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实拍120急救中心调度员 每天都在上演生死营救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任晓萌 | 责任编辑:龙喵 2017-03-08 21:35:36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2004年,矫欣来到青岛市120急救中心担任调度员,十几年间通过电话救助了多少生命,矫欣早已经数不清。矫欣笑着说,自己每天都像一发上了膛的子弹,随时准备好应对各种各样的危急状况……

    “别哭,救护车马上就到!”

实拍120急救中心调度员 每天都在上演生死营救

    1月20号凌晨两点十分,值夜班的矫欣接到一通电话,电话接通后对面没有立即说话,只是传来低沉的呜咽声,矫欣急忙询问对方,“您好,我们这是120急救中心,您需要什么帮助吗?”

    “救救我,我割腕了。”对方听到矫欣的问讯后,艰难地吐出几个字。

    “您现在具体在什么位置?我们的救护车已经出发了,需要确认一下您的具体住址。”面对矫欣的询问,电话那头只传来低声的哭泣。

    “姑娘别害怕,先别哭,你听我说,我们的救护车已经在路上了,医生马上就到,你需要告诉我你现在的情况,好吗?”矫欣一边安抚对方,一边核实求助者的具体地址、电话等信息。对方在矫欣的安慰里,慢慢说出自己的门牌号和一些有用信息。

    “你现在有大量出血吗?你身边有没有干净的毛巾或者布……”矫欣想通过电话告诉对方如何止血,进行自我急救,但就在这时,对方突然挂断了电话。

    矫欣意识到对方情绪极不稳定,电话挂断后可能会有其他危急情况发生,她立即给对方回拨了过去,但是电话一直不接听。“当时我满脑子里都是小姑娘低迷的语调和呜咽的哭声,她肯定很害怕,我只能一遍遍拨打她的电话,希望在这样一个时刻,至少有电话这头的我可以陪着她,让她撑到我们的救护车赶到。”

    电话拨打了九遍之后,对方的电话终于接通了,矫欣一边安慰对方别害怕,一边告诉她应该怎么止血,很快救护车到达了现场,成功救下了这个姑娘。

    每天都在上演生死营救

实拍120急救中心调度员 每天都在上演生死营救

    “其实,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矫欣告诉记者。在120急救中心,她每天都会接到上百通求救电话,“每一通电话都是一次生死竞速,我们会时刻提醒着自己,你的每一句话,都关乎生命。”

    2001年,矫欣从卫校毕业,最开始是跟着急救车做随行救护人员,2004年来到急救中心开始做调度员,一连工作12个小时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尤其是秋冬季节、节假日周末都是急救中心最忙的时候,猝死、生产、车祸、哽噎、抽搐……这些命悬一线的危急状况,急救中心每天都会上演。

    说起自己的工作,矫欣说大家还是会误解。“我们调度员不光是接电话,帮助调度救护车,但实际上我们还要帮助这些受困者进行第一步的自救。在救护车到达前的黄金急救时间内,指导对方挽回伤者生命。”

    前些日子,矫欣接到一通辽阳东路大润发停车场打来的电话,“我们现在在车里,但我老婆马上要生了,我看见孩子的头了,我该怎么办?”

    矫欣一边帮忙调度救护车赶往现场,一边语气冷静地指导对方用手托住新生儿的头和肩膀,并牢牢地抓住他的屁股和双腿,“婴儿会很滑,别掉到地上。”婴儿出生后,矫欣告诉对方为孩子清理口腔鼻腔,擦干身体,用干毛巾包裹起来保暖。提醒他不要拉扯脐带,把婴儿放在妈妈的怀里或肚子上。这时候,救护车赶到,产妇和新生儿得到了及时的照顾。

    “听到电话的那头传来孩子的啼哭、大人的紧张欣喜,心里美滋滋的,就像我自己在现场,亲手迎接了一个小生命的到来。”矫欣说起这些故事,脸上写满了自豪和幸福。在急救中心,这样的故事有很多,矫欣笑着说要讲完这些故事可能需要一千零一夜。

    最盼望互相理解和配合

    对于矫欣和她的同事来说,一通电话挽救一个生命,这无疑是他们最开心的事情了。“电话线像是一根纽带,电话那头传来的新生儿第一声啼哭、哽噎患者吐出异物后第一口急促呼吸、或是昏厥病患苏醒后家人的惊喜感叹……这些都会让我们觉得莫名的感动,事后想想整个过程,眼里会不自觉的泛起泪。”

    但是工作中她们也会委屈失落,矫欣说起工作里的遗憾,轻轻地叹了口气,“尽管现在大家对我们的工作都有所了解,但家有危急病患的时候,常常会慌了神。因为我们不光要确认病患的具体位置,调度救护车前往救治,还要针对病患的情况进行一些病况的问询和自救的指导,这就需要家属对我们的工作进行很好的配合,这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更是在挽回病患的生命。但有时候,家属对我们的工作不理解,常常会有吼叫辱骂的情况,这些都能理解,只是这样一来很容易耽误病患的最佳自救时间,我们最痛心的也是这样的情况。”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常常会有恶意拨打急救电话的情况,毕竟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些恶意拨打急救电话的人会占用医疗资源,会让真正有急救问题的病患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和帮助,这也是我们的一种困扰。”矫欣希望她们的工作能得到更多的理解和配合。(记者 任晓萌)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