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 正文

人工增雨背后的故事:没有降落伞 身体曾腾空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任俊峰 | 责任编辑:山峰 2015-10-01 11:28:06

人工增雨员揭秘幕后

杨凡为记者演示烟条挥发原理

    选择云层最关键

    要瞅准温度和湿度

    当飞机升空后,首先要寻找具备降雨环境的云层,一般在3000米至4000米的高空进行,因此飞机通常会在空中徘徊很长的时间,因为符合要求的降雨云并不算多。杨凡介绍说,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可概括地用“触发机制”四个字来描述,即在充分研究自然降水过程的基础上,人工触发自然降雨机制。具体点来说就是:第一,天空中需要有足够多的水汽,也就是要有云,但不是所有的云都有降水潜力,云层要达到一定的厚度,只有那些有降水潜力和开发利用可能的云才可催化成雨,气象学中称为“积雨云”;第二,需要有晶核,使空气中的水汽以晶核为核心凝结成为水珠;第三,温度要低,可以促使水汽凝结成水珠。温度太高了,即使凝结成了水珠,也会蒸发掉。当天空中有足够多的水汽时,把天上的水实实在在地降到地面上来,不让它白白跑掉。

    当飞机进入合适的云层之后,机上的工作人员要负责选择增雨的时机,这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杨凡表示,工作人员在机舱内主要观察两个指标,一是温度,其次是湿度。温度在零下五度至零下十度之间才具备发射的条件。当这些指标达到要求之时,工作人员就会开启按钮,将机翼两侧携带的烟条打开,里面的碘化银就会被气流吹到云层中,产生化学反应,实现增雨作业。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