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4月18日讯(记者 徐恺 任俊峰)4月16日,市政协委员李培学接受青岛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3月,青岛获批全国“中国制造2025”首批试点示范城市,青岛发展先进制造业正式纳入国家战略版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建议青岛市重点鼓励支持包括增材制造(3D打印)在内的智能制造产业,力争五年内把青岛建设成为全国3D打印的一流示范城市。
作为智能制造的重点领域,3D打印高度节约资源,高效完成工序,高度贴合市场需求,对于传统制造模式可谓颠覆式创新。据国际权威机构估计,到2025年,全球3D打印直接产值将超过2300亿美元,其不仅可以提供个性化的设计与生产,还将创造出新的需求,改变人们的消费模式,推动经济增长。
李培学说,国内3D打印市场也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调研发现,青岛市一家航空公司使用3D打印技术,定制飞机座椅扶手组件服务,经过国家航空管理局严格的航空备件实验检测后,大大缩短了航空公司从国外备货的时间,成本由平均3500元降低到了900元,费用节省了近3/4。即墨一家汽车模具企业,需要内部带有随性冷却流道的金属模具,用传统工艺很难实现设计制作,他们使用3D打印技术进行模具加工,效率提升了60%。
据统计,2014年,全国3D打印行业产值40亿,2015年80亿,2016年超过200亿产值,连续三年保持了200%以上的增长速度。预计今年,全国将突破500亿元。作为全球重要制造基地,中国3D打印市场的潜在需求旺盛,2020年中国3D打印市场有望突破2000亿大关。
李培学接受青岛新闻网记者采访
“中国3D打印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产业规模较小、龙头企业较弱等。”李培学认为,要看到3D打印目前遇到问题,是由于国内行业发展的阶段决定的,对于青岛来说,这是挑战,更是机遇,如果能够把握住机遇,就会赢得率先起跑的机会,在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占领3D打印智能制造新兴产业制高点。
在刚刚获批的《青岛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中,将增材制造(3D打印)与互联网工业、智能制造、大数据工程、工业机器人、石墨烯、传感器及物联网等并列为青岛市创新发展的重点产业,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不断努力下,这些产业发展的路径与方向正在逐渐清晰。
李培学建议,企业自身要紧扣市场,加快发展,政府也需要在资金、税收、人才引进等方面实施一系列长期稳定的扶持政策。
他建议,应该加大对3D打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核心技术决定核心竞争力,建议政府各部门充分利用现有政策渠道,加大对3D打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高度重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推动设立3D打印产业发展基金,建立支持3D打印发展的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引导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向3D打印领域倾斜,鼓励更多资本进入3D打印领域。
同时,他建议政府特别是对于研发投入多的服务平台企业和中小型3D打印服务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减免等扶持。建议对3D打印产品及服务的消费者和采购设备的企业给予相应补贴,可以参考“机器人换人”补贴政策,对采购3D打印机和3D打印服务的企业给予10%-30%的财政补贴,并纳入技改补贴项目中。允许增值税抵扣,以扩大内需市场。
政府还可以组织相关部门科学规划,统筹布局,鼓励由具有技术积累、人才资源、市场应用优势的企业带头,先行先试,之后再根据效果进行推广。例如,青岛市可以优先在电子信息、家电、石化、服装、食品、机械装备、橡胶、汽车、轨道交通装备、船舶海工等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大力进行推广。
产业的竞争背后是人才的竞争,要打造产业上的一线城市,必须依靠一流人才。国内创新型城市深圳、杭州、苏州等,都在引进人才方面出台了多项计划和政策,加紧争夺行业领军人才,青岛市在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方面,也应在严格评审认定的前提下,明晰政策。
除真金白银的物质激励外,配套实施办法在高层次人才住房安居、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险、医疗保健、居留落户、证照办理等方面做足做优服务保障。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