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a,24岁,英语教师,在青岛工作两年多,热衷网购。她的大部分化妆品都是在购物网站上买的,也偶尔网购衣服和生活用品。去年“双十一”,她一口气买了500多块钱的化妆品,“收到以后发现并不适合自己,基本没怎么用过”,她说。除了化妆品,“双十一”的折扣还吸引她买了一些衣服、一个薰衣草小熊和一个旅行箱,“衣服大都穿了,有几件穿了几次发现不合身,就搁置了”。而对于那个本想外出旅游时用的旅行箱,她也很无奈,“买了以后根本没时间出去旅游,一次都没用过,很可惜”。(齐鲁网记者孙志文 摄)
林山,26岁,青岛一家报社的摄影记者。林山不常网购,在网上买得最多的是彩票。去年下半年,他唯一一次网购经历就是在“双十一”当天买了一部高端单反相机,“看到网上有优惠,脑子一热就下单了”。谁知,相机买来以后他并不常用,“平时拍摄都是用报社配的相机,我买的那一部用的次数屈指可数,有点后悔了,那机器可不便宜”,他一边打量着相机一边说。(齐鲁网记者孙志文 摄)
娜娜,27岁,青岛一家国企的员工。她是忠实的“双十一火拼族”,从2010年开始,每个“双十一”她都会逛遍各大购物网站,买上很多东西。从服饰到零食,从电子产品到书刊杂志,娜娜习惯了在“双十一”囤货。去年“双十一”,她花了3000多元网购衣服、鞋子和包。“看到便宜东西就想买”,她笑着说,“衣服都穿了,还不错,但鞋子和包就闲置了,因为我的鞋和包太多了”。(齐鲁网记者孙志文 摄)
王磊,24岁,青岛早教机构老师,“淘龄”5年之久,“资深”网购达人,业余时间还经营着自己的网店,卖一些精品小物件。去年“双十一”之前,他就计划着买些冬天穿的衣服和小电器。2013年11月11日那天,他在各大购物网站扫了一千多块钱的东西,衣服居多。“买着买着就买多了,冬天不能穿的衣服也买不少,搁在衣橱没有穿过,还有小电器,本来以为会有用,结果很多没派上用场”。(齐鲁网记者孙志文 摄)
仲毅,24岁,公司职员,喜欢玩电子游戏。去年“双十一”,她拿出大半月工资,网购了一部掌上游戏机和几张游戏卡,本想大玩一场,结果玩了几天就腻了,“要想尝试更多的游戏,就得不断买卡,很贵的,还是电脑游戏成本低,更有意思,所以把游戏机放在一边不理会了,谁知一放就是一年”,她说。(齐鲁网记者孙志文 摄)
小宋,21岁,青岛高校在校学生。一次尝了朋友亲手制作的曲奇饼干,小宋也有了学习烘焙的念头。要烘焙,必然少不了烤箱。“去年‘双十一’正好有打折的烤箱出售,心想买一个吧”。先预约,再排号,11月11日大清早起床上网抢单,小宋终于买到了烤箱。“曲奇做了两次,都没成功,所以没继续做下去”,她笑了笑,“一时兴起买的烤箱,就这么搁置了,有点不甘心”。(齐鲁网记者孙志文 摄)
之之,22岁,在青岛一家新闻网站做编辑。去年“双十一”,她早早等候在电脑前,抢购了几件打折的衣服,其中就包括画面中这件粉色的大衣和米色的卫衣。收到货后她才发现自己下单买衣服时有点冲动,“大衣太厚了,穿着不太舒服,穿了一次就挂在衣橱里‘冷落’了;卫衣的颜色太浅,本想留着春天穿,结果到了春天给忘了,一次没穿过……”,之之说。(齐鲁网记者孙志文 摄)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