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瞩目的2022北京冬奥会即将开幕。其中,张家口市云顶滑雪公园将举办U型场地技巧、坡面障碍技巧、雪上技巧等项目的比赛,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将在这里的6条赛道上展开精彩角逐。而在云顶滑雪公园雪道的压雪工作上,也有我们青岛的一份力量——海克斯康研发的徕卡3D压雪车引导系统,可以高精度、高效率地完成竞赛场地的施工,来确保竞技赛道标准统一。
“数字化”助力赛道精确塑形
从雪地上稳稳驶过,所过之处,原本略有起伏的雪面就变得服服帖帖。在比赛中,做好雪道的压雪塑形工作,是为运动员提供高质量竞赛环境的重要前提,但如何确保雪道的厚度及坡度始终标准统一?
“雪的深度和厚度受各种环境因素影响,如日照、温度、湿度、风力及正常的损耗,运营者无法全面对整个赛道情况进行实时自动检测,只能使用人工检测或被动地增加雪厚,这样做会导致雪量需求及机械工作时间急剧上升,而厚度及坡度也很难做到标准统一,无法达到赛道设计要求。”在青岛高新区海克斯康智慧产业园,海克斯康测量系统HCMC部经理刘鹏告诉记者。
在长达十多天的比赛时间里,如何确保竞技赛道统一标准,让每个运动员高水平稳定发挥非常重要,特别是在自由式空中技巧、坡面障碍技巧、U型等复杂比赛场地中,如何为运动员“3D打印”出完美复制的赛道?这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而海克斯康测量系统研发的徕卡3D压雪车引导系统直面这一棘手的难题。
“我们将比赛场地的原始地形数据及赛道的设计模型导入控制面板,完成压雪车机械尺寸校准后,借助于‘北斗’等卫星导航技术,通过三维空间信息数据收集,实现自动测量压雪车履带及推铲下的雪厚度,特别是在U型场地等滑雪公园和雪道的建设维护作业上更简单、更精确、更高效。”刘鹏介绍道,该系统的“加持”,为压雪车的机械化工作进行了数字化的赋能,这样一来,操作员只需根据显示器上的提示来调整铲刀,就能完成赛道的精确塑形。
智能信息生态实现“协同作战”
坐在压雪车驾驶室里,驾驶员可以从眼前的屏幕里清晰地看到,当前履带下雪的厚度,以及铲刀下精确的积雪深度,之后再依据设计模型调整铲刀动作,就可以进行雪道的塑形施工。通过这一系统,驾驶员可以精准把控每条赛道的数据,对雪道的深度及坡度进行精确控制,避免积雪堆积或过度切削,极大提高了施工精度,也有效避免了积雪的浪费。
据刘鹏介绍,此次云顶滑雪公园采用了13套徕卡3D压雪车引导系统,“系统之间可进行数据的共享互联。”他告诉记者,赛道的塑形作业只能在比赛间隔或夜间进行,施工时间紧张,必须高效率完成。“多台压雪车集群作业时,施工数据共享互联,完工区域会自动着色标记,避免重复施工。”
与此同时,赛道上压雪车的所有工作还会生成作业报告文档,自动上传至远程管理平台,运营团队可以在平台上查看竣工报告,对工作进度和质量进行分析,以数据报告为基础,执行调度分配调整,实现关键目标。“这种智能信息生态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了集群作业能力,让压雪车作业实现了从‘单兵作战’到‘协同作战’的转变,不仅提高了工作质量,也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借“冬风”为滑雪产业赋能
刘鹏告诉记者,多年来,他们研发的徕卡3D压雪车引导系统已经为全球成百上千的滑雪场用户提供了服务,而此次助力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该系统在国内应用的“首秀”。
“海克斯康是传感技术和自动化信息应用技术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我们和全球领先的压雪机械、工程机械主要生产厂商保持长期合作,为全球瞩目的重大项目、重要赛事提供数字化和自动化信息应用技术解决方案,建立智能信息生态系统,赋能用户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实现高效智能和可持续发展。”他告诉记者,从2019年开始,徕卡3D压雪车引导系统就已经开始在云顶滑雪公园进行使用、磨合,实现滑雪场压雪机械的统筹管理调度,压雪质量实时监测等,以助力高质量冬奥场地建设维护。”能够为冬奥会贡献一份力量,刘鹏坦言他们感到非常荣幸。
日前,《“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正式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全国居民参与过冰雪运动的人数为3.46亿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美好愿景已经成为现实。
在刘鹏看来,对于中国滑雪乃至冬季运动产业来说,冬奥会将是一个新的起点,而“借助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冬风’,我们也和国内众多滑雪场客户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相信,未来徕卡3D压雪车引导系统在国内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我们接下来也会进一步做好推广工作,为滑雪产业特别是为青岛地区滑雪场用户助力赋能。”(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伟 通讯员 肖玲玲 李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