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路2号
莱阳路是一条“L”形的老街,从地图上看它更像是沿着海岸线打出一个对号。据说莱阳路最早是从浮山所到青岛口一条驿道上,德国侵占青岛时修建、加宽,现在是一条美丽的海滨大道,西起大学路接太平路,与金口路、鱼山支路、鱼山路等马路交汇,东到文登路和南海路。在路东段,聚集了不少旅游景点有青岛海底世界、青岛水族馆、鲁迅公园、海军博物馆等,每到旅游旺季都会引来千百万中外游客驻足观光、流连忘返。
莱阳路2号现在是“海底世界”入口旁形如城楼的二层建筑,建筑的屋顶为歇山式,仿中国古代宫殿的建筑形式。黄色琉璃瓦覆盖,屋顶正脊两端饰有鸱吻,戗脊一端饰有戗兽。飞檐翘角上各有6只排列有序的小兽。屋面是红色的粉墙,建筑气窗的顶部和底部都有不同的白色的图形、线条装饰。黄色在古代是最尊贵的色彩,红色在古代象征美满、喜庆。据传自周代起,宫殿建筑上普遍使用红色。据说这些脊饰和小兽是用来保护该部位铁钉和木栓,防漏防锈的,而在古代这些又有反映建筑物等级、防火压邪的作用。
有资料显示,此楼建于1936年初,用于当时中国动物学会做海产实验使用。1938年,被日本人霸占该楼,并在这里成立了旨在收集山东及华北地区经济情报的山东产业馆。1940年,又增建了部分木板房作为展室,展出各种矿石、宝石、经济作物、工业产品、酒类等的标本和部分实物。抗战胜利后此馆被国民政府接收,更名为市立博物馆山东产业部。据说1950年朱德曾来此参观。1955年7月1日这里成立了青岛海产博物馆。
莱阳路4号
早年的莱阳路4号(资料照片)
莱阳路4号的飞檐
莱阳路4号青岛水族馆,是栋和莱阳路2号貌似建筑,是一座绕一周遭、宛如城堞的仿中国古城式建筑,高4层,建于岩石之上愈显建筑宏伟气势。建筑的外墙由用粗花岗岩砌筑,花岗岩墙面上,有为解决采光问题而开设的圆形窗孔,红色铁制窗棱。墙垛上方为2层城楼式建筑,重檐歇山式的屋顶由青绿色琉璃瓦覆盖。据说当年这些琉璃瓦是青绛紫色的。屋檐瓦当之间有呈三角形的滴水檐。建筑的四个翘角上,各挂有一只铜铃。飞檐翘角上各有5只排列有序的仙人小兽。建筑的墙面为青砖砌筑,檐边和梁柱为红色,气窗与花岗岩外墙上的近似,均为圆形。建筑的正门上方嵌着胡若愚题写的有“青岛水族馆”字样的匾额。匾额上方有一排垛口,垛口上只有一个孔洞,据说是瞭望敌情及射箭炮所用。这种垛口在其他三面的城墙上也有。
有资料显示,青岛水族馆建于1931年,为我国最早的海洋生物陈列研究机构。是中国第一个水族馆,也是惟一一座以海洋生物为主题的自然博物馆。据说该建筑是应了胡若愚“不法西洋建筑”的要求,确定为中国城堡式的民族风格的。
莱阳路6号
莱阳路6号是鲁迅公园,是青岛最富特色的临海公园,以海湾、礁石丛和婀娜多姿的黑松林带交织成海滨自然风光。公园入口处是座三开飞檐牌坊,据说是有中国著名园艺家葛敬应设计,最初为木质结构,后改为花岗岩细柱,上部为额枋斗拱,顶部青绿色琉璃瓦,飞檐翘角上有小兽。前眉刻有“鲁迅公园”四个金字,是集鲁迅先生手迹。进入正门有小花坛,花坛内立有鲁迅先生的雕像,然后沿着数级花岗岩石阶而下可以看到,园内赭红色礁石突兀嶙峋,形成天然丘壑,悬崖断岸,海浪搏击,景色蔚为壮观。园内道路依势而成,起伏自然。沿园中曲径漫行,你能体会到“山穷路尽疑断崖,临岸回折又一景”的情趣。
据资料介绍,这里最早建于1929年。几经更名, 在1950年,为纪念鲁迅先生,成为现在的“鲁迅公园”。
莱阳路8号
莱阳路8号海军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全面反映中国海军发展的军事博物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馆内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了中国海军史、各式武器装备和作战舰等。在博物馆的大门口陈列着制造于1839年的“清·道光火炮”,口径145毫米。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