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大港!
小港兴城,大港兴国。港口,连接水陆交通,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被视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国际贸易活动的“风向标”。
5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日照市考察调研。他来到日照港,了解当地推进港口智慧化绿色化建设、扩大对外开放等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国内主要港区,察看港口码头建设和经营状况,作出了“要想富先修路,在沿海地区要想富也要先建港”“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特别是海运首先要强起来”“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等重要指示。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当前,我国港口正在步入从“一流大港”向“一流强港”转变的关键时期。什么样的港才是强港?如何实现从大港向强港跃迁?这是大港面临的时代之问,也是港口城市必须回答的发展命题。
一、全省抱团,打天下
进入21世纪,我国各港口逐步下放到地方管理,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愈加明显。越来越多的沿海城市加入“抢位赛”,抓住机遇建港口,为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立竿见影的先导作用。但同时,同质化发展、无序化竞争、重复性建设等“成长的烦恼”也随之而来。
如何破局?“整合”成了必由之路——通过组建省级港口集团,多省走上一体化发展的强港之路。2019年8月,继浙江省海港集团、江苏省港口集团等之后,由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和渤海湾港组建的山东省港口集团正式挂牌成立,山东港口步入全新发展阶段。
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集装箱码头船舶正在作业
错位发展,摆脱“内卷”。规划“一盘棋”、开发“一张图”、管理“一张网”,港口整合就是要用一体化改革,彻底解决“你有我也有”、各“诸侯港”混战的问题。
山东省港口集团组建后,明确了省内各港口特色化、差异化、规模化的发展方向。作为龙头,青岛港扛起集装箱突破发展重任,驶入快车道。2023年,青岛港货物吞吐量突破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0万标箱大关,规模分别位居世界第四位和第五位。日照港迅速成长为“最年轻”的5亿吨级港口、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年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七位。
此前,外界对港口整合一直有疑虑,担心出现“此消彼长”现象。事实证明,同省港口间明晰分工,错位发展,可以有效避免内耗,提升各自竞争力。整合后,青岛港的龙头地位更加显著,日照港、烟台港等各自优势也得以强化,可谓各得其所。
在山东港口日照港岚山港区30万吨级油品码头,船舶停靠进行卸油作业图源:新华社
握指成拳,实现“1+1>2”。对各港口而言,一体化既要实现物理上的整合,更要实现有机融合,在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中释放更大效能。
过去,山东各大港口之间是竞争对手,少有往来。成立不到半年,山东省港口集团就在内部开通7条内支线,实现了四大港口之间航线天天班,同时港口之间相互转水,从争抢货源到相互喂给、协同作战,由竞争走向竞合。
从相加到相融,不断激发潜能。各港口在资源、功能上的互补,在稳定货源、开辟航线、参与市场竞争上的实力跃升,体现出强有力的港口集群效应。五年间,山东港口货物吞吐量连跨五个亿吨台阶,突破17亿吨,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00万标箱,高于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平均增幅4.5个百分点。
二、“跳出港口看港口”,天地宽
中国是港口大国,在2023年世界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位的港口中,分别占8席和7席。然而要在一众大港中脱颖而出,显然不能只靠规模。纵观全球,港口“吞吐量为王”的模式已难以支撑长远发展,未来竞争既要看体量,更要看质量。
这几年,山东港口的变化,说到底是视野格局的变化,正所谓,思路一变天地宽。“跳出港口看港口”,一切变得豁然开朗。
青岛邮轮母港客运中心夜景
产业化集群化,不满足于“赚车马费”。
港航界曾流传着“数箱子、数单子、数票子”的段子,形象地道出了不同港口在价值链中的差距。作为供应链的重要一环,港口不仅是货物装卸的场所,不能只满足于“收过路费”,更应是资源聚集的重要平台。
青岛港瞄准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不断延伸服务链条,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全球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实现航运、贸易、金融要素的产业化集聚、集群化发展
前不久,青岛邮轮母港航线上新,山东港口航运金融中心、北方油气中心封顶,山东国际航交所等重大产业平台落地,现代航运物流、贸易服务、船舶交易、保险经纪、大宗商品交易等产业加速成长……传统的货流中转正向人流、货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大流通转变,带来更高的附加值,让更多的利润留在海港,提升了青岛港在全球航运圈的影响力。
繁忙的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集装箱船舶正在进出码头
陆海双向发力,拓展腹地服务大局。
从资源的集散看体量,从区域的通达看广度,在发展意义上,港口从来不只是港口,其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陆海统筹、融入全球的重要支撑,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渠道。
在青岛港,西安的新能源汽车发往欧洲,济宁的轮胎装船出口至东南亚,西非加纳的锰矿石运往宁夏,泰国的榴莲分拨至北方“果篮子”市场……一艘艘远洋巨轮,一趟趟海铁班列,为不靠海的内陆腹地打通物流通道,打开了出海口。
依托“一带一路”海陆交汇点优势,不断延伸内陆港、拓展港口腹地,青岛港坚持海陆双向发力。在海向,增航线、扩舱容、拓中转;在陆向,开班列、建陆港、拓货源,逐步构建起“航线+内陆港+班列”的服务网络,实现了航运物流网与陆域物流网的有效衔接。
一体化改革五年来,青岛港航线达到226条,内陆港站 48个,海铁联运连续九年保持全国沿海港口第一,海陆畅通,青岛港向内陆、向世界延伸,其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能力越来越强。
三、港产城一体,开新局
自古以来,港与城相伴而行。进入大航海时代后,世界格局悄然改变,沿海地区加快了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作为全球贸易的枢纽,港口携城市走到前排,港与城关系愈发紧密,共荣共生。
城以港兴,港为城用。随着海外贸易的演变和城市的变迁,很多地方进出轮船吨位、货物吞吐量逐渐增大,对港口条件、陆域交通、产业结构、土地资源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有的港城空间矛盾日渐凸显,有的地方港口规划与城市产业规划适配性不足;有的港、产、城三个子系统联动发展动力不足……
如果港口和城市不能更好地双向奔赴,不能更好地共享资源,配置要素,就无法协同发展,无法将港口的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胜势。
在山东港口的一体化进程中,港口与城市的关系也被重新定义,原有各大港口的枢纽功能得到了重塑和增强,金融、贸易、航运、港产城融合等新主业迸发活力,赋予了青岛港航经济全新竞争力,拉动着产业的车轮滚滚向前。
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
如筋骨相接,空间融合。
理顺功能空间、强化要素供给和健全体制机制是推进港产城深度融合的基础。
为持续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青岛市成立了港产城融合发展专班,出台《争创“三区互融”典范区实施意见》《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给予港口大力支持和资源倾注。
聚焦城市发展战略,青岛港持续深化港产城融合,推进港区、城区、园区“三区互融”,努力提升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进一步巩固了青岛港的绝对优势。
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液体化工仓储三期工程效果图
如血脉相融,产业相链。
以港聚产,物畅其流。如果说港是产业和城市发展的基石,那么产就是港口和城市发展的支撑。
今年2月21日,山东省港口集团2024年世界级港口群建设(青岛)建成项目投产暨新项目开工仪式在邮轮母港举行,标志着山东省港口集团在青岛共计32项、总投资754.85亿元的建成投产、续建及计划新开工项目正式启动,涵盖码头建设、原油仓储、粮食仓储、高端航运服务、产城融合等领域。
这些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港口货物通过能力、能源储备能力和集疏运能力,进一步释放港口的辐射和资源集聚功能,加快建设国家能源储运中心和大宗散货集散中心。
四、智慧+绿色,向未来
各大港口的竞逐,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化的竞争,目前全球贸易90%以上都是由水运完成。巨大的市场需求让中国港口迎来了商机,在科技革命、双碳转型的浪潮之下,也倒逼“重劳动力、效率低”的传统港口直面向“高效率、自动无人化智慧港口”升级的挑战。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传统港口拥抱航运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正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体现。
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三期投产运营,是首个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信息化时代的港口枢纽,肉眼可见的是货如轮转,背后需要高效的数据流通。
智慧港口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是必然要求,这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在2013年之前,中国还没有自动化码头,核心技术一直被欧美国家垄断。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艰苦拼搏三年多,终于突破封锁,建成世界领先的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作业效率比国外同类码头高50%,连续十次打破装卸效率的世界纪录。
今天,港口加速拥抱航运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从日照港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到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三期—首个全国产全自主的自动化码头;从烟台港“全系统、全流程、全自动”干散货专业化码头控制技术,到渤海湾港自动化门机……新质生产力让老港口迸发出新活力。
山东港口青岛港全球首创“氢+5G”智慧绿色发展模式
双碳转型浪潮之下,这个古老的、高耗能、高碳排的行业,更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传统港口行业是碳排放大户之一。络绎不绝的船舶带来货物和收益的背后,环境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绿色发展是解决港口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早在数年前,青岛港就率先建设“氢+5G”的智慧绿色码头,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以自主研发氢燃料电池组为动力,提高了发电效率。这几年,青岛港打造光伏、风电、LNG冷能发电等多元化综合用能体系,建成山东港口首个“风电一体化”示范项目,打造“场景多元、技术领先”的中国氢港,成为全国首批“绿色港口”……
过去烟尘滚滚、柴油味浓烈的老码头,今天依托现代科技,正在朝着“天水共蓝、港城共融、智慧联通、多方联动”的绿色智慧海港进发。“三季花成片,四季绿色浓”的美丽港口,绿色蝶变、跨越发展的劲头更加有力。
从北到南,中国港口千帆竞发,生机勃勃。人们欣喜地看到,日益强大的港口群,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破浪者”,也是打造对外开放新优势的“桥头堡”。
作者:张芝萌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