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队队员挥刀誓师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追寻抗战记忆,还原历史真相,青岛新闻网特联合青岛早报征集抗战故事,如果您有好的线索,可以与我们联系。投稿邮箱:rjf22@126.com。
点击进入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莱西有个双山村,双山有个“双山张”。双山村是双山张氏的发源地,几百年来,每遇外敌入侵欺侮,在民族大义面前,张氏族人威武不屈,从来不乏血性亮剑之气魄——本文主人公张家宪,即为“双山张”传人。
一张珍贵照片认出英雄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抗日战争时期,这首铿锵昂扬的《大刀进行曲》,曾激励过无数抗日将士的斗志。威震敌胆的二十九军大刀队,不乏来自胶东大地的热血男儿。据《莱阳县志》(历史上,莱西属于莱阳县)等文献记载,民国时期的莱阳国术馆,是胶东武术社团组织中的佼佼者,第一批学员张家宪,加入了二十九军大刀队,在保卫卢沟桥的战斗中,先后砍杀了七个日寇,最后壮烈殉国。
张家宪的胞弟张庭宪老人(前),黄埔军校第14期学员
壮士张家宪未给后人留下一张照片,一直以来让张氏家族遗憾不已……去年,在网络上,笔者看到《螳螂拳弟子唱响大刀曲》一文,文中惊现张家宪身着大刀队戎装的老旧照片,这张珍贵的照片,是由烟台螳螂拳博物馆创办人石民琦先生提供的。身为“双山张”后裔的笔者,遂将照片打印出来,送到英雄的胞弟、原莱阳县政协委员、时年九十五岁高龄的张庭宪老人手中,问他是否认识照片上之人。这位黄埔军校第14期学员、曾任国民革命军少校营长的抗战老兵,只瞅了一眼,就呆住了,连连惊呼:“啊呀!这是我大哥!”待缓过神来,老人挥舞拳头,动情地唱起了《大刀进行曲》……
说起大哥张家宪,张庭宪老人禁不住老泪纵横,长叹不息:“我至死也忘不了他……”
张家宪
学成武艺投奔大刀队
1934年初,莱阳李昆山等人在家乡发起成立了山东省省立第二国术馆,后来称为莱阳国术馆,传授螳螂拳及刀枪剑棍各种武艺。那时候,莱阳百姓习武成风,尤其是螳螂拳极为盛行。螳螂拳是中国著名的汉族传统武术流派之一,象形拳的一种,也是山东四大名拳之一。李昆山是民国著名武林高手,是蜚声国内外的螳螂拳大师,早在1931年,李昆山任教于济南山东省国术馆,1933年南京举行全国武术擂台赛,李昆山参赛所向无敌,获得长兵组冠军。
李昆山的师兄弟、莱阳城关镇长张哲生,参与了莱阳国术馆的创建和管理,并让18岁的大儿子张家宪入馆习武。张家宪自幼读书时,就受父亲尚武的熏陶,喜好舞枪弄棒。据张庭宪老人回忆,大哥张家宪比自己大4岁,中上等个头,他性格刚强,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张家宪进入国术馆后,勤学苦练,又有悟性,入馆仅一年,就晋升为拳师。张家宪交往的朋友很多,他经常在自家的后院子里教人练拳。随着国术馆不断有学员参加抗日队伍,张家宪的心早已不在国术馆,血气方刚的他,恨不得立马奔赴战场,与日寇搏杀。当他得知二十九军大刀队于1935年6月调往北平附近驻防后,就一心想去投奔。
那时候,二十九军大刀队是人们心目中的抗日英雄,能成为一名大刀队员,是无尚的荣光。但要参加大刀队,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还得有人推荐。张家宪曾多次向父亲表露过投奔大刀队的念头,爱国乡绅张哲生积极支持儿子参加抗日队伍。
大刀队员合影
卢沟桥上斩七寇
入伍后,在大刀队这个熔炉里,张家宪得到了全面锤炼,运用刀、枪和拳脚的功夫都有了新的提高。在著名拳师尚云祥教官给大刀队讲解“意形拳”时,以及著名武术师李尧臣教官训练“无极刀法”时,张家宪还作为助手,帮助指导战士的姿势动作。经过近一年的战地训练,张家宪已成为大刀队中的战斗骨干和武术教练,并在军中传授“螳螂拳”与“银龙出水”刀法。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在演习中“走失”一名士兵,在卢沟桥发动了“七七事变”,向宛平县城大举进攻。守城的二十九军将士英勇还击,揭开了中国人民持续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的序幕。在这次事变中,二十九军再次用大刀的神力向日本帝国主义显示了中华儿女的英勇无畏。8日,双方争夺卢沟桥的战斗极为惨烈,二十九军大刀队夜袭日军,手起刀落,令日寇闻风丧胆。9日拂晓,我军由长辛店调遣部队,协同我桥北端部队,夹击桥南端的日军。10日,日寇围攻南苑,大刀队冲锋陷阵,白刃下处,日寇头颅落地,大获全胜。10日夜间,在卢沟桥的我军一个连,击退了日寇九辆坦克的进攻。11日,日寇200多人进攻大王庙,遭二十九军迎头痛击,其中被大刀队砍死者约占三分之一。自7月7日以来,二十九军大刀队将士践行“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誓言,在近距离的拼杀中,充分发挥冷兵器大刀的威力,战士陈永德斩杀13个鬼子,排长张大彪砍死9个日寇,教练张家宪刀拳并用,令敌近身不得,有7个东洋兵成为他的刀下之鬼……二十九军大刀队队员个个逞英豪,再次大显神威。
28日拂晓,日寇向南苑发动大规模进攻。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亲临前线指挥战斗。他们率部反复冲杀,多次击退日寇的进攻。但因南苑地区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在日寇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下,伤亡惨重,佟麟阁将军、赵登禹将军和年仅21岁的武术教练张家宪等众多将士皆中弹牺牲。赵登禹将军和张家宪等阵亡将士的遗骸,一同葬于了他们生前的战场——卢沟桥畔。
早期的莱阳国术馆袖章
英雄壮举引发双山张抗日热潮
张家宪的壮举,深深激励了莱阳国术馆全体师生,又有很多名学员加入了大刀队,后来传回消息,他们所在的一支部队,在黄河北岸攻下了日军的一个炮兵阵地。壮士张家宪的名字,响彻莱阳,也极大地鼓舞了当地军民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勇气,抗日烽火燃遍全县。后来张哲生擦干眼泪,又将在黄埔军校深造的二儿子张庭宪、三儿子张国宪,分别送上了抗日前线。
后来的抗日战争,“双山张”青壮年加入国、共抗日队伍者,不计其数。“双山张”还是当地民众自发抗日的先锋,1938年2月20日,在张家宪的老家双山村,120多名村民赶到青烟公路上挖沟设伏,截断日寇北行通道。待日寇进入伏击圈后,村民们用自制的很有威力的两门土炮(人称“扫帚炮”),炸毁日寇汽车两辆,打死、打伤三十多个鬼子,赶来增援的日军,拉走了鬼子尸体和伤兵。3月20日,日寇突袭双山村,村民早有防备,在村南五沽河口,向进犯的鬼子接连开炮,但最终没能抵挡住敌人。鬼子们攻进了村里,在一户人家里,发现了被炸毁汽车的一个车灯(村里儿童拣回的战利品,称之“汽车眼”),日寇遂展开疯狂报复,杀害未及转移的村民22人,还投放一种化学品,在村中到处放火,烧毁了大半个村庄,制造了震惊胶东的“双山惨案”。双山村民并未因此而被击垮,反抗行动不止,直到抗战胜利。双山村民伏击日本鬼子的行动,是胶东民间抗日的典范,与张家宪的英雄事迹同样令人振奋,可歌可泣,都被光荣地记入了“双山张”家族谱书和地方史志,为后人永远景仰与传颂。(张所昆 张永慧 张朔)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