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独家】
“就像现在咱们坐着聊天,周围每个人我都会留心观察,注意他们的眼神以及手的位置。”王延林说,这是他练习马伽术的后“职业病”。
28岁的王延林是一名马伽术教官。马伽术又名以色列格斗术,是上世纪60年代的一名犹太裔警官、格斗家Imi创立的;受二战前期德国反犹运动影响,Imi被迫卷入了街头巷尾的搏斗,在与街头匪徒的打斗中,Imi摸索出了一套全新的格斗体系,特别适用于街头巷战和自卫。1948年,Imi 被聘为以色列国防军总执行官,并于1996在其弟子的帮助下创立了国际马伽术联盟。
“打个比方,拳击、跆拳道就像是赛车比赛,而马伽术就像是我们平常在街面上开车,两者的侧重和效果也不一样。”王延林说。
2013年马伽术开始传入中国,当时全国只有18人取得了马伽术民用教官认证,王延林便是其中之一。后来,他和同期的搭档刘晓旭在青岛开了一家马伽术俱乐部,推广起了这项运动,推广的过程并不顺利,俱乐部开业一年,他就把自己的捷达车赔进去了。
王延林和他的洋徒弟
痴迷格斗的大学生
光头加上超过一米八的身高,王延林给人的第一印象不是当过兵就是搞体育出身,一双胳膊结实有力,手指关节很粗,拳头上有明显的老茧,走在路上绝对是没人敢招惹的主儿。
王延林告诉青岛新闻网记者,他是青岛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做马伽术教练纯粹是因为自己喜欢这项运动。上大学的时候,他就很喜欢看一些格斗视频,但比起拳击、散打,王延林更喜欢擂台下的格斗。当时青岛没有教这方面的老师,王延林就练了两年拳击。直到读大二的时候,他的外教对他说:“王,我觉得你想学的应该是马伽术。”
后来,王延林在网上找到了马伽术的相关视频,他发现马伽术包含了控制、逮捕、城市巷战等众多领域的防身与进攻技巧,对王延林来说,他想学得就是这个。
放弃工作 去北京拜师
大学毕业之后,王延林找了一份大型机械销售的工作,但是他对格斗术的热情丝毫没减。2013年年底,国际马伽术联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面向全国招募学员。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王延林放弃了工作,北上京城,学习马伽术,这也花光了他几年的积蓄。
“在北京进行了三天的短训,联盟的教官需要我们有四年的格斗训练经验,以及无犯罪记录证明。”王延林告诉青岛新闻网记者,三天的短训其实也是面试,教官会从学员的领悟能力、动作协调能力等方面做出评价,最后留下合格的学员进一步培训。200人报名,最终只有18人通过考试并获得了民用教官资格,王延林便是其中之一。
卖车开武馆 推广防身术
学成归来的王延林和他同期的搭档刘晓旭开了青岛第一家马伽术俱乐部,但起初的经营并不顺利。王延林说:“很多人不知道马伽术是什么,这是我们推广的一个难点。”
在王延林看来,马伽术作为一种防身格斗术,在国外非常火,应对一些突发情况实用性强。“比如在厕所里遇见了歹徒,地面比较滑,这时候像跆拳道里面的一些踢腿动作是做不出来的,马伽术填补的就是这方面的空白。”王延林介绍说,除了格斗技巧,包括进入一个陌生场所,需要留心周围环境、人员位置、手放在哪里等等。简单来说,马伽术就是保护自己的一套系统的技巧,当初一起学习马伽术的同学有很多也在兼职做高端保镖。
因为项目太小众,俱乐部开张第一年,王延林赔进去一辆“捷达”。最困难的时候,除去运营成本自己能支配的收入只有800块,这种局面直到去年才开始好转。
王延林说:“慢慢地会接到警方和一些企业的培训邀请,大家的安全意识在增强。”目前,王延林的俱乐部有70多名会员,其中三分之一是外国人。对现在的王延林来说,让更多的人了解马伽术,让越来越多的人有自我保护的意识,才是他的目标。(青岛新闻网记者 于泓 孙志文)
休息的时候,王延林会和女友去楼下的咖啡馆喝点东西。铁汉柔情,也就在这一刻。
换上训练服,王延林开始给他的美国学生上课。
以色列格斗术是一套军用徒手格斗体系,招招适用于实战。训练过程中,王延林需要手把手教学生。
俱乐部的创建者王延林(右)、刘晓旭(左)与国际马伽术联盟主席Avi Moyal(中)合影。
照片中,王延林在为青岛特警做格斗术培训。
两位华裔小朋友给王延林颁发的奖状放在俱乐部最显眼的位置,在他看来,孩子的奖,分量是最重的。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