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旋>>> 航行179天2.5万海里
昨天上午,在团岛码头,“大洋一号”科考船30航次凯旋。此次“大洋一号”科考船自2013年12月2日从三亚起航以来,历时179天,航程25628海里。此航次是我国履行“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规划的开篇航次,重点在合同区展开了4个航段的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探工作,兼顾深海环境和深海生物多样性等调查工作。
在179天历程中,“大洋一号”自三亚起航,奔赴西南印度洋的热液区,这其中经历过台风等恶劣天气,接受毛里求斯大使的慰问,奔赴过相关海域寻找MH370黑匣子…… “大洋一号”的行程与经历让船上的每位科考人员都铭记在心。
“刚到西南印度洋海域某作业区的第一天,海况就非常差,整条船都摇晃起来,你根本无法站立,很是痛苦。”第一次经历如此恶劣海况的科考人员路涛回忆说,慢慢地大家都习惯了这种生活。在“大洋一号”上,大家一起过新年,通过视频与家人对话,展开各种娱乐活动,整个行程丰富而充实。
发现>>> 新发现11个海底热液区
此次 “大洋一号”30航次是2011年中国大洋协会和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一万平方公里的矿区勘探合同之后,中国在西南印度洋进行的首次勘探航次,以前在国际海底区中国是在找矿,而这次中国是向立体性的资源勘探转变。此次勘探,“大洋一号”在合同区新发现11个海底热液区,使我国在大洋中脊发现的海底热液区达到44个,其中合同区海底热液区发现总数达到18个。据了解,目前全球共发现热液区近400个,此次 “大洋一号”在西南印度洋热液区的发现是全球科考人员在该区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大洋一号”首席专家陶春辉介绍,除了扩展了3个海底热液区的分布范围外,此次科考还在一处新发现海底热液区成功获取地幔橄榄岩样品,该热液区的发现以及地幔橄榄岩的获取对于研究西南印度洋脊地幔组成特征、洋壳增生过程和热液成矿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发现的碳酸盐堆积体及烟囱体和超基性岩,对碳酸盐热液区的成因取得了新的认识。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