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 正文

【年味】找回老味道 即墨柳腔重现魅力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徐恺 窦翰 | 责任编辑:郑言 2015-02-20 06:04:09

【年味】找回老味道 即墨柳腔重现魅力

正在排练准备年间演出的柳腔演员

    柳腔作为地方剧种大体形成后,每逢年节庙会,艺人们便临时搭班登台演出。伴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即墨柳腔在各个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完善,作为当地老百姓永远抹不去的年味,许多奔波忙碌的当地人开始重新找回年味,坐下来细听魅力无限的即墨柳腔。

    据资料记载,柳腔这一剧种大致产生于清代中叶的即墨西部地区,逐渐形成后流行于胶东一带。《中国地方戏曲集成》载:柳腔 是由民间说唱“本肘鼓”演变形成的。又称“老拐调”、“哦嗬唵”。它和苏北的淮海小戏、山东的五音戏、柳琴戏等剧种有一定的近缘关系。与茂腔有着亲缘关系,被称为“姊妹花”,同被誉为“胶东之花”。

    今年刚年满18岁的李灿灿告诉记者:“我从小就生活在老人的柳腔调调中,不知不觉的就喜欢上了,现在专门从事柳腔演出我觉着很开心,很充实。”(记者 徐恺 实习记者 窦翰)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