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笑起来真好看丨习近平一句“悄悄话”,给出三条致富经

2021-04-14 09:50 来源:央视网
分享到:

编者按: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广大脱贫群众露出了真诚笑脸,这是对脱贫攻坚的最大肯定,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倾情付出的最高褒奖,也是对革命先辈和英烈的最好告慰。《天天学习》特别策划“笑起来真好看”系列,记录乡亲们的幸福生活,带您一同感受乡村的美丽蝶变。

穷时候,这里的村民蜗居在大山深处的旧木房,日常用水主要靠接雨水,用煤油灯照明,一亩玉米收不上300斤,“简直是在石旮旯里刨食”。

现如今,这里的村民搬出大山安居新家园,水电路网一应俱全,地方产业兴旺,人均年收入超万元。

十余年间,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县那满镇新立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地处滇桂黔石漠化区的小山村从“穷窝窝”变身“金窝窝”,祖祖辈辈的穷日子也变成了好日子。

“群众过上了好日子,得益于总书记的鼓励,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好!”回想起习近平到访新立村时的场景,新立村党总支书记罗朝阳记忆犹新。

时间回溯到2010年,当时的广西正遭受严重的秋冬春连旱,全自治区受灾人口1237万多人,农作物受旱面积1951万多亩,绝收127万多亩。就在那年的5月10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来到位于右江河谷的那满镇考察灾情、指导扶贫工作。

当天习近平走村串户,乡亲们的一粥一饭、乡村里的一草一木,他都牵挂于心。

据罗朝阳回忆,那时候人均年收入才2000多块。旱地缺乏灌溉设施,有些屯没有通公路,大石山区饮水困难等,村民们反映了很多困难。当时,习近平听完表示大家的需求很现实。他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和产业扶持,特别要抓好边境地区、革命老区、大石山区、民族自治县的扶贫开发工作。

除了新立村,那天习近平还来到了同属那满镇的内江村。看到正在田间劳作的农民黄广华,习近平与他攀谈起来:家里几亩地?种的是什么作物?农产品销售情况怎么样?水利设施建设得如何?一年家里收入有多少?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了没有?

《习近平扶贫故事》一书还记录了新闻里没有出现的一句“悄悄话”。据黄广华回忆,习近平不仅问了他许多问题,还给他指出了发展的路子,要求他把种香蕉、西红柿(圣女果)和山上种(杧)果这三篇“文章”做好。

这句“悄悄话”,为黄广华埋下了人生转折的伏笔。他从200多棵杧果树起家,短短几年,种植规模就增长到1万棵,年收入达到80万元左右。

如今的那满镇,像黄广华这样脱贫致富的村民不在少数,各个村落也都像新立村、内江村一样富了起来。一片片绿油油的梯田错落有致,一颗颗黄灿灿的杧果挂满枝头。产业好了,收入多了,房子新了,生活好了,成了乡亲们共同的心声。

抓住产业,就抓住了脱贫攻坚的“牛鼻子”。面对“九分石头一分地”等特点,百色因地制宜,在产业扶贫方面下足“绣花”功夫——右江河谷,果蔬四季飘香,西红柿、杧果等搭上果蔬专列北上进京、南下出境;两翼山区,桑树、油茶、柑橘、中草药布满山坡;中越边境一带,不断发展的边贸产业让边民鼓了腰包。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十三五”期间,通过实施产业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全国每个贫困县形成2—3个扶贫主导产业,一批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逐渐形成。

如今,越来越多的“小特产”成为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大产业”,为乡村振兴插上了“翅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