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 正文

【第一书记】黄治棚:下乡去做"搬山愚公"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3-09-15 20:17:36

     【青岛新闻网特稿】

    【足迹﹒走近第一书记】

>>>>>> 【之一】徐勇:村里来了个“万能书记”

>>>>>> 【之二】陈宁:真情帮扶 让“凤凰”展翅

平度市明村镇明西村,是镇驻地村,也是平度市的“西大门”。在村里,有两座困扰了几代人的“大山”——一座是离村里幼儿园不到10米的“垃圾山”,另一座是附近矿场开采后剩余的“废渣山”。

一年前,从城里来了位“愚公”,他四处奔走联络,不仅把“两座大山”夷为平地,还为村里翻修了街道,让村民喝上纯净水,并为明村镇申报了国家“智慧城镇”试点。

他,就是平度市明村镇明西村“第一书记”黄治棚。

黄治棚现在的职务是平度明村镇党委副书记,同时担任明西村“第一书记”。2012年5月,作为青岛市第一批派驻进村的“第一书记”,黄治棚从市建委科技处来到平度明西村走马上任。

驻村第一天,黄治棚写下了他的第一篇《驻村日记》——“今天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今天开始,我要肩负使命和重托,开辟人生新战场。晚上九点多,我躺在宿舍床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一遍一遍地梳理思路,告诉自己驻村工作一定要开好头,起好步。夜深了,明西村的月光格外清亮!”

初见黄治棚,皮肤黝黑,语速超快,步伐矫健,有股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怎样才能真正融入当地村民呢?”这是黄治棚刚驻村时最先思考的问题。在明西村支部书记宿林涛的建议下,黄治棚做了一个决定:扛起锄头,向农民学种菜。

“刚开始,种什么死什么!”黄治棚指着现在长势旺盛的萝卜、小白菜、韭菜、辣椒,笑着说,“虽然在部队摸爬滚打过20年,但这是我第一次在真正在农村工作和生活。但是,只有切身体会了种地的门道和不容易,才能设身处地地为村民着想,也才能让我的双脚更沾地气儿!”

干农活、聊家常,边走边看,边听边问,通过与村民面对面地交流,黄治棚很快摸清了村里的实际情况,明西村在发展上的优势及劣势也一目了然。作为镇驻地村,村民的人均占地面积只有1.2亩,对发展传统种植业并不利;但是村里经商的村民有80多户,发展商业有着优厚的土壤环境。

可是,问题又来了。年久失修的街道,晴天时尘土飞扬,雨天时泥泞不堪。恶劣的交通环境导致街道两旁的许多门头房常年闲置。“每天看着村里的土路,我是成宿成宿地睡不着觉!只有修了路,我的心才能踏实!”

为了解决这个“老大难”,黄治棚积极向自己的工作单位——市建委汇报,争取支持。建委派出的工作组多次进村实地考察。去年9月份,主街大道的修缮工程正式开工。从道路硬化到街面的亮化、绿化,再到排水管网铺设等工程有序完成,原本坑洼不平的土路变身成为宽敞平整的水泥路。

贯穿全村的“孝和街”铺成了,取义“孝敬父母、和谐四邻”。道宽了,路平了,沿街的门头房跟着值钱了,村民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了。村民的人均收入从1.2万提高到1.8万至2万,这条街东西长600米,宽24米,被乡里乡亲交口称赞为“平度西边第一街”。

据黄治棚讲,村里的第二条“星光大道”目前已正式开工,把村里的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一线贯通,是未来村里的“文化大道”。

离开了舒适安逸的城市生活,黄治棚一心扑在明西村上。他的电话号码公布在村委会的门口,村民有个大事小情,都可以24小时拨通“书记热线”。

村民于介瑞的腿因公致残,他的妻子身体不太好,18岁的儿子患有脑瘫。今年1月28日晚,老于家中电器短路引发大火,五间房付之一炬,经济损失达六万多元。

得知此事的黄治棚,难得回趟青岛的家。糟糕的是,就当他想立即动身返回明西村时,大雾封路,高速彻底封闭。

“我抱着侥幸的心理从308国道绕道青新高速城阳北,想看看那里是否开通,结果也没有开通。于是,我打开手机导航,在能见度一百米的情况下,从国道和乡间路走了4个多小时,那天的路确实不好走,一路上遇见好几起车祸。”

在黄治棚和村支部书记宿林涛的组织和带动下,不到一天时间,村、镇两级捐款2万余元。

今年春节,黄治棚一心牵挂着老于一家。年初二一大早,他便带着年货,陪同从新疆来青岛与儿子团聚的父母,到老于家里拜年。

“谢谢黄书记,谢谢党委领导!我们家能过个好年了,能过个好年了……”大火都不曾让他掉泪的汉子老于,紧握着黄治棚的手,留下热泪。

说到黄治棚担任“第一书记”后,明西村的变化,每家每户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黄治棚的宿舍就在村委办公室的后面,衣橱里,一件棉袄整齐地摆放着,这是去年冬天,村里于桂英大姐亲手给他做的,被他称之为“温暖牌”小棉袄。

公共设施的投资节省了,村民发家致富的腰包鼓了,黄治棚提出,把富余的集体收入用之于民。于是,村里第一次给180位60周岁以上村民送去中秋温暖。

“一盒月饼、一箱大泽山葡萄、一只烧鸡,这在城里人眼里司空见惯的东西,在村民心里却格外珍贵。虽然我们村就在平度,但是村里不少老人都没吃过大泽山的葡萄!我一定要慢慢弥补他们的遗憾,真正提升村民的幸福感!”

黄治棚说,最近,他一直在忙着为明村镇申报国家“智慧城镇”试点做准备。搞调研、请专家,前前后后历经一个多月,一份涵盖智慧工业、智慧农业、智慧社区的规划方案新鲜“出炉”。

“工业首先是要打造石墨产业园,我们明村镇现在已经注册了一个商标叫做‘中国碳谷’,另外要对橡胶轮胎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农业呢,可能听说过我们大黄埠的樱桃、西红柿和西瓜,上过太空、供过奥运、获过金奖,下一步要建黄埠万亩农业产业园。”说起“智慧城镇”,黄治棚侃侃而谈,充满了兴奋和期待。

“如果说修路是给明西村‘输血’,那么建设‘智慧城镇’就是在给明村镇‘造血’!这是我们经济腾飞的巨大跳板!”

村支书宿林涛,工作上是黄治棚的“黄金搭档”,私下里也是他的老大哥。干了20多年书记的宿林涛,和这个三年没回新疆、好几个月不回青岛、一心扑在明西村的黄兄弟,默契配合,对他也是鼎力相助。

“真心和假心是能用人心分辨出来的。黄书记来明西,不是走马观花或者给自己镀金边,他是带着责任和使命来的,也是带着‘学习和服务’的目标来的,他用真心换真心,用双脚丈量土地。一年了,他借助各方力量,利用各种资源,真的让我们村富了起来。”(记者 谢小真 陈志伟)

请浙江商会林浙挺会长进行商业讲座

学习捆扎小麦

麦收时节到田间地头送凉爽

深入田间地头

村档案室的今昔对比

“村里的档案室是平度农村里最全的!”

净化水设备进村

村里的党员活动室正在重新装修

明西村主路大街排水管道建设

村史馆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建中

在村里的宿舍

今天的午餐是自己菜地里种的豆角

和村民分享西瓜收获的喜悦

在村里走访和村民交谈

察看棉花生长情况

走访困难群众

联系青岛爱心人士冒雨给贫困户送上过冬用煤

联系医疗队到村民家中为村民体检

村里的图书室今昔对比

村里的图书室已经初具规模

市城乡建委和村里的困难群众结对帮扶

一个党员 一面旗帜

宿舍前开垦的小菜园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分享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