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 正文

独家:青岛记忆之六 写满沧桑的老建筑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郑言 | 责任编辑:郑言 2014-08-07 05:00:49

独家:青岛记忆之六 写满沧桑的老建筑

车站饭店

    点击查看>>

    独家:青岛记忆之一 老照片还原台东旧貌

    独家:青岛记忆之二 老胶片重温台东风情

    独家:青岛记忆之三 三十年前的台东街头

    独家:青岛记忆之四 写满故事的台东地标

    独家:青岛记忆之五 镌刻时光的台东马路

    【青岛新闻网独家】

    车站饭店旧址:

    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建于1913年。位于青岛市市南区兰山路28号。楼梯照原样翻修。

    该建筑属新巴洛克风格,建筑面积2406.82平方米(其中地下室625.07平方米)。建筑平面呈折角形,地上二层、地下一层,有阁楼。花岗石砌基,花岗石刻线贴墙面,折坡屋面上有老虎窗,檐部有多个巴洛克式山墙。主立面设在西北拐角处,二层有外廊阳台,扶手孔呈几何状。阳台栏杆上的图案为鱼鳔纹,属晚期哥特式建筑形式,在德国文艺复兴式建筑中长被用作装饰图案。八角形塔楼凸出主立面屋顶,塔顶部为绿盔帽式,引体向上内收尖顶。上覆金属皮。建筑外墙门窗均由花岗岩嵌套,房间高4米。整体造型自由活泼,变化丰富,是青岛著名的街景之一。车站饭店主入口,透过绿地广场,面对车站主塔楼。设计者为避风寒,将西北角的立面设计成阔不及4米的竖长形,楼体则向东、南两个方向分别水平展开。出于丰富立面和观望车站及广场的考虑,在车站饭店一至二层间架设了一条外阳台,阳台分别面西、北和西北。楼内建有3处楼梯,墙体厚达48厘米,室内地面配设松木地板。

    青岛解放后,该建筑曾为青岛铁路分局宿舍。现为饭店。

独家:青岛记忆之六 写满沧桑的老建筑

车站饭店西立面山墙

独家:青岛记忆之六 写满沧桑的老建筑

车站饭店西北立面

独家:青岛记忆之六 写满沧桑的老建筑

火车站饭店西立面山墙

独家:青岛记忆之六 写满沧桑的老建筑

车站饭店全景

独家:青岛记忆之六 写满沧桑的老建筑

    阿里文住宅旧址

    阿里文住宅旧址

    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建于1899~1900年。位于青岛市市南区鱼山路1号。

    该建筑维德国侵占青岛时期胶海关税务司阿里文所建私人住宅。属德国三段式建筑,占地面积约1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96.57平方米(其中地下室273.25平方米)。砖石结构。地上二层,有地下室和阁楼,入口处为1间仿中国屋顶的门房。花岗岩墙基,红瓦折坡屋面。地下室及一、二层封闭阳台,拱形木窗。位于不同方向的阳台,分别选用了椭圆和条状等形式。二楼面向大海的一面阳台面积足有60平方米。窗户顶部起拱券,窗间的墙垛处理成半圆柱形式,局部墙角镶嵌花岗岩方石。房间高度约4米,室内为长条木板地,楼梯木扶手有雕饰。住宅基石上刻有“光绪贰拾伍年阳月造,陡彼高冈,至于南海。筑室於兹,宜其遐福。胶海关税务司阿里文志”字样。

    该建筑现为民宅。

独家:青岛记忆之六 写满沧桑的老建筑

阿里文住宅旧址

独家:青岛记忆之六 写满沧桑的老建筑

    阿里文住宅旧址

独家:青岛记忆之六 写满沧桑的老建筑

安娜别墅

    安娜别墅旧址

    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建于1901年。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浙江路26号。

    该建筑筑面积719.24平方米,总高13.4米。二层砖石楼,有阁楼、地下室、花岗岩墙基,牛舌瓦折坡屋面。南立面有挑台,以四根花岗石柱支撑。每个立面门、窗两边皆以花岗岩石柱装饰,山花及墙角皆饰以花岗岩石雕。顶部起山墙,叠错式内收,两端为小装饰柱头。该建筑的墙体转角处,用花岗岩石镶嵌。窗户为长方形,顶层的窗檐上方墙面采用拱券状装饰线条。室内门、窗、扶手等木构件皆经雕琢。整栋楼格调庄重典雅。

    该建筑维德国砖瓦商卡普勒以其大女儿安娜命名的别墅,后几易其主。

    青岛解放后,该建筑为青岛市房产局使用。现由青岛新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使用。

独家:青岛记忆之六 写满沧桑的老建筑

安娜别墅

独家:青岛记忆之六 写满沧桑的老建筑

安娜别墅

独家:青岛记忆之六 写满沧桑的老建筑

贝恩住宅旧址

    贝恩住宅旧址

    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建于1901~1902年。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8号。

    该建筑初为德国施密特公司商人贝恩所建,德国建筑工程承包商F·H·施密特公司施工。占地面积1026.67平方米,建筑面积571.47平方米。地上二层,地下一层,有阁楼。砖石结构,三段式。花岗岩墙基,红瓦折坡屋面,大门东向,花岗岩引梯。大门左边有六角形翼楼,楼顶有一圆盔状小塔,所覆曲线形的塔顶形成构图中心。正门前有甬道,上有木刻花状挑檐。室内长条木板地,有护墙板,室内高约4米,每个房间至少有两个门。

    青岛解放后,曾为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办公楼,现为青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南分局办公楼。

独家:青岛记忆之六 写满沧桑的老建筑

    贝恩住宅旧址

独家:青岛记忆之六 写满沧桑的老建筑

贝恩住宅旧址

独家:青岛记忆之六 写满沧桑的老建筑

俾斯麦兵营

    德国俾斯麦兵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建筑——青岛德国建筑群之一),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建于1903~1909年。位于青岛市市南区鱼山路5号,中国海洋大学院内。为德国侵占青岛时期三大兵营之一。

     1897年德国侵占胶澳后,将青岛山以德意志帝国原宰相俾斯麦名字命名,在山上修建了南北两座炮台(俾斯麦山炮台及伊尔蒂斯山炮台),在山坡上建营房,称俾斯麦兵营。兵营位于环山的坳口上,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坐向西南。

     兵营共有4座营房,德国人洛塔尔·马尔克斯设计。建筑最初设计形式基本一致,因后来的改、扩、建,面积略有不同。第一、二营房建于1903~1905年,面积均为5865.17平方米;第三、四营房建于1906~1909年,面积分别为6425.67平方米和5921.23平方米。这4座营房的平面分别呈“H”形,围成一练兵场。营房建筑为古典构图,作横五段纵三段划分,中央与两端突出阶梯形山花作重点装饰,有地下室和阁楼,明显带有19世纪末期德国市镇建筑的痕迹。花岗岩墙基,折坡屋面,正立面窗户很大,多为拱形,阶梯式山墙、山花及新哥特式的装饰,为当时德国兵营建筑的通例。花岗岩嵌角、墙基与砖砌身相结合,形成建筑立面,为欧洲中世纪街市建筑的装饰格调。先期完工的两座兵营,山墙、山花、墙基和外廊护栏均用花岗粗石砌成,山墙上有“矛”和“盾”的标志。门窗为四圆券,是当时青岛德式建筑的常用手法。密排工字钢梁,中间填以三合土的楼层构造则是当时青岛德国建筑常见的构造技术。室内木板地,房间高约4米,装饰简朴。营房的南面筑有敞廊,各营房均建有与宿舍、厕所分开的盥洗室。整组建筑设计严谨,尺度适宜,红瓦、黄墙掩映在绿树之中,给人安静安详的感觉。

     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国第一次侵占青岛后,该营房称“万年兵营”。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于1924年8月利用这座营房开办了私立青岛大学。1930年9月国立青岛大学在此正式成立。1932年9月,国立青岛大学改为国立山东大学。1937年11月抗日战争战事波及山东,学校被迫由青岛迁往重庆。抗日战争期间,该营房被日军占用作为兵营。1945年抗战胜利后,该营房被美军霸占,仍作为兵营。1948年8月,国立山东大学收回该营房,确定为大学本部及文、理两学院院址。1951年山东大学和华东大学合并,更名为山东大学。1958年秋,山东大学迁至济南,部分涉海专业在该校校址内成立了山东海洋学院。1988年1月,山东海洋学院改名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10月,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该建筑群一直是该校的教学楼。

独家:青岛记忆之六 写满沧桑的老建筑

俾斯麦兵营北楼

独家:青岛记忆之六 写满沧桑的老建筑

俾斯麦兵营北楼

独家:青岛记忆之六 写满沧桑的老建筑

俾斯麦兵营北楼山墙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