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社会> > 正文

71岁老太毛线织大白菜栩栩如生 编织曾助她大病痊愈

来源:大众网 作者: | 责任编辑: 2018-02-02 14:59:39

2018年1月31日,济南,白色的菜帮,碧绿的菜叶,挺括的菜型,水灵灵的,像刚从田里拔下来又刚刚剥去老皮的嫩菜心。菜头上,水绿水绿层层翻卷的菜叶上两只蝈蝈正在嬉戏。这件名为《百财》的工艺品,是一位71岁老太太用毛线和一根钩针一针一线编织出来的。

编织这件工艺品的老人叫刘精诚,家住济南曲水亭附近。受母亲影响,她5岁就喜欢上了编织,60多年里,用竹针或环形针给家人织毛衣、毛裤、围巾,用钩针给同学钩帽子、袜子、书包、水杯套……一路走来,刘精诚编织不断,用智慧的大脑构思、设计,用精巧的手艺编织,用执着的精神坚守,将编织技术逐步发展成了编织艺术,把编织的生活用品也变成了艺术品。

说起技术向艺术的转变,还得从刘精诚的一场大病说起,那次大病老人做了六次手术,医院给下了六次病危通知书。老人说自己是从生死线、鬼门关转了好几圈又回来的。手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休息,刘精诚一生忙碌习惯了,闲下来不舒服,就想着是不是编织些技术性高艺术性强的东西。于是她从一件小摆件开始做起,开始,织出来东西软趴趴的、没有一点立体感,后来受到餐纸盒的启发,学会了用填充物辅助造型。编了拆,拆了编,经过多次修改,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幅编织艺术作品——西瓜球。

后来,老人又开始编织小动物,挑战更大的难度。动物的形状是不规则的,眼睛、鼻子、嘴、翅膀之类如何去编织?又如何把它们跟身子连起来?她思考编织的原理,思考所需要的针法及各种针法的变化,通过不断的实践,她想到了补缀法,把动物分成两部分,身子和四肢五官,先织好身体部分,再用补缀法把小件织上去。时间一长,做得多了也就熟练了,做到了所编织作品物件间加减收放自如,各种形状随心所欲了。从此,但凡生活中所见物品,只要刘精诚感兴趣,便仔细琢磨,经过创意构思、然后根据设计分配线色针数,便专心致志的编织起来。

积极乐观的情绪、全神贯注的创作再加上作品成功后的喜悦,让刘精诚忘掉了病痛,慢慢的,她的病居然痊愈了。

艺术使人气质高雅,创作使人充满自信,创造使生命充满活力,这就是71岁老人刘精诚的编织人生。

编织工具极其简单,一支钩针,一个小剪刀,一个用来燃线头用的打火机。

刘精诚用毛线和一根钩针一针一线编织出来的大白菜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