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清康熙铜鎏金弥勒菩萨】 【说明】此像为弥勒菩萨像,头戴五叶宝冠,发髻高挽,发髻前有小型舍利塔一座,作为该尊的独特的标志之一。
整个作品做工规整,打磨细致,鎏金明亮,颇有17世纪内蒙古地区造像的风格特点。17世纪后期,喀尔喀蒙古的造像风格随着哲布尊丹巴随康熙帝进京达十年之久,而将其艺术风格的影响也带进入了多伦诺尔为中心的东蒙古地区以及以清宫造办处为代表的宫廷艺术中心,这时期出现的一些作品,既有喀尔喀蒙古造像的精致、明亮,又有内蒙古地区或者北京地区造像的模式,面相有满、蒙族的特点,额头隆起,额角分明,颧骨较高的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另外,此像背后涂红漆,表明它曾经在寺庙中受到过虔诚的供奉,座后方贴粗纸条一张,题藏文一行,大意为:“大威德金刚之驱魔法”,说明它可能与大威德金刚驱魔仪轨有关。弥勒是藏传佛教中极为活跃的尊神,有极为强烈而深远的影响力,几乎每一座大寺都有体量庞大的强巴殿(藏语,指弥勒殿),内供高达数十米的铜胎弥勒菩萨像。弥勒原为释迦牟尼佛座下大弟子之一,现菩萨形象,住兜率天,故称弥勒菩萨。据佛典所载,弥勒菩萨现在兜率天的内院弘法,教化天众。
相传兜率天上有500亿天子,各以天福力,造作宫殿,发愿布施弥勒菩萨,庄严兜率天宫,使兜率天成为殊胜的国土。另据佛的授记,他会在未来世降生娑婆世界,继释迦牟尼佛之后成佛,习俗相沿,也称他为弥勒佛。以未来佛──弥勒菩萨为信仰对象有广泛的信众基础,因为弥勒信仰是佛教的救世主信仰,以否定现世世界,美化未来世界为主体。这种信仰最初成立于印度,后流行于整个亚洲佛教信仰地区。一般相信弥勒菩萨将在释迦牟尼佛入灭56亿7000千万年后,自弥勒净土兜率天下生此娑婆世界,在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然后召集三次度众法会,号称“龙华三会”,济度众生,含有理想国的性质。而佛典“弥勒三部经”(即《弥勒下生经》、《弥勒大成佛经》、《弥勒上生经》)代表了弥勒信仰的教理核心。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