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 正文

一个德国人与青岛老建筑之间的不解之缘(图)

来源:中国周刊 2011-06-13 12:06:30

青岛基督教堂,始建于1910年。中国周刊记者/邓艳玲 摄

  邓艳玲 青岛报道

  内容简要:在青岛,有很多百年以上的德式建筑。原始风貌,是老建筑的魂。一个德国人正在致力于为这些老建筑“还魂”。

  管风琴第一个音符响起时,一些青岛老人频频点头。是的,就是这个声音,小时候,每逢周末,那座小房子一样大的巨型乐器就会响起美妙的音乐。1967年,管风琴被砸毁。谁也没想到,制作它的德国公司居然

还存在,靠着留存的资料,复建了这座乐器,也复原了青岛昔日一景——海风琴韵。

  100年前的乐声

  2011年,青岛的初夏有些热闹。这个城市正在庆祝自己120周岁的生日。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派兵驻守青岛,青岛成为海防重镇并由此建置,当时名为“胶澳”。一个海边小渔村就此发展成如今的都市。

  过去几年间,这个城市里充满了纪念的庆典。位于青岛市江苏路的基督教堂,就在去年举办了百岁庆典。重新响起的管风琴的乐声是这座老建筑最好的生日礼物了。

  基督教堂是一座德式建筑,事实上,这座城市最富有特色的老建筑几乎都是德国人建造的。

  1898年,一纸不平等条约《胶澳租借条约》让德国人成为这里的主人,他们把这个城市改名为青岛。德国人建造了许多庞大的建筑,它们当然意味着一段屈辱的历史,但作为建筑本身,它们非常精美,也已经成为青岛文化的一部分。基督教堂管风琴的音乐,就曾经是这座城市的一道特别的风景。

  不过,董延谅牧师最初并不知道这座巨型乐器。1989年,他从华东神学院毕业来到这座老教堂工作时,二楼的露台就一直是空的。后来,他从教堂的资料知道,这座建造于1910年的教堂,曾经有一个罕见的巨大的管风琴,它长7.7米、宽2.8米、最高处4.4米,就摆放在二楼的露台处。在“文革”第二年,管风琴就被砸坏拆掉了。

  2009年,在筹备基督教堂百年庆典前,董延谅和他的同事们试图重建这座管风琴。德国人造的,当然还要找德国人。让他们吃惊的是,100年前那个制造管风琴的公司居然仍然存在。

  用了9个月的时间,管风琴公司的两位老板带着二十多位工人复制了这座管风琴,然后漂洋过海地运到青岛。安装时,两个老板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一键一弦地调试好音符。

  就这样,在2010年10月23日,基督教堂百年庆典时,曾经在青岛的上空飘扬了57年,又在青岛消失了整整43年的音乐,又重新响起了。

  重新回来的,还有一扇精美的窗户玻璃。教堂大厅曾有十扇精美的窗户,原始的玻璃都在“文革”时被打破。1980年代,人们重新装上了贴着塑料花纹膜的玻璃。不过,如果对照在德国皇宫档案馆里存在的窗户玻璃的图纸,就会发现原始玻璃的花纹是多么的漂亮。那些玻璃因为绘制的图画各有命名:“上帝之眼”、“耶稣诞生”、“耶稣受洗”、“耶稣平息海上风暴”、“基督复活”……

-
相关链接

上一篇:青岛最早户外广告牌被拆除 遮挡海景长达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