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偶”遇世界,指尖上舞出百态人生

2023-05-27 14:22    青岛早报

“偶”动世界指尖上舞出百态人生

莱西木偶非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姜玉涛讲述他与木偶的故事

一张台子,两三个木偶,七八个人,一招一式、一举一动、一弹一唱间就能演绎中国神话的奇幻奥妙、历史的波澜壮阔以及纷繁的世间常情。5月24日,58岁的莱西木偶非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姜玉涛,以客座教授的身份来到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将书本上没有的非遗项目搬进了教室,这些木偶让学生们了解到,1978年在莱西岱墅出土的西汉时期大木偶,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个头最大、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的木偶实物,有了它才有了今天的木偶戏,莱西也因此被称为木偶戏的发源地之一。从一度濒临失传到走向世界,姜玉涛在莱西木偶戏的传承和发展中功不可没,如今,一大批年轻人学会了木偶戏并开始出国表演,莱西木偶戏成为一个城市文化符号,“偶”遇世界。

与木偶戏结下不解之缘

据记载,清朝时,莱西木偶戏就已远近闻名。传统的莱西木偶戏能演出《斩黄袍》等十几个剧目,以京剧、吕剧等戏曲伴唱,京胡、二胡、鼓、锣等乐器伴奏,这种传统表演形式一直红火到20世纪50年代,然后渐渐由盛转衰,到20世纪80年代演出几乎绝迹。总有人对内心深处那抹乡愁无法释怀,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将优秀文化传承下去。姜玉涛对大沽河岸边的乡情十分熟悉,从职业学院毕业后,怀揣创业梦想的他回到莱西,一次偶然的机会又和儿时的木偶戏相遇了。

姜玉涛在创作。

2006年,莱西开始挖掘木偶戏文化,当时还成立了一个小团队,由于从小就接触过木偶戏,姜玉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为木偶戏传承团队提供了排练场所,随后又痴迷地学起了木偶戏表演。从那时起,姜玉涛与木偶戏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复兴莱西木偶戏,2012年,姜玉涛出资成立了专业木偶艺术剧团,招聘演职人员,购置演出服装、器材、道具。姜玉涛既是老板又是司机、搬运工,既要跑市场也要登台表演。在他的带领下,很多年轻演员也发挥一技之长仔细钻研,木偶戏的演出也慢慢红火起来。不仅如此,姜玉涛还带领大家深入分析莱西木偶戏陷入困境的原因,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传统的莱西木偶戏都是配合京剧、吕剧演唱进行表演,受众多为村民。现在,剧团在保留传统剧目的同时,还针对少年儿童排演了《西游记外传》《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等20多个神话剧、童话剧,经常受邀到学校演出。

莱西木偶艺术焕发新生机

“1978年,莱西岱墅村西汉墓出土了一个身高1.93米的大木偶,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莱西因此被认为是木偶艺术的重要发源地。莱西木偶戏也被列为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姜玉涛介绍,作为非遗项目的木偶戏,其传承还包括木偶制作。

经过数年的努力,他的剧团在掌握了传统木偶纯木雕刻技艺的基础上,又具备了新式木偶的自主开发能力。特别是木偶最关键的头部制作,他们自创了“打磨成型—油彩定妆—控制机关组装”等一条龙生产工艺。如今,以纸浆等为原材料制作的木偶减轻了重量,更便于演员长时间托举表演。自制木偶外表更美观,内部机关也更复杂,极大地提升了角色的表现力。

“让传统木偶艺术走近大众,让这项非遗文化在创新中得以传承,这是我们的初心,我觉得很有意义。”姜玉涛介绍,根据时代特点和大众需求,他改革木偶制作工艺、创新演出剧目,在剧目中融入童话、动漫、神话等元素,让木偶表演形式更加贴近当代生活,得到年轻人的喜爱。前不久,姜玉涛以客座教授的身份带着莱西木偶戏进入高校课堂,既是一种荣耀也让他感到欣慰。“能够把民间技艺,通过讲课的形式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这也是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姜玉涛说。

姜玉涛(左)在和年轻演员讨论木偶艺术。

作为莱西木偶艺术的新一代传承人,姜玉涛的木偶制作工艺不断改进,演出剧目不断创新。如今,有一批大学生开始学习木偶戏,为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活力。这些年,随着知名度提高,莱西木偶艺术团经常外出表演,姜玉涛介绍,莱西木偶艺术团团长展曼曼是一名硕士研究生,加入剧团后用热爱与传承去雕琢,用灵感与创新去创作,不仅让莱西木偶戏焕发新生,更因为精彩新颖的表演效果走出国门,先后在十多个国家演出。目前,莱西木偶戏已将京剧、话剧、动漫等表现形式融为一体,励志的题材、灵动的艺术形式受到了各年龄段观众的欢迎。

莱西木偶戏“出国”受热捧

如今,通过十多年的努力,莱西木偶戏又重新“复活”。作为这一非遗项目的第五代传承人,姜玉涛在思考怎样更好地让莱西木偶火起来、传下去。姜玉涛说,学木偶戏表演很不容易,悟性、体力、恒心一样都不能少。最考验技术的是捻功,木偶的一举一动都要靠表演者捻动杆子来实现,木偶的动作到不到位全看表演者的功力。“好在我们这儿都是‘80后’‘90后’。”这让姜玉涛比较欣慰。在他看来,只有不断创新,木偶戏才能走得长远。现在创新的纸制偶头采用了翻模技术,转向灵巧轻便、易于控制,机关多样,动作也更加丰富。

“抓住观众的好奇心,木偶表演就成功了一大半。”姜玉涛说,木偶戏往往有围挡,人在幕后操纵,木偶在上面表演,观众好奇木偶是怎么被操纵的。“要想把木偶戏艺术传承下去,就必须创新,这种创新就是各种文化的融合。”姜玉涛说,他们把四川变脸艺术融入木偶戏中,操纵木偶的演员和木偶同时变脸,这项绝活在国外表演时观众拍案叫绝,借鉴其他剧种的元素,莱西木偶戏有了新的生命力,也得到了世界各国观众的普遍好评。(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通讯员 丛秉乾 程强)

人物名片

姜玉涛

年龄:58岁

身份:莱西木偶非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让传统木偶艺术走近大众,让这项非遗文化在创新中得以传承,这是我们的初心,我觉得很有意义。

人物对话

让木偶戏融入生活

记者:让传统的木偶戏活起来,关键点在哪?

姜玉涛:我们国家有着丰富的区域特色文化,木偶艺术只是其中之一,必须有创新才能传承好,多元文化的融合,时尚与传统互鉴,才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关键。

记者:如何让莱西木偶走进百姓生活?

姜玉涛:我们的团队在逐步扩大,这几年我们也在不断推动木偶艺术进学校、企业和社区,让更多的人爱上非遗技艺,让木偶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另外,我们也在开发木偶艺术文创产品,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木偶艺术。

记者:木偶艺术想要走出国门,将来的路在何方?

姜玉涛:莱西是中国著名木偶之乡、中国木偶艺术的发源地之一,也是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如今莱西木偶戏走出国门被世界认识,将来会通过世界大舞台进行更加广泛的交流和传播,以“偶”代言讲述青岛故事。

精彩推荐

“流亭”重生“燃炸”登场!全国首个机场音乐节“星耀青岛”

2023-05-28    青岛新闻网

“偶”遇世界,指尖上舞出百态人生

2023-05-27    青岛早报

陈梦4-0淘汰伊藤美诚,晋级女单四强

2023-05-27    人民日报客户端

查看更多

识别二维码
关注青岛新闻网微信qdxww0532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