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里、宽窄巷子、春熙路、太古里……
网红城市成都从来不缺打卡的地方
祖国七十周年华诞来临之际,成都又多了打卡的热门线路
不信?
看这里。
红色的轨道镶嵌在绿色的草地上,湖蓝或浅绿的电车穿梭在繁华的闹市中,西南地区的首条有轨电车成都有轨电车蓉2号线引无数市民游客“耍起,巴适得很”,电车成了手机屏幕中的当红明星。
9月30日,由总部在济南的中铁14局营建的成都有轨电车蓉2号线全线轨通并移交给业主,这也预示着从去年年底开始部分区段运营的轻轨2号线即将全线投入运营。
富士康、华为、川大锦城学院、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蓉2号线沿线企业高校云集,高峰期人流铺天盖地,熙熙攘攘。
项目负责人李东介绍说,线路“一起点两终点”,起于成都西站,终至郫县西站,铺轨总长79.89公里,设计时速70公里。可与多条地铁及市域铁路进行换乘。
对于成都市民来说,蓉2号线是个令人翘首以待的新鲜事物,对于建设者来说,有轨电车也是一个从未涉足过的全新施工领域。在轨道形式多样、工序衔接复杂、交通疏解困难、高温多雨等重重压力下,项目部创造了863米/天的无砟轨道施工记录,实现了多个国内“首创”,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了全部建设任务
“全线道床型式多样,工序衔接复杂,道岔有7种不同的类型,又多为组合道岔形式出现,组合出的道床结构各不相同。设计出图时每组道岔、道床都有其单独的图纸,我们仅道岔道床的设计图纸就有4本,厚达133页。”
33岁的李东带着眼镜,书生气十足,如果不是坐在办公桌的后面,他看上去就是一个大学生。刚刚结束北京新机场线的建设任务,他就被委以重任调遣到成都。
从项目部进场,轨道施工就受到了线下施工的严重制约,在2018年底首开段通车后,项目部仅完成了不到一半的工程量,但2019年年底前非首开段通车的关门工期已经确定,这就意味着项目部要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完成42km的铺轨焊轨任务,工程量是施工总任务的56%。
大学刚毕业就进入14局的李东十年换了十个项目,有项目“消防员”的美称。
在公司领导的协调下,项目部从四川、湖南、黑龙江、山东、云南、湖北、广西等地增援了800人的施工队伍。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从人员体检、装板房、装空调、建食堂,到人员投入施工,只用了五天的时间。上千人3班倒,24小时不间断施工。李东规定,班子成员每周一天24小时现场值班。
项目部上班时间也提前早七点,天黑项目部还灯火通明。
李东还从进度管理、成本、技术、质量四个方面,无记名投票每个月评出四个先进个人,每人奖励1000元。
业主、市政、交警……李东马不停蹄、多方协调,不知不觉间,他发现自己已经能听懂四川话了。
李东认真倒排工期:每天必须保证完成500米道床施工。
从物料进场、现场各工序施工安排、后续附属结构施工跟进等各方面细化过程把控,带领大家开启了24小时连轴转的“疯狂模式”。
“因为受管线迁改制约,工作面都是零星移交,有时候仅有200米的工作面,我们也得费尽周折去转场施工。”项目书记李炳伦说,在繁华闹市区施工,工装设备转场特别困难,但为了保障进度,他们只能见缝插针地干,有一段时间,有两个队伍几乎每天都在转场。
“施工最紧张的时候,我们在43个路口同时施工。”生产副经理陈勇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平均每天推进500米的进度真的实现了,甚至创造了863米/天的无砟轨道施工记录。”
采访的时候,会计拿来了大学生转正表,嗫嚅道:他们两个是同一年毕业的。李东严肃地说,同年毕业就同一个待遇吗?要拉开差距,干好干坏不能一个样。从这个细节就能管中窥豹项目成功的一些诀窍吧。
要想让电车在喧嚣城市里安静、平稳、安全地穿行而过,轨道铺设的质量至关重要。
他们将高铁CPIII控制网测量引入有轨电车轨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将轨道铺设精度控制在正负1毫米以内。
李东介绍说,为了更好地减振降噪,他们还大面积使用柔性高分子包裹材料,用柔软的新型材料将钢轨紧紧包裹,这样,电车经过时,车轮与轨道间的振动就会增加缓冲,产生的噪声就会大幅降低,车辆行驶就更加平稳,乘坐舒适度更高。
施工中,他们在全国首次大范围采用了嵌入式无砟轨道结构形式进行轨道铺设。此外,在站前桥和金辉路跨线桥轨道施工中,面对40‰的大坡度,最小25米、最大200米不等的7处小半径转弯,且紧邻既有线施工难题,科学组织,从容应对,反复试验,优化方案,完成了国内首次大坡度、小半径槽型轨施工。
男儿有泪不轻弹。为了蓉城的建设,李东的儿子2岁了,到现在还不认识爸爸。李炳伦的女儿面临高考,他却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刘新禄常年在工地,只能把百岁高龄的老母亲送到了养老院。季德学80多岁母亲生病住院,儿子升学叛逆,他都没能回去看望一眼……
当人们为驶来的无轨电车开心举起手机的时候,没有人知道这些,但李东说,能在这座美丽的城市留下足迹,是他也是整个铁建人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