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城市来讲,老街都是保留整个城市风骨韵味的所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原生态的老街都面临着拆迁改建,市井的叫卖变成了机器的轰鸣,砖瓦老楼变成了林立的钢筋水泥。不久前,广西路修地铁时把地下室挖塌了,很多建筑都有损伤,曾经的红房子(医药商店)塌得厉害,已面临加固。今天就跟大家一起回忆曾经斑斓、温暖的老街。
太子街(湖南路)
拍摄于上世纪初德国占领时期,原名太子街,现在的湖南路。
拍摄于2014年3月
贮水山公园
拍摄于上世纪初,日本占领时期,现在的贮水山公园。前景右侧建筑是1915年日占时期建的日本神社,中景樱花行道树,现都已不复存在。(金立生/供图)
拍摄于2014年3月
地利街(沂水路)
上世纪初,青岛市沂水路的景象。德国建的总督府广场门前,至现今的江苏路之间的街道叫地利街,日本时期叫赤羽町,中国收回青岛后才叫沂水路。
沂水路,摄于2014年4月。
俾斯麦大街(江苏路)
上世纪初,江苏路。街道初建的时候,以德国首相的名字命名为“俾斯麦大街”,一度又曾叫万年町。1899年动工兴建,最初很短,后来扩建至热河路与胶州路路口,全长1361米,平均宽15米,南部有较大坡度。
江苏路,摄于2014年4月。
北京路
上图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北京路的景象,路中段高楼是青岛的老字号谦祥益,1911年开业,曾是青岛最大的绸布商店。后段五层高楼是当时青岛一大景观,为山东第一高楼。
上图,摄于2014年5月。
斐迪里大街(中山路)
上图是上世纪初中山路的景象,德占时期叫斐迪里大街,日占时期叫静冈町。国民政府时期改为中山路,抗战时期改为山东路,抗战胜利后再恢复为中山路。
上图摄于2014年5月(图文转自青岛画报)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