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的蓝先生在考场外等孙子
开考10分钟了,蓝先生仰起头望着天,似乎在祈祷着什么
【青岛新闻网独家报道】
写在前面的话:
这是我第三年采写陪考故事,年年岁岁景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与这场大考休戚相关的人身上,我总能在某个瞬间看到曾经的自己。但是,身为旁观者的我更加明白,高中魁首的未必人生如意,名落孙山的也未必前途荒芜。分数固然重要,但这段经历更加难忘而宝贵,在久远的未来,始终让我们心旌摇曳。
82岁老人:一个没有牙齿的笑容
82岁的蓝先生也不知道,能不能在考试前再看孙子一眼。
6月7日早上7点50,青岛十五中门口已被考生和送考的家长围了个水泄不通。熙攘而又嘈杂的人群中,独自抽着烟的他显得有些落寞。他时常抬起头来,望着一波又一波涌来的人群,似乎在等谁。
我走到老人跟前。那是一张苍老得令人心疼的脸,皱纹像一道道刻在脸上的沟,眼袋沉重地耷拉下来,牙齿几乎掉光了。老人很瘦,走起路来颤颤巍巍,右手胳膊上挂着一个蓝色尼龙包,前胸口袋里装着半盒烟。
因为耳朵聋得厉害,和老人说话,必须贴在他耳边喊,他才能勉强听见。蓝先生家住明霞支路,孙子凯凯(音)在19中上学。之前听儿子说,凯凯今天在15中高考,但是没告诉他几点,所以他6点多就从家里出来,一路走,提前在门口等着,想在考前再看孩子一眼。
8点了,考场外的学生更多了,不放心的家长们叮嘱、鼓舞、拥抱、告别,目光时刻追随着自己的孩子。还没有看见孙子的蓝先生有些着急。他转向我:“几点了?”我说:“8点5分。”然后他又使劲仰起头,自言自语道:“再等等,快了……”
8点10分左右,一直沉默不语的老人突然向人群招手。“凯凯!凯凯!”蓝大爷的孙子一个人到了考场,看到久等在此的爷爷,表情很意外。孩子被人流推着往前走,边走边大声叮嘱爷爷快点回家、注意安全,但因为隔着人群,老人什么也没有听见,只是摆摆手、点点头,露出一个没有牙齿的笑容。
20多分钟过去了,考生都已进场,家长们也陆续离开。蓝大爷的身旁稍微松快一点。老人的蓝色尼龙包里还装着一盒烟。他说,平常一天就一盒,今天特殊,加了半盒。“我不紧张,但我知道凯凯紧张。我知道我来也没什么用,但是我明天还想来。”
开卷的铃声响起。蓝先生双手合十,仰起头望着天,似乎在祈祷着什么。
徐姐担心,只吃了一个鸡蛋清的女儿会不会饿
就这么坐在地上两个半小时
水果摊妈妈:考上了,学费也是难题
“本来想打车过来,女儿说还是坐公交吧。”
15中校门口正对的快速路桥下,每年的高考季都是商家争相逐利的江湖。出国留学、外语培训、专家支招填志愿,五颜六色的广告单在人群中飞舞,送考的人连看不看,扔在地上或者攥在手里,目光直直地望向考场。
桥下全是送考的家长,有的人坐着看报纸,有的人站着闲聊,每个人都忧心忡忡,但总得找点事情打发两个半小时的时间。没有人注意到坐在地上的徐姐。她在桥下马路边找了个空儿,坐在一个黄色的厚垫子上,双手搭在一起,腿中间放着一个包。
徐姐的女儿在66中上学,今天在15中考试。一大早,徐姐没准备早饭,去外面买了点现成的,粽子、茶蛋、甜沫,好几样儿。“孩子就吃了一个鸡蛋,喝了两口甜沫,然后什么也吃不进去了。”徐姐担心地说。
“我们家住在西镇,本来想打车过来,但是女儿说还是坐公交吧。”周末的清晨道路格外畅通,女儿不到8点就进了考场。“现在就担心她考一半肚子饿,中午带她去吃砂锅馄饨。”
在徐姐心里,除了怕女儿饿,还有一个难题。她和爱人在团岛农贸市场摆了一个水果摊,白天在那里卖水果,晚上去挪庄夜市摆摊。今年的钱特别难挣,以前两口子每月能赚7000多,现在顶多也就4000,摊位费、房租年年涨。“高三这一年,都没有给孩子加营养或者买这买那,平常除了她姐抽空做饭,生活上都是她自己。希望孩子好好发挥,但是考上了,学费还是个麻烦。”
徐姐说,她和孩子爸爸商量好了,只要能考上,即便再难,也要摆摊赚钱,送她去上大学。
沃老师:“见面分块糖,甜蜜进考场。”
“臭小子,好好写字啊!”
走“红运”班主任:一个孩子也不想漏
每年高考送考大军里,毕业班班主任都是一道风景线。他们像一颗定心丸,只要看到他们,家长和考生心里好像就踏实一些。
17中沃老师就是其中一位,这是她送的第四届毕业班。里外三层的人海中,个子不高的沃老师十分醒目。她今天特意穿了一件红色上衣,一双红色的鞋,寓意她的学生们走“红”运。
“现代文之前伸伸懒腰,掌握好答题节奏。”“好好写字,注意卷面整洁。”“作文题目多读几遍,别着急下笔。”沃老师提前准备了三包巧克力,每嘱咐一个学生,她便递上一块,让学生带着进考场,她把这叫做“见面分块糖,甜蜜进考场。”
沃老师站在考生必经的通道旁,只要看见熟悉的面孔,她总是招招手,把学生叫到跟前。平时班上调皮活跃的男孩看见她放在手心里的巧克力,挠着头咧着嘴笑着道谢;紧张到不行的优等生则忍不住想抱抱她;学生家长看见她也格外感激,把本来给孩子准备的巧克力塞进她手里。
8点10分左右,已经送出20多块巧克力。沃老师打开一张名单,上面有班里52个学生的姓名和考号,她从头又看了一遍,看看还有哪些人没到。“一个孩子也不想漏掉,我从高一开始带他们,真的有感情了。”
连续六年高考,王维亮在15中执勤
不到7点,王维亮就在15中门口指挥过往车辆与行人
59岁协警:明年送完考就退休
15中门口,王维亮站在马路上,一刻不停地指挥着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因为说了很多话,他的嗓音有些沙哑,裤子两侧的口袋里塞了两瓶矿泉水。今年59岁的王维亮是交警辽宁路中队一名协警,工作十余年来,连续6年高考期间在15中执勤。
王维亮对15中有着特殊的感情。30多年前,他毕业于这里;2006年,女儿在这里中考,考上了15中;2008年,女儿在这里高考,考上了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外甥也在这里参加高考,考上了青岛大学,目前是一位注册会计师。
王维亮清楚地记得,2008年高考头一天,他送女儿来到考场,不像别的家长继续守在门外,因为还要到信息城执勤,女儿还没进场他便转身走了。
“一家子三个人从这个学校里走出来,所以我每年高考执勤时,都特别理解家长们的心情,看见每一个孩子都想起女儿那时候。”
今天一大早,王维亮步行20多分钟,头着7点就来到15中。“6年高考都在这儿,感觉人的素质一年比一年高。”王维亮说,15中附近车多人多,以前过马路的人横冲直撞,司机踩着刹车,按着喇叭,不但行人危险,而且噪音影响考生。“退回三年,让他们靠里走,他们非但不听劝,还会落埋怨。现在的人不会了,毕竟都是为了孩子。”
“明年我就60了,也该歇歇了。明年这个时候,还是在这里,等送完最后一批孩子,我就退休。”
只把背影留给我的杨大哥
背影大哥:光顾疏导交通没见着女儿
正对着校门口的桥下,有一个身穿竖条衬衣的考生父亲。他和所有考生家长一样,手里拿着一眼没看的广告单;但又和所有家长不一样,他伸出手臂,指挥着过往的行人和车辆。
“你们靠边走,别让车撞着!”正在发传单的女生白了他一眼,嘟哝着“关你什么事”;“大爷,我还是扶您过去吧!”老人还没回过神来,已经被他驾着胳膊扶过了马路;“这是谁的自行车,怎么放在马路上?”说着,他把手上的口袋递给旁人,走上前去搬车子。
这位姓杨的中年男子很快引起交警注意。值班交警走上前来,询问几句,这才明白,他不是协警,而是一位担心车辆按喇叭主动维持秩序的家长。
杨大哥的女儿在19中上学,昨天女儿和她妈妈在考场附近的亲戚家住的,他自己在家住。“我和她妈妈约好今天一起送孩子,可我一来就忙着指挥交通,连闺女一眼都没看见。”
杨大哥说:“我嘱咐她妈妈,放下孩子赶紧走。我现在没见着,心里有点不踏实。要是能在门口见上一面,我还得嘱咐她一句,语文考试两个半小时,之前她以为是两个小时。你说说,这么重要的话,偏偏没来得及说!”
这话刚说完,杨大哥又转身投入到指挥交通的工作。开考半个小时了,家长们陆续散去,过往的车辆秩序通过,没有一辆车鸣笛,原本嘈杂的马路渐渐安静下来。杨大哥留给我的只有背影,他说他不愿意被写在新闻里,因为他只是做了一个父亲应该做的事情。(记者 谢小真)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