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世界最大”,也有“中国首个”,青岛这些大项目全都大有来头!
近5年,
青岛有702个项目开工,
完成投资7500多个亿。
其中,
有“世界最大”,
也有“中国首个”
这都是什么来头?
小编带你看一看。
自2012年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就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推进优质大项目建设,引领带动全市的 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从2012到2016年,我市对大项目建设的力度和强度前所未有。
先看组数据
1、从2012到2016年,青岛共安排702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1.28万亿元,其中投资100亿元以上的项目26个。
2、截至2016年底,702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当期完成投资7500多亿元,完成投资占同期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25%以上。
3、目前为止,竣工项目339个,其中工业项目203个,服务业项目125个。
4、全部工业重点项目累计完成产值2200多亿元,实现税收150多亿元。
5、服务业项目累计完成营业收入1200多亿元,实现税收160多亿元。
6、全部项目新增就业约18万人。
“项目是发展的生命线!”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抓住项目建设不动摇,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卡实时间节点,盯紧建设进度,推动项目 早签约、早落地、早开工、早达产。”
“大项目”建设推动青岛经济转型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大项目在我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
在“互联网+”“海洋+”“国际化+”“标准化+”的背景下,大项目的建设开工也带动了一大批新业态、新产业加快崛起,推动了 供给侧改革和“三中心一基地”建设。
举几个例子
国内首家获批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2014年,我市成功引进北汽新能源汽车莱西生产基地项目,由世界500强企业北汽集团投资在姜山镇兴建。一期投资10亿元,设计年产能5万辆,是目前 国内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基地。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蓄势待发之际,作为新能源汽车生存发展 “命脉”的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加速推进。
目前,莱西作为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基地,首先开始规划充电桩建设,并已建成多处充电桩系统。
93个汽车重点项目形成汽车产业链
在一汽-大众华东基地、一汽商用车基地、一汽大众发动机三大龙头项目的带动下,我市累计引进汽车行业重点项目93个,总投资460亿元。在93平方公里规划面积内,形成了日益完整的汽车产业链。
建设中的青岛汽车产业新城将形成以乘用车和商用车为龙头,众多核心零部件项目为配套的千亿级汽车产业链,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环渤海汽车产业核心基地以及综合性的生态科技新城。
2018年底全部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千亿元以上。
我国首个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落户青岛
2015年10月,海洋国家实验室建成启用,成为 国家海洋领域最高层次的创新平台。
这是我国首个获批组建的国家实验室,也是海洋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
聚集了丰富的人才储备,海洋国家实验室吸引了高校院所、“国字号”科研平台、科技型企业纷纷前来落户。
目前,落户青岛蓝谷的30多家高校院所几乎都与海洋国家实验室展开了合作。
城阳动车小镇已成“世界级”
目前在中国的铁路网里,往来奔驰的高速列车,有一半以上都诞生在青岛北部的“ 城阳动车小镇”,这里俨然已经成为中国的“高铁心脏”。
在中车四方股份高速列车等大项目引领下,城阳动车小镇聚集了120多家 轨道交通配套企业,初步构筑起以高速列车产业为龙头,集研发、设计、实验、制造、维修、服务为一体的国际一流高速列车创新和产业化基地。
在2015年,城阳动车小镇实现产值573亿元,中车四方股份、庞巴迪等龙头企业高速列车产量约占全国的66%,城轨地铁产量占全国的25%。
董家口港拿到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16年7月,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同意山东青岛董家口港口岸对外开放的批复》,这标志着 董家口港拿到了走向世界的“国际通行证”。
近几年,青钢搬迁项目、中石化山东LNG(液化天然气)项目、40万吨矿石码头项目、董家口万邦物流项目等 16个市级重点项目纷纷入驻董家口,总投资506亿元。
在它们的引领带动下,董家口港区累计建成泊位26个,投入运营18个泊位,建成堆场400万平方米,堆存能力约5500万吨,靠泊40万吨矿石船占全国靠泊总量的85%,基本形成了 港口物流、装备制造、新材料为主导,打造国际深水港,绘制港口经济的新现代产业体系。
青岛邮轮母港吸引众多国际邮轮公司
去年的7月5日至15日,皇家加勒比的“海洋神话号”有3个航次从青岛出发。
9月,歌诗达邮轮的“维多利亚号”也将从青岛首航,开启海上之旅……
据了解,青岛国际邮轮母港项目占地约5平方公里,建筑面积约60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客运中心建成投入运营以来,国际豪华邮轮纷纷来青, 累计运营母港航次近100次,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
预计到2020年,将接待邮轮200个航次,接待游客40万人次,并将带动形成 金融、商贸、消费、旅游、服务、物流等邮轮产业链。
青岛“东方影都”获得突破性进展
2016年10月,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举行首批摄影棚竣工交付仪式,制作区15个摄影棚、11个置景车间正式交付使用,并将迎来 好莱坞剧组入驻拍摄。
这是青岛东方影都自奠基以来最具标志性的事件,意味着青岛“影视之城”建设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
据了解,东方影都项目总投资125亿元,规划总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是世界最大室内影棚及室内主题公园。围绕该项目,万达文化旅游城、度假酒店群、游艇俱乐部、国际医院、汽车极限秀等数十个项目集聚发展,拉动社会投资近千亿元,拟吸引1000家以上企业入驻、每年2000万旅游人口,带来10万人就业。
科技人文红岛新城加快建设
近几年,红岛经济区重点推进科捷机器人、山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青岛中学等48个项目,总投资近700亿元。
目前,已有34个项目竣工投入使用,一座科技型、人文型、生态型的新城为期不远。
“三中心一基地”结合青岛特点和发展优势
为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优势,青岛确立了“三中心一基地”发展理念,即打造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中心和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这一发展理念,不仅为“海洋+”、“标准化+”、“国际化+”、“创新+”等发展方式提供了平台和载体,也成为 青岛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30多个大项目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支持
2012年以来,我市以高速列车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际院士港、西安交大研究院、歌尔科技产业园等总投资500多亿元的30多个市级重点项目为支撑,汇集各类优势资源,重点建设 海洋、高速列车等十大科技创新中心和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面向未来产业的十大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创新资源聚集, 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
243个大项目提升青岛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层次
自2012年以来,我市推进实施服务业市级重点建设项目243个,总投资6300亿元,在 物流、旅游、信息、金融、总部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建设成效不断显现。
青岛港40万吨矿石码头、邮轮母港、世界园艺博览会、青岛国际创新园等大项目,极大提升了全市 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层次,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1年的47.8%提高到2016年的54%。
500多个大项目提升海洋经济发展质量
2012年以来,我市加快建设总投资850亿元的57个海洋经济领域市级重点项目,每年还筛选140个蓝色经济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累计推进项目500多个,完成投资1200多亿元。
经过五年努力,国家深海基地、海洋国家实验室、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海洋温差能发电、水下机器人等项目投入运营, 极大提升了海洋经济发展质量。
423个大项目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
2012年以来,我市实施先进制造业市级重点项目423个,总投资4400亿元。
空客直升机、新松机器人、歌尔声学、庞巴迪动车、上汽通用五菱发动机、双星工业4.0智能工厂项目、赛轮股份高性能巨型子午线轮胎等一批制造业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在这些项目带动下, 我市家电、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等十条新型工业产业链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5%以上。
供给侧改革调整青岛产业结构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围绕供给侧改革,突出“蓝色、高端、新兴”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
慧与全球大数据中心、中铁世界博览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或开工建设, 推动全市十条千亿级新型产业链成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0%,软件产业规模翻了两番并 跨上千亿元台阶,产业结构一骑绝尘向中高端迈进。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