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办、国办发文 胶州、平度、莱西迎来重大机遇!
县城,将在城镇化进程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提出,要尊重县城发展规律,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县城发展质量,更好满足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和县城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建成各具特色、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县城,与邻近大中城市的发展差距显著缩小,促进城镇体系完善、支撑城乡融合发展作用进一步彰显。
其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支持位于城市群和都市圈范围内的县城融入邻近大城市建设发展,主动承接人口、产业、功能特别是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过度集中的公共服务资源疏解转移,强化快速交通连接,发展成为与邻近大城市通勤便捷、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卫星县城。
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胶东经济圈、青岛都市圈的龙头与核心,青岛的地位重要且关键,屡屡被赋予重任。
5月6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发挥济南、青岛两市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分别覆盖2000万人口的“1小时交通圈”。
目前,青岛全域行政区划为七区三市,拥有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三个县级市,县域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三市均为全国百强县,发展基础好、空间潜力大。
为顺应城市环湾发展空间规律,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新时代背景下“环湾引领、组团布局、蓝绿交融、网络支撑”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
这是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青岛城市空间发展的战略指引和实践指导,将对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青岛将着力在市域范围内形成“一区、两极、三轴、多点”空间结构。其中,“一区”,即青岛环湾都市核心区,胶州市被纳入其中,定位为三个环湾副中心城区之一;“两极”,即平度、莱西两个重要的陆域经济增长极。至此,青岛县域三市未来发展定位明确。
今后五年,青岛将引导先进制造业有序向北集聚成群,增强胶州的产业和人口承载力,塑造产业活力示范区,形成大青岛北部经济隆起带,推动平度、莱西建设综合性节点城市、实现突破发展,联动形成协同发展新格局。
被赋予重任的三市,此番又迎来国家层面的“战略支持”,发展机遇难得、前景广阔。
01
郡县治,天下安
县是我国历史上最稳定的行政区划单元,其建制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郡县治、天下安。
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一环。国家发改委有关数据显示,2021年年底,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9.1亿人。其中,1472个县的县城常住人口为1.6亿人左右,394个县级市的城区常住人口为0.9亿人左右,县城及县级市城区人口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县及县级市数量占县级行政区划数量的约65%。
胶州市
推进县城建设,有利于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布局。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新形势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现阶段,县城投资消费与城市的差距很大,人均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仅为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1/2左右,人均消费支出仅为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2/3左右。推进县城建设,有利于扩大当期有效投资和居民消费,开拓新的巨大投资消费空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县城建设的任务举措。此次两办印发的《意见》,全面系统提出县城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要求、发展目标、建设任务、政策保障和组织实施方式。
这些部署表明,推进县城建设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个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沿海开放城市,青岛最大的薄弱环节在县域,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县域。
青岛县域广阔,胶州、平度、莱西三市土地面积达6067.52平方公里,占全市比重超过半壁江山(53.72%);常住人口达289.92万人(7次人口普查数据),占比超过四分之一(28.79%);三市全部为全国百强县。
但就目前而言,青岛县域经济还不算强,仍然是短板和弱项。2021年,三市GDP总和为2903亿元、仅占全市五分之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2亿元、为全市的六分之一。尤其是平度、莱西两市用占全市42%的土地面积、19%的人口贡献了10%的GDP、9%的财政收入,空间潜力很大。
县域强了,青岛南北差距、城乡差距就缩小了,青岛就更强了。
02
城乡融合是方向,也是机遇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建立健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带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不能就乡村论乡村,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融合发展互为支撑、互相推动。
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在乡村振兴,难点在城乡均衡。当前,城乡差距仍然较大。从青岛看,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23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25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3:1,高于杭州(1.75:1)、宁波(1.72:1)等同类城市。反映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虽然青岛的城区建设在全省数一数二,但村容村貌、农村设施配套与省内先进城市相比,与杭州、宁波等同类城市相比,差距还很明显。
平度市
我国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今后一段时期是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窗口期。
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县城位于“城尾乡头”,是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天然载体。推进县城建设,既有利于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又有利于辐射带动乡村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也有利于强化县城与邻近城市的衔接配合。
《意见》要求,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发挥县城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增强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强化县城与邻近城市发展的衔接配合。
城乡融合发展,青岛还具备国家政策利好——拥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2019年12月,国家发改委等18家单位联合印发《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方案》,提出在全国选择11个试验区,开展11项试验任务先行先试。
山东济青局部片区入列。其中,青岛市即墨区、平度市、莱西市“一区两市”,占山东济青局部片区面积过半,地位重要,任务艰巨。
试验区获批两年多以来,青岛着力打造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和城中村改造合作平台,搞活“人、地、钱”这三个要素,试验区建设成效已经有所显现,摸索出了一组有益的实践经验。
莱西市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支持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农村改革试验区加快改革探索,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为平度市、莱西市带来新机遇。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三个新突破”之一的“在建设人民城市上实现新突破”的重要内涵,并对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深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推进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等工作作出部署安排。
肩负国之重任,自当勇于探路。根据《2022年青岛市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重点任务》,今年青岛将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七个部分19项重点任务,涵盖70项举措,推动产业融合、要素融合、功能融合,建设高质量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03
产业是支撑,也是发力点
产业是县城建设发展的根基,有产业才有就业岗位、才有人口集聚。
《意见》提出,增强县城产业支撑能力,并为县城勾勒了“产业地图”——
重点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统筹培育本地产业和承接外部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一般性制造业;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培育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农资供应、技术集成、仓储物流、农产品营销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根据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培育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特色民宿、养生养老等产业。
胶州、平度、莱西三市禀赋不同,产业基础有差异,发展方向各有侧重。
胶州工业基础雄厚,是青岛重要的制造业产业基地,拥有亚洲最大的船用锅炉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电机辅机生产基地,拥有注册企业3.5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21家,“专精特新”企业1252家。
胶州市
胶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一核引领、三区联动”,抢抓上合机遇,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壮大临空经济,精准引进航空制造维修、现代物流、商务会展、航空金融等领域头部企业,推动临空产业迈向中高端。力争到2026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000家,“专精特新”企业突破 1600家,“隐形冠军”企业突破40家。把数字化转型作为战略性工程,发力数字经济,
平度市作为青岛北部最大的腹地,区位优越、潜力巨大。以坚持“四化同步”,放大后发优势,平度市走出了一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电子家电、食品加工、特色化工、机械配件四大产业集群产值增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3.2%。
平度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更加突出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狠抓十大重点产业链建设,着力推动智能家电、高端化工、食品饮料、高端装备等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强链、塑成优势,梯次培育一批20亿级、50亿级、100亿级的大企业和制造业集群。到202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00亿元,年均增长7%左右,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县域发展第一方阵。
莱西素有“青岛后花园”之称,“农业大市”一度是莱西留给多数人的印象。随着城市产业转型升级,莱西走上了转变之路。近年来,莱西着力打造青岛高端制造业基地,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生物医药、绿色建筑、石墨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经济结构和产业体系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是莱西的优势,莱西将继续通过这一路径实现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莱西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坚定不移壮大“四新”经济,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坚持工业立市、实业兴市、产业强市,围绕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石墨新材料、绿色建筑、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食品饮料产业重点发力,构建富有莱西特色和行业影响力的“6+1”产业体系。
禀赋优越,基础良好,空间潜力大,青岛县域经济正在迎来良好发展势头,在国家政策牵引下,将步入新的发展机遇期。
作者|观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