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24座万亿之城全部“交卷”:十强稳中有变,青岛增量超南京天津,最大黑马是……

2022-01-30 06:50 来源:青报观象山
分享到:

城市,尤其是经济体量巨大的GDP万亿之城是观察中国经济的最佳“窗口”。

1月28日晚间,深圳市发布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至此,24座万亿之城全部发布了2021年“经济发展年报”。

总体排名为,1-5名: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6-10名: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11-15名:天津、宁波、青岛、无锡、长沙,16-20名:郑州、佛山、济南、合肥、福州,21-24名:泉州、南通、东莞、西安。

不惟GDP,不是不要GDP。时至今日,GDP仍然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中国城市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集中体现在GDP的竞争之上。

作为中国最优秀的城市群体,万亿之城的表现可圈可点,他们用自身的努力共同推动中国经济航船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01

一线四城:强者恒强

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表现优异,用强劲的实力筑起了与其他城市之间清晰的“分界线”。

2021年,超级城市上海、北京携手迈入“4万亿+”,代表了中国城市的最高水平。

上海GDP达到43214.85亿元,作为一个省级行政区排名全国第10位;如果作为一个经济体,可以排在土耳其之后、波兰之前,位列全球第22位。

上海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工业的上佳表现。工业是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在经历10年的低位波动之后,上海工业王者归来:2021年,全口径工业总产值达到42014亿元,全口径工业增加值达10738.8亿元,规模保持全国第一,坐稳最大工业城市宝座。

北京是首个“官宣”GDP达4万亿元的城市。2021年,北京市GDP达到40269.6亿元,同比增长8.5%。在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迈过万亿元大关后,北京分别于2013年、2018年和2021年突破2万亿元、3万亿元和4万亿元,每迈上一个万亿元台阶分别用了6年、5年和3年,进程逐步加快。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北京都是作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来定位的,其经济功能一直被弱化被低估。在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减量发展的背景下GDP突破4万亿的成果来之不易,意义重大,意味着北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取得新成效,发展潜能储备的持续释放,创新动能转换成效渐显。

深圳近两年GDP增速的放缓有些令人担心,也引发一些讨论。但2021年,深圳顶住压力,成功突破三万亿,城市能级站上了新台阶。

制造业向阳生长,工业生产稳定恢复,是深圳经济的柱石。2021年,深圳超八成工业行业实现正增长,一系列数据表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发展的动能更加强劲。显而易见,深圳正在经历新一轮转型升级,当前增速的放缓是必须付出的代价。假以时日,深圳定能重回快速增长通道。

广州的表现值得称道。一年前,广州、重庆之间“第四城”的争夺战激烈异常。2020年,重庆曾在前三季度超越广州。好在去年,广州以16亿元的微弱优势“险胜”重庆。2021年,广州继续发力,增量达到3212.86亿元,把与重庆的差距拉开到338亿元;并一举扭转了被深圳越拉越远的局面,把与深圳的差距缩小到2500亿元以内。

广州不是只有广式早茶、拖鞋短裤的洒脱生活,更有新经济、新能源的蓬勃产业:2021年,广州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7%;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比重为65.7%;新能源汽车制造业继续保持良好增势,全年产量同比增长87.9%。

作为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表现令人心安。

02

十强下半区:稳中有变

与上年相比,2021年十强城市排名保持稳定,但稳中有变,尤其是5-10名城市。

排在第5名的重庆“发挥正常”,实际增速为8.3%,位列24城第10位,增量为2891.23亿元,名义增速为11.6%,把与第六名苏州的优势扩大到5000亿+。短期内,苏州已无法威胁到重庆。

苏州的表现也很优秀。实际增速达到8.7%,位列24城第5位,名义增速更是高达12.6%,被重庆拉开主要是体量差异的算术结果。

苏州能坐稳“最强地级市”宝座,工业居功至伟。2021年,苏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迈上4万亿元台阶,达41308.1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54.0%和52.5%;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等四大先导产业产值9623.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3.3%。

成都继续急进,GDP达到19916.98亿元,距离2万亿仅有一步之遥,把对杭州的领先优势由2020年的1611亿元,扩大到2021年的1808亿元。当前,成都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跻身超大城市行列,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运、成为全国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多重国家战略在成都交汇叠加,在国家战略全局和全省发展大局中的位势能级加快提升,发展前景看好。

武汉经济发展重回主赛道,2021年GDP达到17716.96亿元,位列全国第9位;同时,把与杭州距离缩小到只有392亿元。今年,谁上谁下,皆有可能。

南京增速放缓,2021年增速仅有7.5%,在24城中位列第18位,增量仅有1537.38亿元,低于身后的天津、宁波、青岛、无锡,被追赶者拉近了一些距离。这其中,既有疫情散发的客观因素,也有自身产业结构的原因。作为十强城市的“守门员”,南京面临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03

腰部五城:逐步分化

在万亿城市中,位列12-16位的宁波、青岛、无锡、长沙、郑州五城经济体量大体相当,历史上交替领先,咬得很紧。

2020年,五城GDP都在“12000亿+”档,其表现颇受关注。从数据看,2021年,五城已经悄然出现分化。

宁波凭借超强增速建立了一定的领先优势。2021年,宁波GDP达到14594.9亿元,增量高达2186.2亿元,增速为8.2%,均是近年以来的最高点;高于杭州、武汉、南京、天津等排名靠前的城市,与排名第7位的成都增量大体相当,名义增速高达17.6%,位列24城第一位。

宁波何以能实现快速增长。宁波市统计局给出了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工业和服务业协同拉动经济较快增长。工业拉动作用突出,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1.0%,高出GDP增速2.8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4.7%,拉动GDP增长4.5个百分点。服务业稳健发展,全年增加值增长7.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4.2%,拉动GDP增长3.6个百分点。

二是快增速和高价格助推经济增量创新高。全年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上涨8.5%,比全国、全省分别高0.4和2.2个百分点;市区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2.1%,比全国、全省分别高1.2和0.6个百分点。相对较高的价格对以现价计算的增加值总量助推作用明显,尤其是宁波行业占比居前的工业、批发零售业与大宗商品关联度高,价格推动作用更为突出。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297.5亿元,增长11.0%,总量比上年增加1251.9亿元,占GDP增量的57.3%。

青岛的表现也不错。2021年全年青岛市生产总值为14136.46亿元,比上年增长8.3%。一年间,青岛GDP净增1735.9亿元,超过了南京的1537亿元、天津的1611亿元,在五城中仅次于宁波。

由此,青岛把与南京的差距缩小到2219亿元,把与天津的差距缩小到1559亿元;把对无锡、长沙、郑州的领先优势分别扩大到133亿元、866亿元、1445亿元。

在五城中,无锡的实际增速是最高的,达到8.8%,名义增速低于宁波和青岛,高于长沙和郑州。在总量上,被宁波和青岛拉开了差距,但扩大了对长沙和郑州的优势。

长沙和郑州增速放缓,分别为7.5%、4.7%,增量分别为1128亿元、688亿元,明显低于宁波、青岛和无锡。

由此,五城也逐步分化为两个阵营:14000亿+的宁波、青岛、无锡,和12000亿-13000亿的长沙和郑州。

04

新晋7城:重新洗牌

24城竞争最为激烈的区域集中在2020年和2021年新晋级的7座万亿之城:济南、合肥、福州、泉州、南通、东莞、西安。

除了东莞外,其余6城都是在2020年晋级万亿之城的,当年排名最高的是泉州,GDP为10159亿元,排名最低的是福州,当年GDP为10020亿元,6城实力不相上下。

2021年注定是竞争白热化的一年,各地都铆足了劲,要争取一个更好的局面。

福州成为最大的黑马。2021年,福州GDP达到11324.48亿元,增长8.4%,增量达到1304.46亿元,在7城中仅次于合肥。排名一举由23位上升至20位,一年上升了3个位次。时隔22年终于超越泉州,重返福建省第一名。

福州的雄心不止于此。1月7日,福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福州市市长吴贤德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提出:在今后五年,新一届政府应朝着以下目标进行不懈努力: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7.6%左右,总量突破1.7万亿元,常住人口达1000万人左右,省会首位度达25%以上。

7城中,济南增速为7.2%,名列第6位,不算快,但由于泉州的“让位”,济南得以“取而代之”,排名上升1位成为“领头羊”。

合肥“开挂”,增速高达9.2%,位列7城首位,在24城中仅次于武汉,位列第二。增量达到1367亿元,是7城中最高的,排名上升一位至19位。

“迟到”的东莞如愿晋级万亿俱乐部,并一举超越西安,列7城第6位。

西部重镇西安表现欠佳,增速只有4.1%,是24城中最慢的,增量为668亿元,也是24城最少的。由此,西安的排名下降两个位次至第24位。

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城市间的你追我赶、争先进位,是中国经济不断前行的内在动力。在这场没有终点的城市排位赛中,不断寻标、对标、夺标,每一个城市就不会懈怠,就能不断创造惊喜和可能。2022年,24城又将交上怎样的答卷,值得期待。

作者|观象君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