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市值“双料第一”!青岛资本力量拿下山东应有位置
在资本市场一路追赶的青岛又迎来了一个标志性节点。
2022年12月10日,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王锦玉在“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活动云述职时表示,全市上市公司总数达到78家,稳居全省首位。
11月29日,青岛62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7832.19亿元,反超烟台7798.71亿元的总市值,跃居全省第一。
这意味着,从上市公司数量到上市公司总市值,青岛均实现了在山东省内的全面领跑,这是一个值得被记住的时点。
兼具开放禀赋和金融基因的青岛是一个得益于资本的城市,曾在资本市场拔得头筹,但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青岛的证券化水平不仅与很多南方城市有差距,甚至落后于省内的兄弟城市,和山东省经济龙头的地位不相匹配。
近几年来,青岛苦练“内功”,通过搭建平台、创建生态,持续激活资本力量,赢得了资本的青睐,迎来了上市公司“量”“质”齐升的局面。
眼下,青岛已成为山东资本市场名副其实的领头雁,“北方资本第三城”的地位也进一步稳固。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路径,青岛的资本活水将愈加澎湃,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更强活力动力。
01
数量上,全面领先
某种程度上,一座城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反映了区域经济的活力和实力。
青岛曾是山东资本市场的“破冰者”和“领跑者”。
1993年,青岛啤酒先后登陆港交所和上交所,随后海尔挂牌深交所,在山东资本市场元年上市的4家企业中,青岛占据了半壁江山。
起跑不错的青岛中程表现“欠佳”。2008年,烟台以13家上市公司的数量反超青岛,排在济南之后,位居省内第二。反观青岛,GDP省内排名第一,但上市公司数量却不及济南和烟台,位列第三。
近几年,随着资本力量在城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日趋显著,意识到自身不足的青岛开始认真反思,得出了结论是:企业证券化率偏低,与企业家资本意识和运用资本的能力不足有直接关系,与整座城市的资本氛围、产业结构等密切相关。
为了补齐短板,青岛集结各方力量,着力搭建适宜企业上市的最佳生态圈层:
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放大效应,结合企业上市需求,出台了“真金白银”的上市扶持政策;全国首创推动企业上市和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十项工作机制”,建立首批117家企业“白名单”,优化资本市场营商环境;举办创投风投大会,集聚全球资本要素;设立服务基地,积极争取证监会、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对青岛企业上市工作的支持;通过开展万名企业家资本市场培训等,让企业、企业家主动拥抱资本、善用多层次资本市场……
青岛从顶层设计、制度完善到具体措施全面谋划、全力建圈,力促城市机遇、政策“虹吸”、营商环境相得益彰。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018年,逆转隐现。这一年,山东6家企业IPO闯关成功,均来自青岛。
2019年,青岛乘势而上,资本力量大爆发,9家企业相继上市,创历年之最。
2020年,疫情未能阻挡青岛资本力量的崛起,全年新增过会及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17家。在这一年底,青岛境内外上市公司总量达到59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达44家,总数反超烟台,位列全省第一。
凭借在资本市场的深耕努力,以及经济总量的深厚积淀和企业资源的丰富存量,青岛实现逆袭,终结了烟台占据山东上市公司数量9年之最的局面。
当下,青岛资本市场昂扬的势头还在继续。
今年以来,青岛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12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到78家,其中境内上市总数63家,位居全省第一,超过省内第二位的烟台13家。
分板块看,青岛北交所上市公司3家,居全省首位。青岛科创板上市公司6家,与济南并列全省第一。另外,41家主板、1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均领跑全省。
总体而言,上市公司数量上,青岛在省内已经全面领先,并不断扩大优势。
02
市值上,成功反超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支柱和基石,是一个城市经济活力的关键因子。对城市来说,上市公司数量反映了活力,而上市公司的市值则意味着资本对企业发展优势与市场竞争力的认同,是企业乃至一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青岛上市公司总市值偏低是不争的事实。在省内,青岛即使上市数量已稳超烟台,但在市值总量上多数时间处于追赶的状态。
近几年来,青岛与烟台的这一差距在明显缩小:2020年800多亿元,2021年100多亿元,到今年前三季度末,差距仅剩53亿元。
不断积蓄的量变最终促成了质变。
相关统计显示,11月29日,青岛62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为7832.19亿元,为今年下半年内首次跃居全省榜首。
尽管随着股价的起伏,总市值也在不断地波动,但从11月29日至12月13日,共11个交易日里,青岛总市值有10个交易日都超过了烟台。截至12月13日收盘,青岛62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为7857.59亿元,烟台为7851.72亿元,“青岛军团”位列市值前三名的分别是海尔智家、青岛啤酒与青岛港,市值分别为2239亿元、1203亿元和349亿元。
青岛上市公司总市值成功逆袭,不仅是上市公司数量持续增长的功劳,其背后还有“头部企业”做大做强,“新生代”加速成长等多因素的叠加共振。
通常,行业龙头企业的市值对区域上市公司总市值起到很强的支撑作用。烟台的万华化学长期稳居山东第一市值企业,是烟台上市公司总市值长期位居省内前列的关键所在。
事实上,青岛的龙头企业实力也很强。近年来,从“五朵金花”到“新一代金花”,都展现出强者恒强的态势,市值走出明显的上扬曲线。12月13日收盘时,海尔智家的总市值2239亿元,在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市值排行中,位居第二。而早在去年1月,海尔智家的总市值一度超过3000亿元;12月13日收盘时,青岛啤酒的总市值约1203亿元,和2020年3月相比,翻了一倍多。
纵观中国资本市场近年来的表现,不难发现资本的喜好,那些符合时代潮流,带有高端、新兴、科技标签的产业和企业,在资本市场更受青睐。
青岛顺势而为,一方面,结合“工赋青岛”等发展战略,推动更多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中登陆资本市场;另一方面,对新兴产业以及具有“专精特新”特质的企业,加大上市培育和扶持的力度。
整体来看,近几年上市的“新生代”实力不俗。相关数据显示,至12月13日收盘,青岛2022年新增的5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226.36亿元,占“青岛军团”总市值比重近3%。
海尔生物、高测股份等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强,在各自细分赛道具有较强话语权的上市青企,已经成长为百元股、百亿市值,它们不断优化着青岛上市军团的产业结构,也成为青岛上市公司总市值进阶的中坚力量。
业绩是影响上市公司股价、市值的重要因素。疫情之下,青岛“上市军团”的经营业绩持续稳中向好,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实现11%、12%的增幅,展现出较好的发展韧性,相应地,股价也表现出“抗跌”性,成为青岛上市公司总市值领跑全省的动力源。
03
新目标,新作为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青岛实现了省内上市公司数量、市值的全面领跑。但青岛的目标绝不仅限于此。
与资本市场先进城市相比,青岛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甚至在山东省内,青岛的领先优势也不是那么绝对,尤其在市值排名方面,还存在一定变数。
当前,全球经济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城市间你追我赶的竞争日趋白热化。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新的重大历史机遇,青岛正踏上新的征程,追逐新的城市梦想。相应地,青岛亟需更强大的资本力量来逐梦,亟需在培育上市公司数量、提升上市公司市值上寻求更大突破。
在上市数量上,青岛已经明确了奋斗目标。
10月21日,在全市企业上市工作推进会上,青岛提出,2023年,将力争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10家以上,继续保持企业上市快速发展态势,在北方城市资本市场上争先进位。动态保持证监会、交易所排队待审企业15家左右,证监局辅导企业30家左右,拟上市企业培育库450家以上。
目前看,青岛具备实现这个目标的实力和潜力。青岛后备力量充足,12家企业在证监会、交易所排队待审,20家企业在青岛证监局辅导备案,精准建立442家重点拟上市企业后备库,形成企业上市良性梯次发展格局。
除了本土培育,还有越来越多的外地上市公司选择“远嫁”青岛。2021年、2020年,荣丰控股、盈康生命两家上市公司将总部迁至青岛;今年以来,国新健康、华铁股份、鹏博士等3家上市公司陆续发布公告迁址青岛;近期*ST海核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青岛融发集团,业内认为,其注册地或将迁址青岛。
下一步,青岛需要继续优化产业环境、营商环境,丰盈资本生态圈,为资本市场培植更多的“种子选手”,壮大青岛上市军团的规模。同时,青岛还应依据各个上市交易所的特点、要求,更有针对性地服务拟上市公司,提高上市命中率。
在上市公司市值上,青岛也有清晰的目标和路径。
2021年召开的青岛上市公司座谈会上提到,青岛要利用3年左右时间,推动全市上市公司市值实现翻番增长。
如何实现?从根本上说,青岛上市公司市值不高是因为企业规模不够大、产业层级不够高。因此,存量上市公司在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做大公司资本规模的同时,要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得资本市场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长期认可,实现公司市值的持续提升。
而在增量上,青岛要遴选符合市场和时代需求,匹配国家和城市战略,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企业,加大培植力度,争取一上市就具备较高资质、展现较大的市场潜力,不仅能获得不错的市值表现,也能提升青岛上市军团的质量。
“省内数量、市值第一”既是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也是一个阶段性的新起点,青岛要以此为动力,乘势而上、再接再厉,继续做大做强资本力量,引领山东资本市场站得更高、行得更远。
作者|长亭 策划|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