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便利后,七彩部落旅游发展迅速,游客采茶。李宇 摄
人民网湄潭9月24日电(李宇)随着贵州湄潭县金花村七彩部落旅游的兴旺,一辆辆旅游大巴直接开到了景区门口,正午,老板徐学良忙着招呼客人吃饭。2015年,徐学良开了七彩部落里第一家餐馆,最多一次接待了300多人,单凭餐馆,一年可为他带来30万纯收入。
“生意好,都是修路带来的。”徐学良如此认为。置身七彩部落中,五颜六色的民居散落在路旁、分布在林间,除了贯穿其中的主干道,家家户户都通了硬化路,道路交错纵横,村民出行十分便捷。
望着眼前的景象,谁曾想,10年前这里是个被困在大山里的小村庄。七彩部落原名大清沟,是金花村下辖一个村民组,2015年前,这个村民组以种茶为生,村民收入微薄,人均年GDP仅1万多元,加上交通不便,发展滞后。
金花村村支书冯燕青说,以前去县城等班车就要一两个小时,种点蔬菜背进城,还没卖就弄得不成型了。得益于村村通、组组通公路建设,如今金花村的实现了“组组通硬化路、户户通串户路”,“现在班车进城也就等个20分钟,交通便利了,游客才能源源不断,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车。”
有了交通助力,七彩部落旅游也迈开了大步。自2015年5月运营以来,七彩部落旅游综合收入达5000余万元,人均年收入达4万余元,占该村民组总收入的85%以上。
“2014年,湄潭县率先在全省实现了100%的行政村通油(砼)路和客运,同时公路列养率100%。全县公路通车里程4715公里,其中村道1609公里、组组通公路648公里,窜寨路1410公里。”湄潭县交通局副局长唐芝能介绍,通村路、通组路建设,不仅打通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也将产业搬进了大山。
在湄潭,金花村的发展不是个案。得益于交通的完善,兴隆镇龙凤村也吃上了“旅游饭”。位于凤凰山下的龙凤村田家沟组是花灯剧“十谢共产党”的发祥地。其中歌词“五谢共产党,走路把你想,以前走的羊肠道,现在道路宽又广”将田家沟交通变化描绘的生动具体。
近年来,田家沟以打造全域旅游为目标,积极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特色美丽乡村。走进今天的田家沟,风格独特、错落有致的“黔北民居”,一幢幢、一排排矗立在茶丛深处、田畴大坝、果园旁边,宛如一幅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
“五谢共产党,走路把你想,以前走的羊肠道,现在道路宽又广。”“十谢共产党”里,这句歌词将田家沟交通变化描绘的生动具体。
“‘十谢共产党’写出了村民的心声,是对美好生活的赞美。”龙凤村主任伍荣明表示,“十谢共产党”唱出了近年来田家沟发展的巨大变化,从过去的“猫冬”,到现在的“忙冬”,一扫过去的“懒”“散”“满”的落后形象,从过去的喝酒、打牌、斗嘴等旧恶习到现在的花灯队、秧歌队、广场舞等新风尚,田家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湄潭县公路建设资金总投入32.07亿元,支持公路建设不仅建得好,还要管得好。同时,为促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全面协调发展,湄潭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项目5条共79.54公里(兴隆至茶叶路、抄乐至河坝湾、抄乐至黄莲坝、留金山至鸡爬坎、湄潭至蜂岩)。2018年湄潭县被授予“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
“目前,全县公路通车里程4715公里,农村公路占92.4%,公路密度为253.5公里/百平方公里。在湄潭,只要有人的地方,车都能够开到那里去。”唐芝能说。
金花村茶园一隅。李宇 摄
人民网湄潭9月24日电(李宇)随着贵州湄潭县金花村七彩部落旅游的兴旺,一辆辆旅游大巴直接开到了景区门口,正午,老板徐学良忙着招呼客人吃饭。2015年,徐学良开了七彩部落里第一家餐馆,最多一次接待了300多人,单凭餐馆,一年可为他带来30万纯收入。
“生意好,都是修路带来的。”徐学良如此认为。置身七彩部落中,五颜六色的民居散落在路旁、分布在林间,除了贯穿其中的主干道,家家户户都通了硬化路,道路交错纵横,村民出行十分便捷。
望着眼前的景象,谁曾想,10年前这里是个被困在大山里的小村庄。七彩部落原名大清沟,是金花村下辖一个村民组,2015年前,这个村民组以种茶为生,村民收入微薄,人均年GDP仅1万多元,加上交通不便,发展滞后。
金花村村支书冯燕青说,以前去县城等班车就要一两个小时,种点蔬菜背进城,还没卖就弄得不成型了。得益于村村通、组组通公路建设,如今金花村的实现了“组组通硬化路、户户通串户路”,“现在班车进城也就等个20分钟,交通便利了,游客才能源源不断,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车。”
有了交通助力,七彩部落旅游也迈开了大步。自2015年5月运营以来,七彩部落旅游综合收入达5000余万元,人均年收入达4万余元,占该村民组总收入的85%以上。
“2014年,湄潭县率先在全省实现了100%的行政村通油(砼)路和客运,同时公路列养率100%。全县公路通车里程4715公里,其中村道1609公里、组组通公路648公里,窜寨路1410公里。”湄潭县交通局副局长唐芝能介绍,通村路、通组路建设,不仅打通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也将产业搬进了大山。
在湄潭,金花村的发展不是个案。得益于交通的完善,兴隆镇龙凤村也吃上了“旅游饭”。位于凤凰山下的龙凤村田家沟组是花灯剧“十谢共产党”的发祥地。其中歌词“五谢共产党,走路把你想,以前走的羊肠道,现在道路宽又广”将田家沟交通变化描绘的生动具体。
近年来,田家沟以打造全域旅游为目标,积极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特色美丽乡村。走进今天的田家沟,风格独特、错落有致的“黔北民居”,一幢幢、一排排矗立在茶丛深处、田畴大坝、果园旁边,宛如一幅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
“五谢共产党,走路把你想,以前走的羊肠道,现在道路宽又广。”“十谢共产党”里,这句歌词将田家沟交通变化描绘的生动具体。
“‘十谢共产党’写出了村民的心声,是对美好生活的赞美。”龙凤村主任伍荣明表示,“十谢共产党”唱出了近年来田家沟发展的巨大变化,从过去的“猫冬”,到现在的“忙冬”,一扫过去的“懒”“散”“满”的落后形象,从过去的喝酒、打牌、斗嘴等旧恶习到现在的花灯队、秧歌队、广场舞等新风尚,田家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湄潭县公路建设资金总投入32.07亿元,支持公路建设不仅建得好,还要管得好。同时,为促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全面协调发展,湄潭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项目5条共79.54公里(兴隆至茶叶路、抄乐至河坝湾、抄乐至黄莲坝、留金山至鸡爬坎、湄潭至蜂岩)。2018年湄潭县被授予“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
“目前,全县公路通车里程4715公里,农村公路占92.4%,公路密度为253.5公里/百平方公里。在湄潭,只要有人的地方,车都能够开到那里去。”唐芝能说。
七彩部落。李宇 摄
人民网湄潭9月24日电(李宇)随着贵州湄潭县金花村七彩部落旅游的兴旺,一辆辆旅游大巴直接开到了景区门口,正午,老板徐学良忙着招呼客人吃饭。2015年,徐学良开了七彩部落里第一家餐馆,最多一次接待了300多人,单凭餐馆,一年可为他带来30万纯收入。
“生意好,都是修路带来的。”徐学良如此认为。置身七彩部落中,五颜六色的民居散落在路旁、分布在林间,除了贯穿其中的主干道,家家户户都通了硬化路,道路交错纵横,村民出行十分便捷。
望着眼前的景象,谁曾想,10年前这里是个被困在大山里的小村庄。七彩部落原名大清沟,是金花村下辖一个村民组,2015年前,这个村民组以种茶为生,村民收入微薄,人均年GDP仅1万多元,加上交通不便,发展滞后。
金花村村支书冯燕青说,以前去县城等班车就要一两个小时,种点蔬菜背进城,还没卖就弄得不成型了。得益于村村通、组组通公路建设,如今金花村的实现了“组组通硬化路、户户通串户路”,“现在班车进城也就等个20分钟,交通便利了,游客才能源源不断,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车。”
有了交通助力,七彩部落旅游也迈开了大步。自2015年5月运营以来,七彩部落旅游综合收入达5000余万元,人均年收入达4万余元,占该村民组总收入的85%以上。
“2014年,湄潭县率先在全省实现了100%的行政村通油(砼)路和客运,同时公路列养率100%。全县公路通车里程4715公里,其中村道1609公里、组组通公路648公里,窜寨路1410公里。”湄潭县交通局副局长唐芝能介绍,通村路、通组路建设,不仅打通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也将产业搬进了大山。
在湄潭,金花村的发展不是个案。得益于交通的完善,兴隆镇龙凤村也吃上了“旅游饭”。位于凤凰山下的龙凤村田家沟组是花灯剧“十谢共产党”的发祥地。其中歌词“五谢共产党,走路把你想,以前走的羊肠道,现在道路宽又广”将田家沟交通变化描绘的生动具体。
近年来,田家沟以打造全域旅游为目标,积极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特色美丽乡村。走进今天的田家沟,风格独特、错落有致的“黔北民居”,一幢幢、一排排矗立在茶丛深处、田畴大坝、果园旁边,宛如一幅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
“五谢共产党,走路把你想,以前走的羊肠道,现在道路宽又广。”“十谢共产党”里,这句歌词将田家沟交通变化描绘的生动具体。
“‘十谢共产党’写出了村民的心声,是对美好生活的赞美。”龙凤村主任伍荣明表示,“十谢共产党”唱出了近年来田家沟发展的巨大变化,从过去的“猫冬”,到现在的“忙冬”,一扫过去的“懒”“散”“满”的落后形象,从过去的喝酒、打牌、斗嘴等旧恶习到现在的花灯队、秧歌队、广场舞等新风尚,田家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湄潭县公路建设资金总投入32.07亿元,支持公路建设不仅建得好,还要管得好。同时,为促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全面协调发展,湄潭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项目5条共79.54公里(兴隆至茶叶路、抄乐至河坝湾、抄乐至黄莲坝、留金山至鸡爬坎、湄潭至蜂岩)。2018年湄潭县被授予“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
“目前,全县公路通车里程4715公里,农村公路占92.4%,公路密度为253.5公里/百平方公里。在湄潭,只要有人的地方,车都能够开到那里去。”唐芝能说。
美丽田家沟。李宇 摄
人民网湄潭9月24日电(李宇)随着贵州湄潭县金花村七彩部落旅游的兴旺,一辆辆旅游大巴直接开到了景区门口,正午,老板徐学良忙着招呼客人吃饭。2015年,徐学良开了七彩部落里第一家餐馆,最多一次接待了300多人,单凭餐馆,一年可为他带来30万纯收入。
“生意好,都是修路带来的。”徐学良如此认为。置身七彩部落中,五颜六色的民居散落在路旁、分布在林间,除了贯穿其中的主干道,家家户户都通了硬化路,道路交错纵横,村民出行十分便捷。
望着眼前的景象,谁曾想,10年前这里是个被困在大山里的小村庄。七彩部落原名大清沟,是金花村下辖一个村民组,2015年前,这个村民组以种茶为生,村民收入微薄,人均年GDP仅1万多元,加上交通不便,发展滞后。
金花村村支书冯燕青说,以前去县城等班车就要一两个小时,种点蔬菜背进城,还没卖就弄得不成型了。得益于村村通、组组通公路建设,如今金花村的实现了“组组通硬化路、户户通串户路”,“现在班车进城也就等个20分钟,交通便利了,游客才能源源不断,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车。”
有了交通助力,七彩部落旅游也迈开了大步。自2015年5月运营以来,七彩部落旅游综合收入达5000余万元,人均年收入达4万余元,占该村民组总收入的85%以上。
“2014年,湄潭县率先在全省实现了100%的行政村通油(砼)路和客运,同时公路列养率100%。全县公路通车里程4715公里,其中村道1609公里、组组通公路648公里,窜寨路1410公里。”湄潭县交通局副局长唐芝能介绍,通村路、通组路建设,不仅打通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也将产业搬进了大山。
在湄潭,金花村的发展不是个案。得益于交通的完善,兴隆镇龙凤村也吃上了“旅游饭”。位于凤凰山下的龙凤村田家沟组是花灯剧“十谢共产党”的发祥地。其中歌词“五谢共产党,走路把你想,以前走的羊肠道,现在道路宽又广”将田家沟交通变化描绘的生动具体。
近年来,田家沟以打造全域旅游为目标,积极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特色美丽乡村。走进今天的田家沟,风格独特、错落有致的“黔北民居”,一幢幢、一排排矗立在茶丛深处、田畴大坝、果园旁边,宛如一幅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
“五谢共产党,走路把你想,以前走的羊肠道,现在道路宽又广。”“十谢共产党”里,这句歌词将田家沟交通变化描绘的生动具体。
“‘十谢共产党’写出了村民的心声,是对美好生活的赞美。”龙凤村主任伍荣明表示,“十谢共产党”唱出了近年来田家沟发展的巨大变化,从过去的“猫冬”,到现在的“忙冬”,一扫过去的“懒”“散”“满”的落后形象,从过去的喝酒、打牌、斗嘴等旧恶习到现在的花灯队、秧歌队、广场舞等新风尚,田家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湄潭县公路建设资金总投入32.07亿元,支持公路建设不仅建得好,还要管得好。同时,为促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全面协调发展,湄潭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项目5条共79.54公里(兴隆至茶叶路、抄乐至河坝湾、抄乐至黄莲坝、留金山至鸡爬坎、湄潭至蜂岩)。2018年湄潭县被授予“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
“目前,全县公路通车里程4715公里,农村公路占92.4%,公路密度为253.5公里/百平方公里。在湄潭,只要有人的地方,车都能够开到那里去。”唐芝能说。
田家沟公路一隅。李宇 摄
人民网湄潭9月24日电(李宇)随着贵州湄潭县金花村七彩部落旅游的兴旺,一辆辆旅游大巴直接开到了景区门口,正午,老板徐学良忙着招呼客人吃饭。2015年,徐学良开了七彩部落里第一家餐馆,最多一次接待了300多人,单凭餐馆,一年可为他带来30万纯收入。
“生意好,都是修路带来的。”徐学良如此认为。置身七彩部落中,五颜六色的民居散落在路旁、分布在林间,除了贯穿其中的主干道,家家户户都通了硬化路,道路交错纵横,村民出行十分便捷。
望着眼前的景象,谁曾想,10年前这里是个被困在大山里的小村庄。七彩部落原名大清沟,是金花村下辖一个村民组,2015年前,这个村民组以种茶为生,村民收入微薄,人均年GDP仅1万多元,加上交通不便,发展滞后。
金花村村支书冯燕青说,以前去县城等班车就要一两个小时,种点蔬菜背进城,还没卖就弄得不成型了。得益于村村通、组组通公路建设,如今金花村的实现了“组组通硬化路、户户通串户路”,“现在班车进城也就等个20分钟,交通便利了,游客才能源源不断,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车。”
有了交通助力,七彩部落旅游也迈开了大步。自2015年5月运营以来,七彩部落旅游综合收入达5000余万元,人均年收入达4万余元,占该村民组总收入的85%以上。
“2014年,湄潭县率先在全省实现了100%的行政村通油(砼)路和客运,同时公路列养率100%。全县公路通车里程4715公里,其中村道1609公里、组组通公路648公里,窜寨路1410公里。”湄潭县交通局副局长唐芝能介绍,通村路、通组路建设,不仅打通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也将产业搬进了大山。
在湄潭,金花村的发展不是个案。得益于交通的完善,兴隆镇龙凤村也吃上了“旅游饭”。位于凤凰山下的龙凤村田家沟组是花灯剧“十谢共产党”的发祥地。其中歌词“五谢共产党,走路把你想,以前走的羊肠道,现在道路宽又广”将田家沟交通变化描绘的生动具体。
近年来,田家沟以打造全域旅游为目标,积极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特色美丽乡村。走进今天的田家沟,风格独特、错落有致的“黔北民居”,一幢幢、一排排矗立在茶丛深处、田畴大坝、果园旁边,宛如一幅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
“五谢共产党,走路把你想,以前走的羊肠道,现在道路宽又广。”“十谢共产党”里,这句歌词将田家沟交通变化描绘的生动具体。
“‘十谢共产党’写出了村民的心声,是对美好生活的赞美。”龙凤村主任伍荣明表示,“十谢共产党”唱出了近年来田家沟发展的巨大变化,从过去的“猫冬”,到现在的“忙冬”,一扫过去的“懒”“散”“满”的落后形象,从过去的喝酒、打牌、斗嘴等旧恶习到现在的花灯队、秧歌队、广场舞等新风尚,田家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湄潭县公路建设资金总投入32.07亿元,支持公路建设不仅建得好,还要管得好。同时,为促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全面协调发展,湄潭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项目5条共79.54公里(兴隆至茶叶路、抄乐至河坝湾、抄乐至黄莲坝、留金山至鸡爬坎、湄潭至蜂岩)。2018年湄潭县被授予“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
“目前,全县公路通车里程4715公里,农村公路占92.4%,公路密度为253.5公里/百平方公里。在湄潭,只要有人的地方,车都能够开到那里去。”唐芝能说。
田家沟公路一隅。李宇 摄
人民网湄潭9月24日电(李宇)随着贵州湄潭县金花村七彩部落旅游的兴旺,一辆辆旅游大巴直接开到了景区门口,正午,老板徐学良忙着招呼客人吃饭。2015年,徐学良开了七彩部落里第一家餐馆,最多一次接待了300多人,单凭餐馆,一年可为他带来30万纯收入。
“生意好,都是修路带来的。”徐学良如此认为。置身七彩部落中,五颜六色的民居散落在路旁、分布在林间,除了贯穿其中的主干道,家家户户都通了硬化路,道路交错纵横,村民出行十分便捷。
望着眼前的景象,谁曾想,10年前这里是个被困在大山里的小村庄。七彩部落原名大清沟,是金花村下辖一个村民组,2015年前,这个村民组以种茶为生,村民收入微薄,人均年GDP仅1万多元,加上交通不便,发展滞后。
金花村村支书冯燕青说,以前去县城等班车就要一两个小时,种点蔬菜背进城,还没卖就弄得不成型了。得益于村村通、组组通公路建设,如今金花村的实现了“组组通硬化路、户户通串户路”,“现在班车进城也就等个20分钟,交通便利了,游客才能源源不断,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车。”
有了交通助力,七彩部落旅游也迈开了大步。自2015年5月运营以来,七彩部落旅游综合收入达5000余万元,人均年收入达4万余元,占该村民组总收入的85%以上。
“2014年,湄潭县率先在全省实现了100%的行政村通油(砼)路和客运,同时公路列养率100%。全县公路通车里程4715公里,其中村道1609公里、组组通公路648公里,窜寨路1410公里。”湄潭县交通局副局长唐芝能介绍,通村路、通组路建设,不仅打通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也将产业搬进了大山。
在湄潭,金花村的发展不是个案。得益于交通的完善,兴隆镇龙凤村也吃上了“旅游饭”。位于凤凰山下的龙凤村田家沟组是花灯剧“十谢共产党”的发祥地。其中歌词“五谢共产党,走路把你想,以前走的羊肠道,现在道路宽又广”将田家沟交通变化描绘的生动具体。
近年来,田家沟以打造全域旅游为目标,积极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特色美丽乡村。走进今天的田家沟,风格独特、错落有致的“黔北民居”,一幢幢、一排排矗立在茶丛深处、田畴大坝、果园旁边,宛如一幅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
“五谢共产党,走路把你想,以前走的羊肠道,现在道路宽又广。”“十谢共产党”里,这句歌词将田家沟交通变化描绘的生动具体。
“‘十谢共产党’写出了村民的心声,是对美好生活的赞美。”龙凤村主任伍荣明表示,“十谢共产党”唱出了近年来田家沟发展的巨大变化,从过去的“猫冬”,到现在的“忙冬”,一扫过去的“懒”“散”“满”的落后形象,从过去的喝酒、打牌、斗嘴等旧恶习到现在的花灯队、秧歌队、广场舞等新风尚,田家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湄潭县公路建设资金总投入32.07亿元,支持公路建设不仅建得好,还要管得好。同时,为促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全面协调发展,湄潭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项目5条共79.54公里(兴隆至茶叶路、抄乐至河坝湾、抄乐至黄莲坝、留金山至鸡爬坎、湄潭至蜂岩)。2018年湄潭县被授予“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
“目前,全县公路通车里程4715公里,农村公路占92.4%,公路密度为253.5公里/百平方公里。在湄潭,只要有人的地方,车都能够开到那里去。”唐芝能说。
田家沟公路一隅。李宇 摄
人民网湄潭9月24日电(李宇)随着贵州湄潭县金花村七彩部落旅游的兴旺,一辆辆旅游大巴直接开到了景区门口,正午,老板徐学良忙着招呼客人吃饭。2015年,徐学良开了七彩部落里第一家餐馆,最多一次接待了300多人,单凭餐馆,一年可为他带来30万纯收入。
“生意好,都是修路带来的。”徐学良如此认为。置身七彩部落中,五颜六色的民居散落在路旁、分布在林间,除了贯穿其中的主干道,家家户户都通了硬化路,道路交错纵横,村民出行十分便捷。
望着眼前的景象,谁曾想,10年前这里是个被困在大山里的小村庄。七彩部落原名大清沟,是金花村下辖一个村民组,2015年前,这个村民组以种茶为生,村民收入微薄,人均年GDP仅1万多元,加上交通不便,发展滞后。
金花村村支书冯燕青说,以前去县城等班车就要一两个小时,种点蔬菜背进城,还没卖就弄得不成型了。得益于村村通、组组通公路建设,如今金花村的实现了“组组通硬化路、户户通串户路”,“现在班车进城也就等个20分钟,交通便利了,游客才能源源不断,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车。”
有了交通助力,七彩部落旅游也迈开了大步。自2015年5月运营以来,七彩部落旅游综合收入达5000余万元,人均年收入达4万余元,占该村民组总收入的85%以上。
“2014年,湄潭县率先在全省实现了100%的行政村通油(砼)路和客运,同时公路列养率100%。全县公路通车里程4715公里,其中村道1609公里、组组通公路648公里,窜寨路1410公里。”湄潭县交通局副局长唐芝能介绍,通村路、通组路建设,不仅打通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也将产业搬进了大山。
在湄潭,金花村的发展不是个案。得益于交通的完善,兴隆镇龙凤村也吃上了“旅游饭”。位于凤凰山下的龙凤村田家沟组是花灯剧“十谢共产党”的发祥地。其中歌词“五谢共产党,走路把你想,以前走的羊肠道,现在道路宽又广”将田家沟交通变化描绘的生动具体。
近年来,田家沟以打造全域旅游为目标,积极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特色美丽乡村。走进今天的田家沟,风格独特、错落有致的“黔北民居”,一幢幢、一排排矗立在茶丛深处、田畴大坝、果园旁边,宛如一幅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
“五谢共产党,走路把你想,以前走的羊肠道,现在道路宽又广。”“十谢共产党”里,这句歌词将田家沟交通变化描绘的生动具体。
“‘十谢共产党’写出了村民的心声,是对美好生活的赞美。”龙凤村主任伍荣明表示,“十谢共产党”唱出了近年来田家沟发展的巨大变化,从过去的“猫冬”,到现在的“忙冬”,一扫过去的“懒”“散”“满”的落后形象,从过去的喝酒、打牌、斗嘴等旧恶习到现在的花灯队、秧歌队、广场舞等新风尚,田家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湄潭县公路建设资金总投入32.07亿元,支持公路建设不仅建得好,还要管得好。同时,为促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全面协调发展,湄潭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项目5条共79.54公里(兴隆至茶叶路、抄乐至河坝湾、抄乐至黄莲坝、留金山至鸡爬坎、湄潭至蜂岩)。2018年湄潭县被授予“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
“目前,全县公路通车里程4715公里,农村公路占92.4%,公路密度为253.5公里/百平方公里。在湄潭,只要有人的地方,车都能够开到那里去。”唐芝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