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天,习近平访英日程已过大半。出访前接受路透社采访、抵达后在欢迎晚宴上致辞、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同英国首相卡梅伦举行会谈、在中英工商峰会上致辞、在伦敦金融城演讲……在习主席密密麻麻的日程里,讲话、会谈、致辞成了重头戏。
虽然讲话是面向英国人,但习主席的听众却是全世界。中国经济还行不行?中国将怎样应对南海局势?关于中国的八个原则问题,习近平这次在英国人面前都说清了。
1、中国经济未来还行不行?
6.9%!10月19日,前三季度经济数据一发布,立即引来外媒关注和热议。美媒报道称,这是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首次低于7%。外界对中国经济的担忧开始加剧。
6.9%很低吗?不能这么看,习近平在中英工商峰会上强调,6.9%是“在世界经济发展困难增多的背景下”取得的成绩,中国“继续在引领世界经济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经济确实存在一定下行压力,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但这是中国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之后必然要经历的正常调整。对当前中国经济不必悲观,习近平指出,“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和预期目标之内”。
中国经济未来走向如何?这习近平在出访前接受外媒采访时说的很清楚了:“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经济的前景十分光明”。
2、中国强大后会不会变成“世界警察”?
大国崛起必然引发战争,国家强大必然希望称霸,这是不少西方国家看待中国崛起时的最大担忧。在他们看来,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壮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一定会越来越强势,一定会挑战甚至重塑国际规则,最终称霸全球化身世界警察。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理由都不能动摇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意志。”习近平在伦敦金融城的演讲中明确回应了西方的担忧。
谁说大国崛起必然引发战争?习近平表示,中国的发展不会牺牲别国利益,只会增进共同利益。中国将同各国一道,逢山开路、遇河架桥。
在出访前接受外媒采访时,习近平说得更直白: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努力,不是想成为所谓的“世界警察”,更不是要取代谁。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3、中国在南海会妥协还是会强硬扩张?
近来南海颇不平静,一些国家在南海蠢蠢欲动。在日益复杂的南海局势中,各方最为关注的就是中国的态度。国人担心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会采取温和妥协的态度,甚至怕保不住南海诸岛的领土;外国担忧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太过强硬,甚至采取武力扩张的政策。
中国将怎样应对南海局势?习近平先把底线亮了出来: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任何人要侵犯中国的主权和相关权益,中国人民都不会答应。言下之意,南海问题事关领土主权,中国决不会妥协退让。
对于外界对中国强硬扩张的质疑和担忧,习近平表示,对本国领土范围外的土地提出主权要求,那是扩张主义。中国从未那么做过,不应当受到怀疑和指责。
南海问题怎么解决?习近平也给出了中国方案:通过机制对话管控争议,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争议,积极探索通过合作和共同开发实现互利共赢。
4、未来海外还会不会成为腐败分子“避风港”?
十八大以来,中国反腐力度不断加码,除了“打虎”“拍蝇”,还开展了极具震慑力的“猎狐”行动,给犯罪分子以强有力打击。但是,在高压之下,仍有一些腐败分子逍遥海外。还能不能追回来?未来贪官还能不能“贪饱就跑,一跑就了”?
访英之前接受外媒采访,在谈及反腐败国际合作相关问题时,习近平说,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应成为腐败分子和腐败资金的“避风港”,不应成为他们的“避罪天堂”。
各国法律不同怎么办?如何共同解决腐败这个问题?习近平也提出了建议:由于各国在法律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通过国际合作打击腐败犯罪需要解决一些法律技术性问题。“这需要有关各方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特别是要加强反腐败机构和执法机构在个案调查和信息交流等方面合作。相信只要有打击腐败的政治意愿,反腐败国际合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多成果。”
5、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道路”问题一直是各方热议的焦点问题,习近平对此是如何论述的呢?
习近平在伦敦金融城的演讲对这一问题有两点阐述: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自己的选择。在经历君主立宪制、议会制、总统制等的失败尝试后,中国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而后,又经过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发展中不断变革,最终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国家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要根据自身情况而定。习近平引用了一句古语,“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看看中国改革开放37年来的成果:中国经济年均增速近10%,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7000美元。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这还不能说明“中国人民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吗?
6、中国说自己是发展中国家是在“哭穷”?
中国在变,世界对中国的看法也在变。在很多外国人眼里,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现在可是有钱的国家,世界各地都能看到不少中国人“买买买”的身影。
不过,我们自豪地同时也应该有清醒的认识,那就是“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虽大,但中国的人口更多,很多人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访英期间,习近平在伦敦金融城演讲时也再次强调了这个问题。习近平表示,“按照中国的标准,中国还有7000万人没有脱贫。按照联合国标准,中国还有2亿左右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如此一算,中国与发达国家确实还存在不小差距。
中国一再强调自己是“发展中国家”,是不是想要逃避国际责任呢?当然不是,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该承担的责任一项不落,援助、维和都有中国的身影。再看经济,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接近30%。习近平也表示,“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规模将超过5000亿美元,还将有超过5亿人次出境参观访问、旅游购物。”这对世界经济发展无疑是重大利好。
7、中国开放的大门会不会关上?
从1978年算起,中国的改革开放已持续了30多年,未来是否会继续扩大开放?这是国外许多人关注的问题。
其实,不必担心。习近平已经多次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而且“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
这次访英,在中英工商峰会上,习近平也说了,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持续繁荣的重要动力,也是中国同世界各国实现合作共赢的根本之道。“中国将继续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寓中国发展于世界繁荣发展之中”,开放的欢迎世界,开放的融入世界,中国倡导建立的亚投行大门一直向美国敞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8、“一带一路”会不会搞成中国的“私家小路”?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已进入实施阶段。商务部日前透露,前三季度,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48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达到120.3亿美元,同比增长66.2%。
虽然今年年初“一带一路”就已获得沿线50多个国家响应参与,但外界尤其是西方国家还有对“一带一路”的质疑声。他们认为,“一带一路”最终会搞成中国的“私货”。
针对这种声音,习近平在中英工商峰会上回应,“一带一路”是开放的,是穿越非洲、环连亚欧的广阔“朋友圈”,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添加进入“朋友圈”。“一带一路”是多元的,涵盖各个合作领域,合作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一带一路”是共赢的,各国共同参与,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这条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习近平这句话给各国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岳小乔 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