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想过一场“战役”会悄无声息地降临。
没有枪林弹雨,生离死别却每天都在上演。
这是一场赛跑,更是一场鏖战。
它让我们明白了太多事情,
更让人懂得了担当的意义,伟大的平凡。
看白衣天使披荆斩棘,春风化雨;
听患者摆脱病魔,吐露肺腑之言。
请相信——
我们在一起,必将拥抱整个春天。
要给患者注射“心理疫苗”
讲述人:马吉杰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主治医师
援助地: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
2月20日襄阳晴
来襄阳第22天,我在病房里注意到,患者问得最多的问题是核酸阴性还是阳性,普遍都比较焦虑。
焦虑是人类在面临病痛、灾难等重大事件时的应激反应,它的核心就是不确定。患者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怎样才能缓解,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容易出现免疫力低下等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非常容易引发焦虑及恐慌情绪,而学会与之相处,是打赢这场战疫的特殊“疫苗”。作为医生,我们要让患者更多地知道党和政府正在做什么,将要做什么,同时相信自己一定能战胜疾病,这对提振全社会抗战疫情的信心极为关键。
大部分患者都存在焦虑症状。
一名36岁的女性,核酸检查阳性,胸部CT显示双肺外带可见磨玻璃样改变,诊断新冠肺炎明确。她非常焦虑,紧张时烦躁、出汗、呼吸急促、坐立不安、心率增快,测氧和饱和度99%。
我耐心地给她对比CT讲解,并给予中药治疗,10天后复查核酸阴性时,她的焦虑症状明显好转。
还有一位,连续4次核酸检查可疑,CT支持新冠肺炎,但他不相信自己患了新冠肺炎,多次要求再做咽拭子。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他确系临床确诊病例,我对他反复解释,可疑也是临床确诊病例,同时给予抗病毒治疗。10天后核酸阴性,病人露出了微笑,复查CT正常,达到出院标准。当医务科通知他可以出院时,他高兴地去了隔离点隔离观察。
从没想过2020年的开头这么难,更没想过它会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面对新冠病毒患者出现的焦虑情绪,作为医者,用我们的细心关爱去体察,用我们的专业耐心去安抚,春风化雨,一路同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都会自由地呼吸,自由地欢笑。
一份来自天使的“礼物”
讲述人:韩林广西首批赴鄂抗疫医疗队重症组副组长、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一区副主任
援助地: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中医医院
2月15日武汉雪
时间过得真快,我到武汉第23天了。今天是医疗队新党员入党宣誓的日子,我荣幸地被选为党旗的护旗手。这个初春应该会是我人生经历中永生难忘的一个春天。
由于经历过2003年“SARS”,作为自治区防治“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我比一般的医务工作者更了解局势的严峻性和该病传染性强且隐蔽的特点,所以,我响应组织号召,第一时间就报名参加了支援湖北医疗队,与广西医疗队的队员们千里驰援武汉。
初到武汉,面对传染病房尚未完工、没有负压病房、病区分区不明确、呼吸机故障频出、病危患者的数量和病情及医疗物资相对不足等诸多困难时,我的内心是比较着急的。
为了让队员们树立安全意识,我每天不厌其烦反复叮嘱,有时感觉自己都变成了“朝阳大妈”。同时集思广益,对病区进行分区管理、各种防护流程进行优化,并积极对社会各界发起援助捐赠的呼吁。真正让我的心情明亮起来的时候,就是在同一天收到了我院党委书记杨建荣和周礼园医生送来的大批防护物资,以及广西华侨爱心基金会和老挝华人总会的大量捐赠物资。看到堆成像小山一样的箱子,不禁热泪盈眶,被人惦记的感觉真好!
这些天,我从新闻里看到全国疫情增长速度明显下降,湖北、武汉新增病例数也开始下降,科里、其他病区也陆陆续续不断有好转后转出或出院的病人,这让我看到了凯旋的希望,更加坚定了必胜的信心。我觉得自己N95口罩戴的更规范了,护目镜也清晰了很多,面部的压疮也不疼了。今天我给自己录下了一段视频,我会把它保留起来,打算给这段难得的人生经历留个纪念。
2月15日,武汉气温骤降,飘起了鹅毛大雪,这是今年武汉下的首场大雪。当地黄陂区中医院的吴敏护士长介绍,平素当地下雪不太多,这个时候下了那么大的雪,更是罕见,估计是老天爷给你们来自广西的天使的礼物吧。我知道她在开玩笑,但听后心里还是觉得美滋滋的。
雪后,天开始放晴,久违的太阳和蓝天也露了出来。走在路上,耳边听着“滴答滴答”的雪化的声音,眼前经常可看到树上的积雪一团一团落下,我心里想:阴霾已经过去,这回春天可真的要来了。
我的“武汉家人”出院了
讲述人:周蓝国家医疗队队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肝胆胰外科护师
援助地: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协和-湘雅-中山联合病房
2月21日星期五武汉
2月20日,来武汉的第十三天,也是值得我记住的开心日子。我的“武汉家人”薛阿姨出院了!
因为传染性,患者不能由亲人照看,这让他们更感无助,尽管多数患者能通过手机与家人联系。但还有部分患者全家都在隔离状态,这让患者生活物资偶有短缺时,多少会遇到些困难。上周日,我们湘雅医院支援武汉工作群里发起了“临时家属招募通知”,由病房护士作为“临时家属”,一对一的对接患者,为他们解答疾病治疗疑惑、向医生转达诉求、提供生活帮助等。
我的“武汉家人”是薛阿姨,一个乐观积极的人。第一次给她治疗时,她就狠狠地把我们和湘雅医院夸了一番,说她一定配合治疗,有信心早日战胜疾病。
在重症病房里,阿姨的病状相对较轻。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她还付出了一系列抗疫努力:用小本详细记录每天的身体状况;为保持免疫力尽量多吃;活动空间有限,也坚持做操锻炼,多下床活动……我也忍不住点赞:“阿姨,我们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您做得很棒!”
在这里,我们关照阿姨,她也如自家长辈般,心疼我们这些离开父母来驰援武汉的孩子。她总提醒我要和她保持一定距离,我知道她是想要保护我。其实,在口罩、护目镜的层层防护下,她连我们的样子都无法辨识清楚,但她牢牢记住了防护服上我们的名字。“我知道你们都很辛苦,你们能来武汉已经很不容易了,我能不麻烦你们的就尽量不给你们添麻烦。”她总是太客气。
在这里,有很多像薛阿姨一样的“家人”,让我们时刻感受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幸福感。武汉是个英雄的城市,也是一个到处弥漫着爱的城市。有爱在,一切困难都能克服。
阿姨,祝贺您出院,也祝福您未来的日子越来越好,阳光灿烂!
愿我们能如愿相约在樱花灿烂的季节,共赏一树繁花!
88岁老婆婆带来的信心
讲述人:崔先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医疗队
援助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
2月19日武汉多云
今天,自从我院医疗队接收两个病区以来首次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出院,并且是两名患者同时出院。
其中一位患者,是家在江汉区88岁的老婆婆,2月1日开始出现发热38.9℃,年龄大且病情复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经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安排,收入我病区。
胡昭主任、侯新国副主任进隔离区查房,仔细问诊。患者年龄大,地方口音较重,胡主任和郭海鹏副教授的武汉方言教程起了大作用,几乎每个医生和护士都掌握了基本的武汉方言。很快,病房医护人员就掌握了老人病情,为及时做出治疗方案起到了很大作用。
老人长期在卧床,骶尾部出现了压疮,郑会珍副护士长每天两次仔细进行清创处理。老婆婆年龄大,牙齿脱落,吃不下病区提供的普通饭菜,病区副主任侯新国教授特地把医疗队的食品料理机拿到病房,一日三次地为老人制作营养餐,并亲自品尝。
在我们齐鲁医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医治下,老人发热和呼吸道症状好转,胸部CT显示病灶明显吸收,连续两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上报疫情防控指挥部,可以出院居家医学观察。这是我们医疗队继治疗好转8名患者转方舱医院后,治愈出院的首位高龄患者。
“我们发现收治的患者大多情绪有些焦虑,医疗队对他们进行了宣教和心理疏导,带着患者唱歌跳舞,让他们以健康积极的心态战胜疫情,”总指挥费剑春副处长说,“今后我们将总结经验,更快周转,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