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展示草稿
【青岛新闻网独家报道】
青岛新闻网3月22日讯 对于退休的老人们来说,照看孙子、下棋、打太极拳、买菜做饭……充斥着他们的日常生活。而在青岛,却有这么一位退休老教师,专注写些微型小说和诗歌,喜欢画漫画,还喜欢用手机拍美景。最近,他以“中国梦”为主题,创作了一套手绘微型漫画小说。这对于他来说很重要,因为这圆了他自己的一个“创作梦”。
据悉,此套微型漫画小说的主旨在于赞美地球、赞美人类,呼吁大家保护好共同居住和生活的地球。作品中的文字、漫画及版式都出自老人一人之手。
退休老教师手绘微型漫画
微型漫画小说的作者叫于哲,今年68岁,老家在莱州,2007年,在儿子的邀请下来青定居生活,现居浮山后二小区。退休前从事语文教学近40年,喜欢文学,闲暇时间喜欢写些微型小说和诗歌,自学手绘漫画。
于哲的性格偏内向,言谈举止谨慎、认真,用他的话说,这跟从事的教师职业有很大关系。与其他老人不同,于哲不喜欢下棋、遛弯,每天必须写写画画他才会感觉舒服,少一天都不行。
自制速写本、手机拍摄照片、刚刚学着手绘的漫画,老人的用心在每一个细节上都有所体现。于哲善于观察生活,他喜欢把所有的有趣东西都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
2007来青岛后,他就开始了自己的“逐梦之路”。平日喜欢思考和感悟,凭借自己扎实的文学功底,于哲的“创作之路”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为了提高自己的漫画水平,他一有时间就会参照手机或报刊上的图片,在废纸上写写画画,草稿已经扔了很多。
创作是为了纪念生活
“退休前,我是学生的老师,退休后,我是生活的学生。”
于哲的最大梦想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和感悟唤起大家的共识,纪念生活,感悟人生。一叶一草、落日余晖……这都是他的创作源泉。也许有人会问,他为什么喜欢感悟人生?
于哲毕生致力于语文教学,喜欢文学,曾经一边学习一边做民办语文教师,1977年,他以优异成绩被烟台师专录取,大学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这在当时可是十里八村难得的人才。
大学毕业后,于哲曾做过援藏教师,藏区艰难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对他很大。从西藏回到莱州后,于哲一直在莱州中专从事教学工作,直到光荣退休。
凭着对文学的满腔热血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于哲一直在寻求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后来,他接触到了诗歌、漫画和照片。
记者翻阅于哲的作品发现,作品大都涉及励志、感悟和人生体会,他的所有作品都装在一个看起来有些年岁的纸袋里。于哲的老伴告诉记者,那个纸袋他谁都不让碰,换换位置都不行,只要来了客人,他肯定会一一拿出来向大家展示,也不管人家是否感兴趣。
“窗前塔松和风聊,吐翠破晓日光照。黎明即起闻松雨,天道酬勤早晨好。”“火镰击石百星飞,点燃烧杆知是谁。莫道付出无人晓,凡是风险都可贵。”“兰虽小但不自卑,绿虽高但不自傲,红虽硕但不自满,黄虽香但不自夸。”
老伴表达不满
老伴反对儿子支持
于哲的儿子是青岛画院的专业画家,在圈中赫赫有名,这离不开于哲的淳淳教导。为了不影响孩子工作,他从来都不用儿子在客厅的画桌。只要是想创作的时候,于哲就会把自己关在狭小的餐厅,餐桌做写字台,摊开自己的所有资料,常常一忙就是大半天。为了避免妻子的唠叨,于哲不得已把自己心爱的作品一半藏在座位下面,另一半放在橱柜旁的纸袋里,以防妻子发现。
于哲的老伴说,我并不支持他的爱好,既耽误时间又没什么用处,年纪这么大了还不赶紧做做家务、享受一下老年生活,一天天瞎折腾!有的时候捣鼓他自己的那些东西连菜都会忘了买,家务活就更别提了!
听完妻子的牢骚话,于哲悄悄告诉记者,“这么多年了,她还是不理解我,不管怎么样,我心中始终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爱好,我要把它坚持下去。”
“大半辈子过来了,感觉欠老伴的很多。虽然她嘴上说不看好我的梦想和爱好,实际上,她在背后对我做了很大的支持,默默承担着家里家外的许多事情。”
听到这里,一旁于哲的老伴留下了委屈的泪水,看到老伴哭了,于哲沉默不语,悄悄的低头走出房门,“每次说他的时候,他总是以沉默抗议,每次都这样。”
于哲的儿子告诉记者,母亲对于父亲的唠叨其实没有恶意,只是希望他能够开开心心的安度晚年,关键还是担心他的身体。我们做儿子的义不容辞的的支持父亲,但希望他体谅母亲的不易。如果父亲需要我的帮助,我会义不容辞的支持他圆梦。
希望借助网络圆梦
于哲的作品之前大多是文字配手绘漫画,这对于一个年过六旬绘画零基础的老者来说难度极大。后来,在孩子的帮助下,他开始使用智能手机。
“随时拍下自己喜欢的场景和物件,回家后用手机软件编辑图片,配上自己写的小诗,那种感觉真是太棒了!”于哲的手机是儿子用过的旧手机,他却对此爱不释手,前两天还刻意去买了个大红色的手机套。
通过看电视,于哲听说了“自媒体”一词。“看到年轻人使用各种社交媒体向好友们展示一些有趣的东西,我感到很神奇,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就可以与大家一同分享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真神奇!”于哲激动地说。
目前,于哲正在自己儿子的帮助下学习上网,在不久的将来,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媒体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倾听网友的意见,与虚拟社区的朋友们在线交流。
“希望在有生之年,在社会的呵护下,利用余热用心创作一些精品,争取做到让家人、朋友、学生都有所感悟,以献礼的方式奉献社会,仅此而已。”于哲说。(记者 徐恺)
创作中的于哲
自然系列
背后是儿子的画作
于哲的小花园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