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2月23日讯(记者 孙志文 摄影报道)1898年德国侵占青岛后,开始进行城市排水管网建设,排水系统至1905年已初具规模。百年以后的今天,这些排水系统仍在“服役”。
近日,按照青岛市城市管理局的安排部署,市南区城市管理局组织市政队伍对辖区内德占时期修建的地下暗渠进行摸底巡查,对仅存的5条暗渠实施“一渠一档”精细化管理。23日,青岛新闻网记者跟随巡查人员走进安徽路下方的暗渠,探访了这座百年下水道。
德建下水道专排雨水 墙壁依旧完好
2月23日上午9点,在栈桥景区东部海滩,青岛新闻网记者跟随巡查人员走进了安徽路下方的暗渠。这是一处具有百年历史的下水道,是专门的雨水管道,为德国占领青岛时所修建。
顺着下水道的出口进入洞内,记者发现这条下水道的横切面为三角形,顶部距地面大约1.9米,与马路井盖相连的部分高4米左右,地下空间可谓十分开阔。下水道内的墙壁依旧完好,墙体仍然牢固,只有顶部因常年被水冲刷而裸露出小石子。而下水道出口附近的墙壁格外完整,几乎完好无缺。据介绍,这条暗渠位于安徽路正下方,向北通往德县路、观象山等地,暗渠的分支通往中山路,长400多米。
据了解,市南区城市管理部门为做好暗渠排查和维护工作,会同工程技术和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自今年2月初起,对辖区内大学路、安徽路、中山路、江苏路、郯城路等5条德占时期修建的暗渠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对暗渠的长度、宽度、穹顶高度以及设施设备的完好程度等各项数据进行实地勘测,对现存的5条暗渠实施 “一渠一档”精细化管理。
百年前排水系统雨污分流
德国占领青岛后,开始进行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其中,欧洲人居住区(中山路南段以东,自德县路过观象山、信号山至太平山一线以南至海边整个区域)及前海一带,采用雨污分流模式,雨水管、污水管分别设置;华人区(西镇和现市北区)则采用雨污合流模式,雨水、污水共享一管。据统计,目前,现有2.66公里原有雨水暗渠保留原始风貌,主要位于市南区安徽路、江苏路、大学路排海口附近。
青岛市文史学家鲁勇认为,德占时期修建的地下排水设施,是青岛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它既是青岛百年前被殖民统治这段屈辱历史的见证,也是百年前德国人为了把青岛建设成为东亚样板城市,运用当时十分先进的“雨污分流”设计理念。它时刻警醒国人勿忘国耻,同时也要学习德国人严谨、精细的城市建设和管理理念,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青岛的城市性格中去。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百年前的地下排水设施势必要进行必要的维建改造,以适应现代化城市排水的需要。
青岛将为每一条暗渠建档案
据了解,有关部门将对暗渠存在问题和隐患,会技术专家和历史文化学者进行充分考察论证,制定日常维护和专项维修方案,确保这个承载着城市历史记忆的“百年工程”得到完整保存和科学维护。
市南区市政技术负责人邱金来介绍说,摸底巡查工作将本着“保证重点,兼顾细节”的原则,对各条暗渠进行有针对性的勘测和维护管理。对暗渠现状和技术数据进行全面摸排,为每一条暗渠都建立详细档案,为后期的养护工作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这是一处具有百年历史的下水道,是专门的雨水管道,为德国占领青岛时所修建。
下水道顶部距地面大约1.9米
工作人员正在对下水道的墙体进行检查
下水道的墙壁依旧完好,墙体仍然牢固,只有顶部因常年被水冲刷而裸露出小石子。
从下水道里可以看到马路上的井盖
下水道的墙壁依旧完好
开阔的下水道
下水道出口附近墙壁几乎完好无缺
工作人员正在下水道内清淤
下水道出口
下水道的尽头就是栈桥海滩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