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前化妆
胶州茂腔曲调质朴唱腔委婉,作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无论在城市还是乡野都有着非常多的忠实戏迷。年前年后是茂腔艺人们最忙碌的时候,胶州茂腔是回荡在岛城人民脑海中永远抹不去的年味之一。
胶州史志记载:茂腔原名肘子鼓、肘股子,始为城乡民间流传的口语化、唱腔简单的剧种。最初因在演唱中肘悬小鼓,一边击节拍一边演唱,故得名“肘子鼓”;还有一种说法叫“肘股子”,表示演员演唱时边歌边舞、扭动臀部的情态。这种演唱形式约出现于清朝初期,至清末形成自己的基调。新中国成立后,胶州市政府对这种已经濒临消亡的民间戏曲进行了抢救,定名为“茂腔”,其唱腔音乐具有典型的北方音乐特点和鲜明的地方风格与乡土气息。
“茂腔一唱,饼子贴在锅台上,锄头锄到庄稼上,花针扎在指头上。”这个流传在胶州一代的民谣生动的描述了茂腔这一剧种在人民心中的位置和它的艺术魅力。
茂腔传承人张梅香告诉记者:“我们在遵循老祖宗留下来东西的同时,也紧跟时代的变化,对茂腔的唱词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和创作,争取能够把茂腔发扬光大。”(记者 徐恺 实习记者 窦翰)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