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上午10:08,赵汗青在华为Mate30Pro5G开售的第一分钟下单了一部5G手机。在中国5G进入商用的第一天,他成为了中国第一批5G用户。而使用两天后,赵汗青发现自己最大的乐趣在于,找到5G信号的成就感,就像他日常玩找北斗卫星的游戏一样。
尽管目前尚无第一批5G用户相关数据,他们是谁、在哪、用5G手机做什么。但在政治、市场因素的共同交织下,这一批5G用户是匆忙出现的。
正如赵汗青手中的5G手机,背后是技术与标准的结合体和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他在网络、商务模式、产业链初具规模但尚未完善的情况下,以5G版比4G版仅高出600元的差价,购买到了一部5G手机,然后又充满着“为什么信号不好”、“5G是不是只能玩测速”、“流量贵是不是有点贵”等疑问。
不同于3G、4G时期,中国5G已上升为国家竞争、拉动投资、引领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的高度。此时,作为5G产业链的核心,运营商正加速建网以应对国际竞争、手机厂正以激进营销争取市场红利,而5G的基站设备方、施工方,以及承接基站的大小机构、写字楼、社区,都在努力解决着5G落地的琐碎问题,而这些都影响着最终用户的体验。
“5G手机真便宜”
赵汗青,90后,家住北京朝阳,喜欢到全国各地玩无人机航拍,最近两年,他把家里从台灯、音箱到挤牙膏的设备都换成了智能的,他说自己享受一种“一声令下10个灯泡亮起来”的感觉。
10月底,他原本想买一部华为Mate30Pro手机,但在浏览为华商城的时候发现,该款型号已经出了5G版,而且只比4G贵600元。
在经历连续两年出货量下降后,手机市场需要5G这一波换机红利,11月1日中国进入5G商用,而5G手机是外界感受5G到来的第一个窗口。中国5G手机已经出了十几款。赵汗青记得年初有专家预测5G手机商用价格过万,但年底来看,市场最低价已降到3000多元。
在他每天上下班路上,进入百子湾地铁站的电梯两侧写着“5G来了”,一路向前,两侧尽是双十一购物的海报。赵汗青考虑是否赶在促销买一部5G手机。
他所在的北京,是三家运营商部署5G的先行区域,从中国移动公布的范围来看,他的家和单位所处的北京朝阳区,已经完成5G建设。根据最新数据,截至10月底,北京市共建设5G基站13499个,开通5G基站11356个,数量占全国八分之一以上。
过后几天,赵汗青又去看5G套餐,他是中国移动14年的老用户,中国移动价格档位从128/月到598元/月,套内流量从 30GB/月到 300GB/月,“运营商对老用户在6个月内打7折,如果订128元档位的,算下来比4G套餐还便宜10块钱。”
这些都在他的预算之内,10月23日上午,赵汗青在华为Mate30Pro5G版预定开售后下单付了定金。
华为 Mate30Pro5G版价格6899,仅比4G版高出600元,而集邦咨询(TrendForce)资深研究总监谢雨珊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目前来看,同型号的5G比4G手机成本高出20-30%,背后因素涉及通信模块、协议。
第一手机研究院院长孙燕飚认为,2019下半年的国产手机中,华为的市场表现尤为激进,公司正以激进的销售策略开拓国内市场,以弥补海外损失。
4个月前,这家全球性的公司被美国谷歌公司中断了部分合作。今年6月,任正非称,华为手机今年在国际市场的出货量将下降40%,同时在中国市场的增长速度很快。
“我的5G信号呢”
赵汗青偶尔出差,但大多是从家到单位“两点一线”的生活。拿到手机的第一天,赵汗青一出家门,手机便有了5G信号,他很兴奋,网速虽然没达到理论上的1GBts,但500-800Mbps的速度已经比4G高出10倍了。
但他定睛一看,信号又消失了。然后他从百子湾一带公交车站上车,到双井下车,途中手机信号总是断断续续。
即便如此,赵汗青也是公司最早用上5G手机的人,他迫不及待向同事们分享,可没想到刚迈进单位大厦,5G信号彻底消失了。
当赵汗青站在办公室窗户边找信号的时候,向西10公里处西二环一带,李梁(化名)一早八点赶来上班,他在中国移动从事网络技术工作十几年。提速发放的商用牌照和随之而来的第一批5G用户让李梁和同事们产生了紧迫感。
11月7日,他对经济观察报记者称,“我们原本希望,在技术和网络更完备的情况下服务用户,但实际上5G来得比预期要快,所以各地信号测试覆盖、准备工作难免出现不完善之处”。
集邦咨询(TrendForce)资深研究总监谢雨珊指出,5G网络信号不稳定,会影响到5G手机续航,这也受运营商基站密集度影响。
2018年6月,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正式批准确立5G的技术标准(5GNR)独立组网功能,也就是出台第一阶段完整版的5G标准。今年6月,工信部向中国移动等4家企业发放了5G商用牌照。李梁表示,在4G时期,两者之间有3年时间准备,包括网络的调适、优化,而5G只有1年时间。
10月31日,一位来自国资委的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客观地说,5G推得比较超速,加速5G,已经不是企业的商业行为,而是政策的落地。
该人士称,和3G、4G不同的是,5G时期外部环境比较特殊,这个时间点,运营商更多地是应对国际的竞争压力,越早推出,就能更快地占有生态链,更快占据5G的话语权。
在中国移动实现商用之前,已经有十几个国家的运营商推出了商用网络,包括美国、英国、韩国,但中国移动是一家有9亿多用户数的运营商,面对着全球最大的一块通信市场,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的4G基站有271万个,而理论上讲,5G基站要达到4G的覆盖程度,需要多建3倍的数量。
今年6月,中国移动定下了首批全国5G万个基站建设。李梁认为,首批5万的建设数量是比较大的,相比4G,运营商网络部署节奏是从数千基站、1万基站的数量依次递增、分批扩展的,以便留出测试时间。现在,集团整体从人力、财力、网络的资源投入上都向5G倾斜。李梁和同事们也很担心,第一批5G用户会有不好的反馈。
“室内为什么没5G”
午休时间,赵汗青出了办公楼,向呼家楼、国贸、大望路一带走去,街上5G信号很稳定,网速达到500Mbps上下,但沿途进入银行、咖啡厅、商场等室内,除了部分临窗位置外,几乎没有5G信号。
5G信号如何进入室内的问题,也正困扰着高波(化名)。
高波是北京一家通信技术公司的项目经理,是开展建设以来,第一批做5G基站生意的人,一边承接电信运营商和中国铁塔在北京的移动通信基站建设任务,另一边洽谈北京医院、高校、商用写字楼及居民社区等机构的5G网安装业务,并最终完成5G基站施工建设。
订单是高波和同事们的重要收入来源。今年5月,他开始在北京四处寻求商用写字楼和小区物业资源并洽谈5G建设,直到8月将项目上报运营商。
“但大约100个项目报上去,只有2、3个被批下来”,他所得到的回复往往是“暂时不建”、“等待规划”等。相比4G建设初期,项目往往很快得到对方审批。
这些项目几乎是室内建设。通常运营商在城市的布局原则是,重点热点区域优先建设,从室外到室内,在室内机构的覆盖顺序上,从机场、高铁站等交通枢纽,到医院、学校、商用写字楼,以及住宅小区。
GSMA(全球移动通信协会)大中华区技术总经理刘鸿曾对经济观察报表示,5G室内基站在原先系统内很难工作,多方机构正努力推动室内系统的升级,目前纵览各家公司的技术方案有一些新的尝试,但大规模部署确实需要一点时间。
除了技术因素,室内覆盖还存在施工上的琐碎问题。北京移动曾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在5G建设过程中,有的业主因为对5G的误解,即便在已有4G的现有站点上新增,也会设置种种障碍,或直接拒绝。有的则将5G建设视为“赚钱”的机会,索要高额协调费。
这里所指的业主,一般是遇到的写字楼或是居民社区的物业机构。高波表示,物业收取“协调费”、“进场费”的现象3G、4G以来就有,他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从运营商拿下项目,但由于物业要协调费太高,两边无法达成一致而落不了地。
但物业也有自己的考量。经记者了解,赵汗青所在小区的物业,已经在今年9月初为小区安装了两台5G基站。
11月6日其物业人员表示,4G时期,小区建设的微型基站,每个站点协调费的正常价位在16-18万之间,到了5G时期,找我谈的施工队出价只有几万了。协调费的落差会给物业收入带来一定压力。
“流量有点贵”
“玩”了两天测速的赵汗青,还没有看一部高清电影,就发现手机已经消耗了9GB流量,而他的套内流量只有30GB,“测5G网速都这么费流量吗?”他问道。
赵汗青订购的是中国移动128元/月、30GB/月套餐档位,也是5个档位中最低档。11月1日,一位来自中国电信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本次三家运营商套餐资费标准、制度和性价比已趋于一致,之所以将月流量起步设计成较低的30GB,一方面因目前5G信号覆盖还不全面,用户量相对较少,未来一段时间还是以4G为主。另一方面,因目前5G信号覆盖不稳定,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对4G网络造成较大压力。
就此,11月7日,一位来自中国联通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这也反映出当前5G用户的用量和套餐流量并不匹配,两者匹配需要用户和运营商双方相互牵引。
他认为,4G用户目前每月平均流量是8GB左右,5G用户会快速逼近每月100GB的用量,这是必然趋势。一个典型的应用是高清视频,下载一部4K高清电影,除非特意调低分辨率,否则会消耗十几个GB的流量。
所以运营商调整的大方向是,5G流量单价还会继续下降,用户消费增加,运营商由此得到消费总量的提升,双方在相互牵引中共赢。
该人士称,下一步计划是,运营商增加收费量纲。相比4G时代按照时间、容量收费的模式,未来可能会按照网络带宽收费,不同内容也会设置不同收费量纲。流量消费是靠技术来支撑的,随着5G在VR、AR等领域的落地,用量会更大,运营商可能会设置定向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