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 正文

高清:零钱哥当选社区之星 草根明星受居民追捧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井水 | 责任编辑:浪淘沙 2014-08-16 06:50:53

    青岛新闻网8月16日讯 昨天上午,阜新路街道办事处举行“倾听老百姓自己的声音”2014年阜新路街道“社区一星”颁奖仪式。

     据介绍,今年3月阜新路街道开展了街道办事处“身边的感动——社区一星” 评选活动。活动采取社区推荐、街道评选的形式进行,评选范围包括社区居民、辖区单位干部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只要工作、生活、暂住在街道辖区、言行举止具有道德示范意义的人都纳入选择的视野。

    对社区推荐的候选人经过事迹审查、社区调查、评审鉴定等环节,最终确定街道所辖的16个社区每个社区评选出1名感动人物。最终“最美妈妈”李红娜、“公益红娘”薛伟、爱心“零钱哥”孙福亮等16位“社区一星”上榜。


    阜新路街道将这16位“四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整理制作成每人一张的海报,在街道、社区广为宣传。让社区居民感受身边的感动、学习身边的模范、践行凡人义举。

现场领导、嘉宾为“社区一星”们颁发了荣誉证书,“先锋论坛”从“社区一星”背后的感人故事、浅谈发现社区好榜样的新方法、新途径以及打造社区榜样的专业化之路等几个话题进行讨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公益红娘”薛伟

八年前,因为出资出力赞助了一次由市妇联组织的为单身老年人联姻的公益活动,从此便再也放不下。八年来,她投入了真感情,与那些单身的中老年人成了知心朋友。由于性格开朗、乐于助人,那些在相亲会上结识的中老年人有事没事都到她的公司里坐坐、聊聊天。时间一长,她的公司竟成了中老年朋友的聚会场所,人气一天比一天旺。她的办公地点搬了两次,没想到她搬到哪,那些中老年人也跟到哪。

八年来,累计在她这里登记的单身老人达5万人次,促成了几百对中老年朋友喜结连理,她成了青岛市中老年单身朋友最大的红娘。

联姻、交友、聚会、交流、游玩、互助,她建立的这个小天地不仅为中老年人重建家庭提供义务服务,而且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了爱心志愿团,老人们身体有病了、家庭变故了、心理抑郁了,他就发动团队里的爱心志愿者,轮流为有需求的老年人陪护、聊天、谈心。

2014年,她又在民政部门登记成立了“青岛市市北区喜康助老服务中心”,她的梦想是建立集老年人生活服务、交友联姻、志愿互助、心理慰藉、临终关怀于一体的新型社区养老模式,为中老年朋友打造一段无限美好的夕阳时光。

爱心“零钱哥”孙福亮

他,先天脑瘫,被父母遗弃,生活艰难,没上过学,却自强不息,无怨无悔,不但自食其力,而且还行有余力无私助人。

4年前,他从高密老家来到青岛,在夜市乞讨为生。2012年的一天,他从报纸上得知一对患病的双胞胎兄弟无钱医治的消息,就将自己乞讨来的1角、5角、1元的零钱装了满满一塑料袋,来到医院,悄悄放下就走了。之后,他又给陷入困境的肝硬化患者、白血病的少年等送去了一袋袋自己省下的零钱。看着他艰难地走到医院,放下钱就走的身影,身边的人都被感动了。当被问及为什么这么做时,他说:“帮助了别人,自己才高兴,高兴了就心安了。”

用爱心感动别人的他,也得到社会的关爱。2013年1月,市北区阜新路街道城管中队给他建了一个“爱心报刊亭”,让他告别了乞讨,可以有一份用劳动换来收益的工作。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买他的报纸和矿泉水。“零钱哥”也把80多岁的养父接来,和他一起生活。他把社会的关爱记在心里,扬起生活新的风帆。面对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他仍会毫不犹豫地捐出自己微薄而温暖的爱心,还有他发自内心的微笑。


“最美妈妈”李红娜

6年前,她3岁的大女儿吃苹果不慎卡在气管里,抢救回来一条命,但因大脑缺氧成为“植物人”。面对这个晴天霹雳,她迅速擦干眼泪,毅然辞去在高校当老师的工作,南下广东 ,北上辽宁,西奔青海,东去上海。对医疗一无所知的她,开始一步步学习专业推拿,因为她坚信“有爱总会有奇迹”。经过5年精心照料,每天几小时的按摩,女儿的病情渐渐好转,虽然与健康的孩子相比,女儿在行动方面还有障碍,但医生说,孩子的康复情况已经创造了奇迹。

在自己的孩子明显康复之后,她运用自己的推拿技术,开办了一个家庭诊所。在增加家庭收入的同时,免费为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推拿。遇到脑瘫儿童家庭,她会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用自己所学到的一切技术去呵护孩子、指导孩子的妈妈。

2014年,她被评为青岛市十大优秀母亲。她说,她并不认为自己做了多么伟大的壮举,因为自己的付出是每一个母亲都会去做的。自己会将这种精神传递给女儿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她们,人生无论顺利还是坎坷,都要乐观面对。

“百姓场长”邹军

他是一名老体育工作者。2011年12月,刚刚担任弘诚体育场场长不久的他做出了一个决定,每天早上晨练时间,体育场的塑胶场地向市民免费开放。这个决定得到周边群众的一致好评。他还更新了体育场内的乒乓球台、篮球架、单双杠等健身设施,建成了夜晚可用的灯光笼式足球场,为周围的居民打造了一处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安全舒适的健身场所,越来越多的居民喜爱到弘诚体育场里健身锻炼。

他主动联系体育场所在地的阜新路街道举办了居民趣味运动会,不但裁判、场地、器械、规程全部无偿支持,而且还拿出奖品鼓励参赛居民。这项活动成为街道每年邻居节的固定项目。他还与所在社区联手,拿出体育场配套用房400余平米,建成了青岛市首家社区老年大学,让居民们在体育场里既能健身又能健脑。

无论刮风下雨,体育场边总是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他说,老百姓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我愿意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大家服务。2012年,他被群众选为人大代表。

“救人大妈”王枝子

她是一位老党员,也是一位热心的社区志愿大妈。

退休后的她一刻也闲不住,虽然年过六旬,可居民楼上楼下的大事小事她都要操心,楼里楼外的卫生也全要上心,楼前楼后的安全秩序也总要费心。她是文明城区创建活动的志愿者,街头巷尾经常看到她戴小红帽的身影;她是义务安全巡检员,逢年过节总能看到她戴着红袖箍穿行楼院间的脚步;她是社区环境的监督员,社区清洁时她跑前跑后忙得最卖力……

2010年的一天,她和另一位社区大妈一起在社区进行安全巡逻,走进一家餐饮店时,突然发现因煤气中毒倒在地上的父子俩,俩人虽有意识但已不能动弹,她连忙开门开窗并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由于发现及时,父子俩转危为安,她义举救人的故事从此传诵开来。

现在,她仍活跃在社区里,看哪家的门没有锁好,看谁家车子乱停放,看哪个角落的卫生又脏了。她就这样快乐地为社区居民守候着一片安宁祥和。

“热心管家”刘世球

他是海滨广场小区业委会的主任,是社区里的热心人,被邻居们亲切的称为“刘大哥”。

他是一名爱管“闲事”的社区“管家”。见到群众乱丢垃圾,他就上去管,遇到极个别的人对他恶言相向,他也是笑脸相迎,并亲自动手把垃圾放到垃圾箱里,以自己的言行感染别人。小区里楼道的感应灯出现电路故障时,他总是背起电工包及时出现,不一会儿功夫黑洞洞的楼道就通明瓦亮了。

为解决私家车乱停乱放、堵塞消防通道的现象,他与其他业委会成员商定,统一划车位、留出消防通道,使人车各行其道,安全、停车两不误。他亲自动手将车位逐一画好,并编上号码,召集有车的业主全部参加现场抽签。一个难题皆大欢喜地解决了。

2013年,为扭转小区物业管理收费低、服务标准也低的情况,他花费两个多月时间,挨家挨户动员业主协商一致,破天荒地增加了物业费,使物业服务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

他说:“人在有限的生命中就应该为社会做点贡献、奉献自己的爱心。社区像个大家庭,只要大家和睦相处,我心里就高兴。”

“懂事女孩”苏慧

她家里有基本不能自理的奶奶、患狂躁型智障的伯伯,失业的爸爸,从农村来到城里的妈妈,一家五口人拥挤在不到30平方米的房间里。家里的生活靠爸爸妈妈在市场卖鱼维持。

上小学时,爸爸妈妈凌晨2点就要去进货,根本没精力照顾她。她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常常是安抚狂躁不安的大伯,洗一条热毛巾帮大伯擦脸让他冷静下来,然后再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她自强不息,全面发展,是学校的跨栏健将、管乐队成员,为学校争了不少荣誉,还被评为四方区“十佳春蕾女童”。

小学毕业后,她并没有被分配到知名中学,妈妈很是担忧,怕不能给她一个美好的未来。懂事的她反而安慰妈妈说:“妈妈放心,不论我在哪所学校,我都会刻苦学习,向着自己的目标奋斗!” 2012年她凭借自身的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青岛二中。

如今,还在读高中的她心中有一个梦想: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考取一所重点大学,将来找一份好工作——让爸爸、妈妈、奶奶、伯伯一起过上更好的生活。


“自强达人”李家亮

他是一名残疾人,但却做了许多健全人都做不到的事情,让认识他的人都竖起了大拇指。

他是个多面手:参加青岛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他荣获服装剪裁项目第一名;参加全国残疾人歌手大赛,他捧回了优秀奖;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街道残疾人专职干事;因为工作出色,被推选为市北区残联肢协主席。

他认为:一人优秀不算好,众人自强才算好。他发挥自己的特长,成为残疾人“阳光艺术团”的领头人,带领爱好文艺的残疾朋友参加全市各类文艺活动。他两次率团进京参加“我的梦”系列演出,曾受到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亲切接见。

凭着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他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字,被评为青岛市残疾人自强模范,并当选为四方区、市北区政协委员。

大义巾帼张秋智

她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妇女,生活曾经给了她巨大的磨难,但她没有被击倒,而是乐观地面对未来。

1998年,因丈夫出轨,她与丈夫离了婚。女儿跟了丈夫,她自己一人经营一家小店维持生计。天有不测风云,2006年,她的前夫突发脑溢血,术后丧失了劳动能力。得知此事后,她不计前嫌,把前夫与女儿接到了自己家中。每天,她除了照顾父女俩的起居饮食,还要帮助前夫做康复训练,几年如一日,就好像以前一样。

她不仅对家庭尽职尽责,还乐于帮助身边的人。她鼓励残疾的邻居自强自立、乐观生活;她担任楼长,跑上跑下,检查安全、调解纠纷;她奉献社区,创城宣传、刮小广告、文明执勤样样跑在前面。

她勇敢地向命运挑战,成为生活的强者。

模范军嫂潘晓

她是一名军嫂,无怨无悔地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她为丈夫全是身心地投入部队事业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由于军人职业性质的关系,丈夫常年不在她身边,这样一来,家庭的事情,里里外外全都落到她一个人肩上。她并没有退缩,而是勇挑家庭重担,一边照顾孩子,一边照顾老人,有的时候真是忙得不可开交。累了要自己扛着、病了仍然要自己扛着,她没有丝毫怨言,一个人默默承受家庭的全部重担,甘心做这个家里的顶梁柱。有人问她,嫁给一个军人,不觉得生活有压力,很不容易么?而她却幽默地说:当然有压力了,没有压力怎么才能把属于我的那半军功章拿回来啊?

除了照顾好家庭,她也有属于自己的事业,自立自强是她永远不变的追求。工作中,她始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工作业绩出色,得到了领导、同事的肯定和认可,体现了当代军嫂的靓丽风采。


捐画建馆好居民王兴

她是青岛小村庄的媳妇,她在家是贤妻良母,在外是岛城小有名气的女企业家,在社区里是乐于助人的好邻居。

2013年,为弘扬传统文化,保存历史文脉,小村庄社区要建立“小村庄社区文史展览馆”,社区面向广大居民发出了义捐村庄文史老物品的征集令。王兴的丈夫曾聘请画家花费两年时间、根据自己的描述绘制了五米长的“小村庄老村全图”长卷,这幅集地理、建筑、人文、历史于一体的长卷栩栩如生的描述了小村庄这个六百年村庄的昔日风貌,许多看过这副画卷的老人都引起深情的回忆,称它是小村庄的“清明上河图”。王兴与丈夫把它作为传家之宝,每次都要集中起家族中的人之后才拿出来观瞻。当社区登门征集物品时,王兴经反复思考,以奉献社区为大义,动员丈夫主动捐出了这幅长卷。

王兴夫妇的这一义捐之举,在社区引起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带动了其他居民捐赠的积极性。经过半年的建设,2013年9月,小村庄文史馆顺利建成,王兴夫妇捐赠的长卷成为镇馆之宝。

小巷好“总理”白秀云

她是被人们称为小巷总理的居委会主任,担任这个最小的“官”十几年来,她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赢得了群众的夸奖。

她每天早出晚归,操心着社区的大事小情。她所在的社区,因热源不足,有一部分居民一直没有解决供暖问题,她连续3年利用人大代表身份,向区、市政府写代表建议,终于使供暖的事定了下来。但在建供热站时又遇到问题,居民都不希望把站点设在离自己家近的地方,她一户户地跑,与大家商量最佳方案,终于使居民们达成一致。2012年冬,社区的全体居民都通上了暖气。

居民的事就是她的事。她经常拿出自己的钱帮助家庭遇到困难的居民。为了化解居民的心结,她可以连续做群众的工作到深夜。连外来流浪者的生活她也放在心上,小区露宿街头的流浪母子三人在她的关心下安顿了下来。

她就是这样一个对社区牵肠挂肚的人,居民们有事总是先想到她,先找到她。她说,能为居民们办点实事,是她最大的心愿。

孝顺儿媳张顺洪

她是邻居们齐声夸赞的“好媳妇”。自从嫁给丈夫,她就和公婆住在一起,在照顾好自己的小家庭的同时,也挑起了照顾公婆的担子。

现在,公婆都年事已高,身体患有各种老年病,她每天都会早早起床帮两位老人穿衣、洗漱、按摩身体。夏天蚊子多,夜晚她早早把蚊帐给老人挂上,气温高时给老人安上小风扇,睡到半夜再起身再把风扇关上。有一年,她的公公在上厕所时不慎摔倒,她带动全家人排班,不分白天黑夜守护在老人身旁。3个月后,老人的腿竟完全康复了。公婆逢人便说:顺红是我俩的好媳妇,更是我俩的好闺女!

“家和万事兴”,多年来,她没有和家人拌过一次嘴、红过一次脸,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她还是社区里出了名的“热心肠”,连续担任了十几年楼组长,楼上楼下的邻居有事都爱找她帮忙。她用孝心和爱心,建设了和谐的小家和“大家”。


 

奶奶片长彭素珍

她曾是鞍山路卷烟厂宿舍家委会的老主任,现在仍以年届八旬的年龄担任片长,居民们无论老的少的都尊敬的叫她“彭奶奶”。

她管理的楼座共有14栋,她是老住户,对每家的情况都十分熟悉。近年来外来租住的人越来越多,她也都能挨家把情况摸透,心中的那本百姓账薄清清亮亮。

由于宿舍区房屋建设年代较早,许多楼房破损失修,经常发生堵、漏、脏、乱现象,片区管理难,隐患多。她每天带领几位楼长在十几栋楼中穿梭,楼道垃圾多了,组织及时清理;流动人口来了,主动让他们到社区登记;月末到了,筒子楼的电费、水费又是她带头登门收取。从自来水管爆裂、电线短路,到家庭邻里纠纷,没有她不管的事。

由于丈夫早年去世,她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辛辛苦苦把三个儿女培养成人。虽然生活磨难多,但她持家有方、教子得法,儿女们都很孝顺,她的大家庭多次被评为五好家庭。

孝亲儿子于福隆

十年之前,他是青岛农药厂一名普通的工人,而立之年的他对人生充满了理想和抱负。但不想,父亲突患脑血栓、瘫痪在床,长期操劳过度的母亲受到刺激也倒下了。恰在此时,因企业改制,他也下岗失业了。

面对接踵而来的打击,以前从未为家里的事操过心的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但面对生活的考验,他对人生却有了新的认识,既然不能改变现实,那就首先让老人每天过的开开心心。他下定决心,只要能把老人照顾好,什么都是值得的。所以,他毅然决定,只选择打散工、挤出更多的时间在家照顾老人。

老人刚出院时完全不能自理,在他的悉心照料下,现在基本上能自己走动了。父亲一生没工作,也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全家生活都靠他一人撑着。为了帮助他,社区居委会为他办理了公益性岗位,负责楼院保洁,工作中他也一丝不苟。由于家境困难,现在的他一直还是单身,但他依旧勤勤恳恳的任劳任怨地照顾着自己的父亲,没有一句怨言。

他的事迹感动了周围的邻居,大家都称赞他的孝亲之举。

岗位能手陈生涛

他是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办公室主任,是单位里年轻的业务骨干。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完成了国家海洋局青年基金项目2项,作为子任务负责人承担海洋公益性专项项目1项,2009年被破格评为高级工程师。

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后,他坚决服从组织决定,第一时间带领外业调查人员,开展了核电站事故对北海区海洋环境影响监测工作。他本着对祖国、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专业功底投入工作,圆满完成了监测任务,被国家海洋局评为“应对福岛核泄漏事故工作突出个人”。

2012年,他担任检测中心实验室改造项目负责人。在把好业务质量的同时,他十分注意防止施工扰民。多次到社区居委会沟通,争取周边居民的理解;拆除建筑物时安排专人负责防尘扬沙,定时喷水消尘;高考期间,严格控制施工时间。历时半年施工中,未发生安全施工和与周边居民的矛盾,高质量按期建成了体现行业特点、科技含量与时代特征的多学科、多领域的现代化综合性实验室。

他始终默默地用出色的工作实现着自己海洋报国的理想。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