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一座温棚内景。宁夏光照资源丰富,很适合发展光伏产业。
扶贫模式能否复制?全国“开花”!
“到目前为止,青岛昌盛日电的扶贫模式是最适合宁夏精准扶贫的。”银川市科协主席张芳表示,昌盛日电进驻宁夏,银川市科协做过详细的论证、考察,并牵线搭桥,实际证明也是非常成功的。
“昌盛日电是光伏和农业‘两条腿’走路,对于光照资源丰富的宁夏相当对路子。”她说,昌盛日电的农业技术非常先进,就拿原隆村项目来说,土地里沙石多,作物难生长,但他们通过无土栽培等一些列技术将难题一一化解。“光伏+农业”大有可为,完全可以在全国复制。
“我是看着这个园区一点点建起来的,从我的观察看,昌盛日电的这种扶贫模式对很多地方都有借鉴意义。”现任永宁县人大副主任、曾任分管农业副县长的满宏说。
满宏认为,“造血式”扶贫,不仅需要政府,更需要企业的介入,“最重要的一点,企业必须有社会责任感。如果没有,这个事干不成。当然,企业发展过程中,也需政府的帮助,比如解决配套等等。最终,企业和农村实现双赢。”
昌盛日电在宁夏的模式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今年接待了300多个参观考察团,最多的一天接待了8个团,嗓子都说哑了。有西藏、新疆的,还有美国、韩国的。”昌盛日电银川光伏农业产业园招商经理赵永亮说。
青岛新闻网记者了解到,昌盛日电“光伏+农业+扶贫”的模式已经“全国开花”。今年10月,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主办的“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现场会上,昌盛日电作为典型,介绍了其扶贫模式。
“昌盛日电牢记习总书记指示精神,会继续把光伏农业产业扶贫模式做深做透,在产业扶贫中发挥好推动作用。”昌盛日电参会负责人透露,昌盛日电的光伏农业发展模式已在山东、宁夏、内蒙古、北京、天津、云南等28个省市、87个地市布局落地。
赵永亮透露,最近宁夏西吉又要进行移民,他应邀参加了一次座谈会,并专门介绍了项目在原隆村的运行情况,“说不定,我们的模式会帮助到更多的宁夏百姓……”他说。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