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正文

高清:实拍感动青岛的残疾人 他们是身边的榜样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马栓柱 | 责任编辑:郑言 2016-10-21 15:54:40

    青岛新闻网10月21日讯 1997年,26岁的青岛姑娘崔永兰(图中)失去了左手指,但她没有就此消沉,从零做起,经多年打拼,于2015年成立了春雨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前后吸纳39名智力、精神残疾人就业,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今,崔永兰已年过四十,她先后荣获山东省“共享阳光 携手建功”十二五残疾人致富能手、青岛市残疾人创业之星等荣誉称号。(马栓柱)

    “渐冻人”赵文静、赵雅静。她们是一对双胞胎姐妹,身患运动元神经损伤,俗称“渐冻人”。在父母全职的照顾下,10岁学完了大学英语课程,还坐着轮椅到青岛大学做了三年旁听生。19岁的姐妹不仅胜任翻译工作,还进行文学创作。明年她俩将乘坐流动房车图书馆,计划用三年时间走遍全国,宣传读书的魅力,让更多的孩子喜欢阅读。

    于左是一位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肢体残疾人,现就职于黄岛区儿童康复中心。今年50岁的他,从不抱怨,以苦为乐,为让自己的精神有所寄托,自1996年开始写作,已发表20多部各种题材的长短篇著作,600多万字。

    33岁的杜冬冬与36岁的郑相君是一对聋人夫妻,当年由于相同的爱好,一见钟情,走到了一起。他俩共同努力,在崂山王哥庄会场社区创立了自己的旅游纪念品社设计公司,靠一针一线,手工制作的布老虎,年赚5万多元。

    今年46岁的于睿,一岁时由于高烧引发了高度残疾,身体奇小,轮椅上代步生活至今。他以惊人的毅力,向命运挑战,经多年打拼,成就了现在西海岸家喻户晓的红房子海参品牌。并解决了当地50多人的就业问题。

    家住城阳区34岁的聋人刘铖主攻锲金画,在承袭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出新突破,首创以浅刻表现中国画的浓、淡、干、湿之墨彩神韵,形成了自己独到的雕画风格。2015年获青岛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作品被中国残联选为礼品,由张海迪转送李嘉诚先生。

    今年51岁的青岛聋校高级特级美术教师曲洪波,12岁那年因意外失去听力,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从中学到大学本科的学业。他是2008年残奥会火炬手,2014年作为全国自强模范代表,在北京受到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接见。

    现年55岁的爱新觉罗郭立右腿残疾,他自6岁学习书法,主攻历代小楷书法,1987年开始用精美的小楷毛笔字抄写整部全唐诗,现已写了1000多万字,同时还抄写论语、老子、聊斋志异、唐宋诗词、唐宋文选多卷。他伏案25载,练秃毛笔8000多支。现在,他是青岛市当代书画作品价格鉴定中心专家。

    今年52岁的杨萍双腿残疾,她凭借手中一把剪刀,剪出了自己的服装设计公司,同时也剪出了更多残疾人的希望。她一把剪刀闯天下,成为制衣行业中的女强人,安置和带动600多名残疾人就业。

    17岁那年,一场意外触电夺走了刘仕春的双臂,面对残忍的现实,她选择勇敢面对。寒冬酷暑十余年,她实现了大学梦并留校成为黄海学院一名心理辅导老师,现拥有了幸福的家庭。35岁的刘仕春2015年站在中国梦想秀舞台上,用“一口好字”和扑实的想法,感动了在场所有人。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