿。遇上大风降温天气,小徐和同学们带着飞行器在室外测试,直到机器电池耗尽才发现自己的腿已经冻得麻木了。但是,他的心里却始终燃着“一团火”。就在上周末刚刚举行的第十三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机器人大赛暨第九届山东省高校机器人大赛上,包括小徐在内的大学生们展示交流、相互切磋,共赴一场科创盛宴。据了解,这些年,青岛参赛人数和队伍数量保持全省第一,这也促使大赛组委会将比赛场地搬到了青岛。

近年来,无论是驻青高校的大学生们,还是青岛各中小学校的学生,都热情洋溢地参与各类国家级、省市级科技比赛,而且斩获奖项无数。历年世界头脑奥赛,青岛参与人数和获奖数量仅次于上海。2021年头脑奥林匹克中国区选拔赛中,全国413支参赛队,青岛占了56支,最终22支参赛队伍获得参加2021年线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决赛的资格。2021年3月,中国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协会评选出第六届头脑奥林匹克活动特色学校,其中山东12所,青岛占了10所。显而易见,青岛科技教育的超前布局为学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校积极组织 青岛参赛人数明显占优  

高校机器人大赛承办方山东省机器人研究会会长助理滕绪友告诉记者,这场比赛覆盖全省二十多所高校,有200多支队伍、超过千人参赛,青岛参赛人数最多。山东科技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范俊峰印证了这一说法,他所在的学院几乎“全员”参赛,学生们通过比赛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加以实践。

“青岛学生对科技大赛的热情很高,每年参加比赛人数占总数的四分之一,是山东各地市中最多的。”滕绪友介绍,机器人大赛分为高校机器人大赛和中小学生机器人大赛,从前设置济南和青岛两个赛区,山东其他地市学生就近参加比赛。但在2017年,因为青岛学生参与热情极高,组委会将比赛场地全部移到了青岛。和滕绪友的感受相似,多个科技比赛项目组织方反映,青岛学生在编程、人工智能方面的基础素养在全国领先。

学风正、以赛促学是一些高校积极参赛的原因。山东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的学生负责人王雷组队参加了飞行绕柱的比赛项目,还协助同学在双足竞速、避障机器人等项目中制作作品。在他看来,将知识学以致用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第一步。“男生都梦想可以自己亲手制造一个机器人吧!”他说,因为所学专业和比赛项目联系密切,加上学长们的示范效应,学院形成了全员参赛的风气。

学校组织充分,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比赛的原因之一。上周,山东省中小学生创意编程比赛开始初赛,青岛超银学校组织了近300人的队伍参赛。超银学校科创研究中心为学生制定了科技教育的发展计划,专门组织策划培训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

科技改变生活 学生创意作品含金量高

今年,在第十六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评选中,青岛大学附属中学三位同学的作品获奖。初三17班赵海钰设计的《智能母婴箱创意设计书》荣获创意作品奖;初三5班万泉和初三17班寇炜康凭借《智能输液器》进入线上创意搭建与编程及答辩环节,最终获得人工智能(编程)作品金奖。

与生活联系紧密是青岛学生科创作品的特色之一。山东省高校机器人大赛筹备阶段,山东科技大学学生就把机器人改装成智能消杀机器人,用于教学楼日常的防疫工作。

青岛市综合教育实践集团总校长聂麦花负责组织青岛市中小学生科技比赛已经很多年,在她看来,这些年家长越来越舍得在科技项目上投入,并且陪伴学生完成作品。在一些学校,家长购买价值不菲的无人机供孩子拆解、增加自己作品功能已经不是稀奇事。从作品看,学生的创意主要来自学习生活,比如有的学生根据吸盘鱼的构造设计吸尘黑板擦,有的学生设计太阳能自动旋转晾衣架。疫情期间,青岛市中小学创客大赛收到了不少有关口罩、战疫消杀装置的作品。

教育提早布局 青岛人工智能教育普及率高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人才目前缺口巨大。教育部把机器人相关课程纳入“新课标”,内容涵盖编程、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主要知识。为积极应对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青岛制定了《青岛市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意见》和《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纲要》,面向全市中小学生推广普及人工智能基础课程。教育局牵头编写教材,整合优势资源,为青岛学生的科创能力奠基。

在青岛市教育“十四五”规划中,十二个重点工程就包括“新技术赋能教育工程”。“十四五”期间,青岛要以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建立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建设基于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学校基础设施,建成一批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融合应用的智慧学校,基本建立基于新技术和青岛教育e平台的教育治理新形态,创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城市。

从2019年开始,青岛提前布局,从小学到高中各学段开设了人工智能课程试点,到2022年将实现全覆盖。正在深圳参加体悟实训的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姜林自信地表示,虽然在某些点上,北上广深的学校科技教育亮点纷呈,但如果论“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度,青岛一定位居全国前列。“人工智能是个庞大的体系,如果仅靠个别学校自发地和企业联手搞一些随机性的活动,学生只能了解到人工智能的某个领域。只有建立人工智能教育体系,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整合资源、编写教材,才能给学生搭建系统学习的平台。”(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赵黎/文 韩星/图)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