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正文

口罩之下 天使们的战“疫”烙痕让人心疼

2020-02-07 15:57 来源:中新网
分享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肆虐以来,确诊病例已超3万例,疑似病例有2万多例,其中痊愈出院的已愈千例。疫情爆发后,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们一次又一次冲锋从不断增长的病例数字的冰冷中捂热生命的温度,在疫病的魔爪下抢夺生的希望。在这场战“疫”中,她们剃掉长发从医生变成“医僧”,一进病房就是数小时,纸尿裤成了必带物品;摘掉口罩的她们,常常一身汗水,面部、耳朵被压出深深的红色印痕,与日常相比变得不那么好看了,却美得更让人心疼。

陈颖原本和男友准备在2月14日登记结婚。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大年初一,陈颖和医院其他5位同事接到医院紧急通知没有太多时间和家人一一解释,就立刻回医院准备进入一线“战场”。每天,她都要穿戴厚重的防护服进入负压病房,就像是在蒸桑拿,汗流浃背,触觉也变得没那么灵敏了。因为长期佩戴口罩、护目镜,陈颖的面容上被勒出了深深的红色伤痕,常常一个晚上过去,印痕还没能够消退,第二天又得接着上岗。金南星 供图

“我就剃了个头,真的没啥……”得知自己的“光头照”引起大众关注后,杭州市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护士赵晨华很意外。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赵晨华作为该院第一批进入隔离病区的护士,已连续奋战144个小时。“因为我原本的头发长度比较尴尬,扎不起来,穿着防护服工作的时候,头发总是容易滑到帽子外面。”因此,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节省穿防护服的时间,赵晨华跟妈妈商量了下,把头发剃掉了。受访者 供图

大年三十,山东邹平人民医院组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隔离区选派自愿报名的三名大夫和五名护士组成首个医疗组。从进入隔离区,至少4个小时才能轮换一次,要全天候在里面工作和生活。 8人中年龄最大的是46岁的陈强大夫,最小的是1997年出生的刘慧婷护士。他们的孩子小的刚2个月,大多在2--5岁,与家人联系,一般都是简短的“我很好,不用担心”,便匆匆挂掉,怕的是内心控制不住对家人和孩子的牵挂而导致情绪失控。图为隔离区的护士长彭美丽(右)和巩晓君把防护服脱掉后,脸上留下很深的勒痕。中新社发 董乃德 摄

“刚下班,脸火辣辣的疼,脚也磨破了。其实,我也是普通人,也会想家,也会害怕。但我还是名医务人员,要对得起身上的白大褂。”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隔离病房护士邵银雪近日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话,配图是自己被口罩勒的满是压痕的脸。邵银雪是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的助产士护士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治战打响后,她第一时间向护理部递交了请战书。温州 供图

浙江医院隔离区内医护人员在隔离衣、防护服、口罩、护目镜的层层防护下,连续工作8个多小时不吃不喝。图为感染区医护人员脸部留下明显的护目镜勒痕。中新社记者 李晨韵 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眉山医院感染隔离病房区,医务工作者正在给患者检查。图为医生邓慧取下防护口罩,脸上已经被防护口罩深深勒出深痕。中新社发 张忠苹 摄

江苏省连云港市市立东方医院医生王彩在发热门诊值夜班15小时后,脱下防护眼罩,脸上出现被勒的痕迹。中新社发 王健民 摄

绍兴市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隔离病区缓冲区,护士们从隔离区内出来后,脱下防护服,脸上留下一道道印痕。中新社发 袁云 摄

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青海唯一一所省级定点收治医疗机构,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逆行者们”与时间赛跑,与疾病较量。图为医护人员满脸压痕。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供图

福建支援湖北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医疗队全体队员日前再次集结,奔赴驰援湖北的第二站——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接管该院两个病区,负责近100名患者。图为队员们长期戴口罩后形成的勒痕。供图

散乱的头发还来不及整理,被口罩、护目镜压破的伤痕,黑眼圈、眼袋,眼角的细纹也与以前相比多了……安徽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安医大四附院重症医学科沈杭、袁净、李万荣、刘丁丁摘下口罩、护目镜后的照片让人心疼。图为李万荣摘下口罩后的照片与生活照的对比。供图

图为沈杭摘下口罩后的照片与生活照的对比。供图

图为刘丁丁摘下口罩后的照片与生活照的对比。供图

图为袁净摘下口罩后的照片与生活照的对比。供图

自疫情开始以来,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冲锋在最前。疫情面前,他们没有畏惧,与疫病战斗。在他们心里,患者的康复是他们最大的心愿。镜头记录下的这些白衣天使的面孔,是他们在战“疫”前线留下的最美的印记。图为2月1日,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县医院疫情战役前沿医务工作者正在各自岗位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中新社发 成学磊 摄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