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劳动教育难在哪儿:叠被子会煲汤 劳动仅止于此吗

2019-11-15 15:09 来源:工人日报
分享到:

成都五丁小学学生正在体验木工制作。受访者供图

在成都树德中学,劳动作业、劳动实践做得好的学生会获得劳动奖章。本报记者 李娜 摄

“我有50文,想要体验创新实验室”“我有40文,想要课间当老师小助手一天”……11月12日,成都市五丁小学教学楼处,学生们正在排队用自己“交子劳动存折”的储蓄兑换心愿。学校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王志宏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这是该校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创新劳动评价形式的举措之一,希望学生能够在可攀登、充满期待、有良性竞争机制的活动过程中感受劳动价值所在。

自201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到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小学校所面临关于“劳动教育”的课题,已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到当前要达到“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的教育教学目标,可见国家对劳动教育的要求日益强化。

校园里的劳动教育实践究竟如何?连日来,《工人日报》对成都多所中小学校进行走访,得到的答案令人欣喜。

收获比分数更珍贵的成长

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独自存款一次、全身心投入与家人一起度过的中秋节、了解川菜并独自完成一道川菜……在成都五丁小学,以上诸如此类的实践,学生们都能够获得相应的交子劳动存折储蓄。

“交子劳动存折”,是五丁小学为学生专门设计的劳动教育评价形式。班主任根据学生在校劳动、家务劳动和社会实践情况,从“是否参与劳动、参与的状态和参与的结果”三个维度进行评价盖章,学生集章后兑换成“交子币”存入个人“劳动存折”中,当面值储蓄达到一定金额后,可在学校大队部“交子银行”兑换激励性体验卡和心愿卡。

“这种有形的激励机制,深受学生喜爱,因所取得成效立竿见影,家长给出的反馈也很积极。”王志宏告诉记者,培养孩子掌握必备生活技能,是生存的需要,也是未来享受生活的基础,学校希望能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劳动机会并引导学生参与劳动。

“让学生对劳动产生兴趣,好的激励机制的确可以事半功倍。”成都树德中学(西区)校长宋亦云告诉记者,该校将劳动教育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为劳动实践做得好的学生,颁发劳动奖章进行激励,并于每年五一劳动节期间举办颁奖仪式。为让劳动教育渗透到学生校园以外的时间与空间里,该校还精心设计劳动作业本,将洗碗、洗衣服、扫地整理房间等学生力所能及之事以劳动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由家长写评语进行评价,学校最后进行优秀作业评比。

“做饭做菜看似简单,亲身体验后却发现如此艰难,就连切菜都有需要掌握正确着力点的窍门”“当我亲身体验环卫工人的工作,才深知劳动者不易、劳动最光荣”“夏天的厨房热得像蒸笼一样,原来为我端上美味佳肴的妈妈是这样辛苦”……翻开树德中学学生们的劳动作业本,一句句关于劳动的感言扑面而来。

来自家长们的评价更是溢满了对孩子在劳动中成长的感动与珍惜,一位妈妈在吃到孩子亲手做的番茄炒蛋后,在评价栏里写到:“孩子,虽是简单的一道菜,可妈妈忽然觉得你长大了,希望你一直做更好的自己,加油!”

“课业无疑是繁重的,分数的重要性也无须多言,因此学习时间必须分秒必争,可当孩子真正在劳动实践中有所收获、得到成长,于父母而言往往比一次高分成绩更显珍贵。”五丁学校校长唐建认为,学生家长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不断形成对推进劳动教育的认同。

劳动教育绝不仅是生活技能培养

劳动教育绝不仅仅是叠被子、会煲汤等简单的生活技能培养,更多的创造性劳动实践正在点燃学生们思维的火花。

“这是上学期我设计的一款自动避障车,是通过前方两个超声波测距模块检测障碍物,做出相应转向功能。”今年12岁的饶金翼是五丁小学六年级学生,通过连续两年参与该校创新教育自选课程,被编程课深深吸引,在课余时间还会自主选读相关书籍,如今已经能够独立完成编程作品。

“我更喜欢设计,在劳动课上设计的校服手稿还被学校交给厂家加工成品,参与师生、家长投票的新校服比选。”在五丁小学生活学堂,同样是六年级学生的陈燕香认真地向记者阐述她的女生夏季校服的设计理念,“简洁、阳光、活力,更要体现学校特有的元素”。

“拉花锯、直线锯、曲线锯、锉刀……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创意家居制作时所需要的工具。”在五丁小学创意木工坊,四年级学生付静宜对数十种木工器具如数家珍,她还向记者展示了由学生们团队合作完成的自制钟表、小板凳、手弹音乐盒等作品,甚至介绍了关于3D打印机和激光切割机的具体使用。

这些学生展现出的才能无疑超出了大众视角下对传统中小学生的认识,这一切都源于学校新时期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尝试。但成都七中万达副校长张有财对此有着更加深入的思考。他认为,最好的劳动实践是与学科教育的融会贯通。

张有财介绍,每年3月份,高二年级生物课程正好讲到“生物发酵”一章,学校便以此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腌制泡菜技能比赛。这其中涉及诸多食品安全问题,学生不仅可以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学以致用、促进思考,由于还需要对泡菜做外包装和广告词设计,全流程下来,学生在多方面都能得到实践锻炼。未来,他们希望探索出更多的融入学科渗透的劳动教育课程模式。

磕磕绊绊的推进过程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劳动是一切的起点。显然,劳动教育是中小学必须要做实做好的一件事情,但在推进过程中却也并非一帆风顺。

“争取家长的认同与参与,几乎是所有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实践中共同面临的课题。”张有财说,按照他们学校的劳动教学安排,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每周都会有一个班级,周一至周五下午时间用于综合实践课程或是通用课程,在一些家长眼里,用这么大块时间给孩子“玩”,很难接受。

“脱离了家庭参与的劳动实践,劳动教育很难落到实处。”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德育主任彭静告诉记者,为了争取家长参与,在教学空间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他们仍然开辟出两间教室做“泡家厨房”,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劳动实践平台,通过发挥家委会的主体作用,来增进家校合作、增强亲子互动,实现家校共育。

社会资源的不足也是校方急于突破的难点。

“学生需要更广阔的平台来认识社会感悟自然、观察生活、认识生命、了解社会,但目前为止学校开展校外实践的接触面仍比较小。”张有财说,目前他们已经与图书馆、科技馆、检察院、律师事务所、部分企业等达成实践合作项目,但这些远远不够。他希望获取更多的资源开放和整合,推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不断走向深入,为学生的个性成长提供更多可能。

李娜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