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莱西有棵600岁黑檀树 中秋节百人为它亮灯(图)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 | 责任编辑:刘薇 2016-09-16 09:34:54

    青岛新闻网9月16日讯  昨天是中秋佳节,阖家团圆的美好日子,在青岛莱西市西三都河村,来自天南地北的爱树、护树人士与当地村民一起,举行了保护600年黑檀古树特别活动。

    当天上午,在黑檀古树下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戏剧家、原青岛市艺术研究院院长、青岛市博物馆馆长刘元鸣亲自到现场朗诵了自创的诗歌《古檀颂》,青岛知名歌唱艺术家和企业家于民钢到场演唱了经典歌曲《父老乡亲》。活动的参与者们说,“从各地来的有400多人,大家都是为了古树而来的,这样度过中秋也是一种更有意义的方式”,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古树祈福。大家还为古树挂起了大红的灯笼祈福。

    为倡议更多人关注古树、保护古树,并向当地长期保护古树的村民和记者颁发纪念奖牌,并招募了护树复壮会员。在古树旁还立下了倡议爱树护树的木牌,上刻爱树者自己创作的古檀赋。

    全国各地的热心人士自发捐赠了六万余元,成立古树返壮种子基金,这些钱将全部用于古树复壮以及古树保护的宣传。爱树人士和当地村民都表示将好好保护这棵古树,前不愧对先人后不亏欠子孙。

    珍稀古黑檀树历经600年风雨而弥坚

    姜山镇西三都河村的这棵古檀至今已有600余年树龄,上世纪90年代就被确定为山东省二级保护植物,新华社网站2016年也刊登了这个树的大幅照片。

    据了解,黑檀本主要生长于热带地区,性喜热畏寒,能在北方的齐鲁大地历经六百余年风霜雨雪而不倒,至今铁干虬枝,华盖如伞,十分难得。

    关于这棵古黑檀树当地有不少的传说。据当地邵氏族谱记载,邵氏先祖邵迪,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率妻子儿女在现西三都河村落户。邵公见一群候鸟自南方向北迁徙,一候鸟突然离开众群,在邵公头顶盘旋数圈,张口吐落一粒种子,种子生根发芽长成一棵黑檀树。

    天赋灵韵,黑檀书的时空之维具有意义深刻的历史语境,这棵黑檀树既是珍稀保护树木,也具有相当的历史文化价值。明永乐二年(1404年),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领水师十万出使日本。当年,双方签订了《勘合贸易条约》,日本以“属国”的名义对明朝进行朝贡贸易。而五百多年后的1943年九月,在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相持阶段,这棵黑檀又见证了抗战史上著名的“三都河血战”。当时,日伪军派出八千余人,欲一举消灭当地抗日力量,面对数倍于已的日伪军以及飞机、大炮、坦克的轮番轰炸,中国军民发扬田横五百壮士可杀不可辱的义勇精神,浴血奋战,歼灭日伪军千逾人,令胶东抗日军民的声威大振。可谓是田横五百壮士豪气天下闻,三都河血战日寇举国惊。

    经历六百多年的风雨沧桑和战火洗礼,这棵黑檀树依然生机勃勃,树高17.5米,径围5.75米。遮地达到约1000平方米。12年前,在它的树根上又重新长出了一个黑檀树,神奇地再育新生命。600年高寿老来得子,奇迹在复活中伸张。西三都河村中86岁高龄的邵谦贤老爷爷用杂草遮掩,树木遮挡,用尽千条妙计斗智斗勇,一直保护着幼树。直到近日要举办这场声势浩大的护树运动,他才让自己的6个儿子砍掉灌木,露出子树的茁壮身枝……

    保护古树已成共识  但还需一起行动

    正如一位作家曾说的:一个村子没有一棵大树,就好像一个家庭没有家长。这棵六百年的古檀对于西三都河村,早就不只是一株普通树木,更是被赋予了历史传承和精神寄托,当地村民都尊称这棵树为圣檀树。对于走出村子的游子们,它更是凝聚了思乡的情怀。刘元鸣先生在自创的《古檀颂》中感慨——“附在树的经脉中,捋着年轮悠然打量。寻找安放灵魂的过客,洗尽铅华亲吻圣檀的荣光。上苍转动的经轮,热情而志远的群贤。积聚起新鲜的血液注入古树,倾心抚慰为您守望。”

    古树有情撑绿伞,后辈感恩护圣檀;珍爱自然求和谐,共建美好新家园。来鲁访友慧眼识珠的北京杜先生发起保护倡议后,得到了海内外游子的热烈响应,大家共同商议组织了这场中秋活动。这些年以来生长一直很繁茂的古树开始有枯枝,并且越来越严重,迫切需要进行好好保护,帮助其复壮。正如刘元鸣先生在《古檀颂》中所言:“容颜在沧桑中老去,奇迹在复活中伸张”, 大家都希望再六百年后,黑檀树依然生机勃勃、傲然挺立。

    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在加强对于古树名木的保护,并颁布了相关保护条例,莱西市政府2016年初也启动了保护工程。但中国地大物博,古树名木保护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几位从大树底下走出去的齐鲁游子表示,此次中秋节保护古树活动并不是一时之举,大家已经建立了固定的联络机制,并继续推动成立古树返壮保护基金,不仅是通过多种形式好好保护这棵古树,也希望能够凝聚更多热心人士的力量去保护更多的珍稀古树。

    黑檀树所在的西三都河村是青岛市首批入选山东省“乡村记忆工程”三个的古村之一,也是青岛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西三都河村至今保留着大量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民居,保存较为完好的有40余栋、300多间;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庭院面积3900平方米。

    三都河村的古檀树与村中的明清建筑相得益彰。正如历史不能复制,古树、古建筑一旦受损就无法还原。保护古檀树,也保护古建筑,保护美丽古村,须引起每一个人的关注和重视。(本网记者)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