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4月19日讯(记者 于泓 孙志文 谢小真 朱颖)作为全国知名的旅游城市,青岛在发展旅游业方向上有哪些新思路?两会期间,青岛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崔德志在接受青岛新闻网专访时谈到,青岛旅游发展有五个发力点:发展滨海度假旅游、丰富拓展海洋休闲旅游、促进融合发展旅游、提升品质乡村旅游、培育壮大服务输出旅游,通过发展这五大领域,使青岛完成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型,跻身国际旅游城市之列。
青岛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崔德志接受青岛新闻网专访
◆谈目标——发挥先天优势 打造滨海度假集群
根据数据显示,2016年,青岛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8081.1万人次,同比增长8.39%,实现旅游消费总额1438.7亿元,同比增长13.41%。崔德志表示,正是因为青岛市有着这么好的“家底”,未来要发展青岛旅游,首先要充分挖掘青岛的滨海资源,通过科学规划、主题开发、精细化运营滨海度假区和度假地,强化环境营造、功能分区和设施配套,促进产品体系的规模化、管理服务的系统化和度假目的地形象的品牌化发展。
根据青岛市旅发委规划,青岛未来将以灵山湾群、鳌山湾群为依托,加快完善东、西两大滨海度假旅游集群,全面提升凤凰岛、石老人两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及田横岛、琅琊台、灵山湾、大沽河四处省级旅游度假区,邮轮母港启动片区、青岛湾老城区、青岛啤酒文化休闲商务区、世园都市生态新区、沙子口海滨、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丁字湾、红岛“文化旅游海岸”、温泉镇等旅游聚集区的度假服务功能和景观价值。重点打造疗养度假、养生度假、滨海度假、体验度假等系列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结合度假区、度假地规划建设,布局度假酒店、度假村组团、自驾车房车营地、青年旅馆、生态庄园酒店和别墅式酒店等接待设施。推进实施海岸带功能优化调整和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完善滨海步行道、大沽河堤顶路、环湾绿道等城市慢行系统的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海岸带的休闲功能和景观价值,实现自然海滨与精品海滨的完美结合。
◆谈创新——海洋休闲游要玩出新“花样”
说到青岛,海是一个绕不开的元素,崔德志在接受采访时也谈到,青岛旅游发展,丰富拓展海洋休闲旅游将成为青岛打造全域旅游新空间的又一重点。崔德志说,青岛未来的海洋休闲旅游绝不是简单地坐坐船、看看海这么简单,发展海洋休闲旅游,拓展壮大海上旅游、发展邮轮旅游、示范开发海岛旅游是具体发力方向。
拓展壮大海上旅游:通过编制完成海上交通规划,整合码头岸线资源,统一规划建设旅游码头、游艇码头、帆船帆板训练基地和陆岛交通码头等海上旅游设施,来开辟完善海上旅游航线。以青岛旅游集团为主体,推进海岸线资源整合、码头建设和功能提升、航线开辟和运营,形成海上交通集散网络。
引导海上装备升级换代,促进海上旅游企业的正规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规范航行、停泊、租赁等海上旅游服务和管理,开发完善海上观光、娱乐、餐饮、婚庆等海上旅游产品。打造休闲海钓产业基地、省级海洋和内陆休闲垂钓示范基地,举办和承办省市级游钓比赛活动。布局海洋休闲体育运动基地,大力发展帆船帆板、游艇、摩托艇、水上滑翔、沙滩运动等休闲项目。
发展邮轮旅游:托国家级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先行先试优势,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扶持政策,吸引和发展邮轮公司,培育专业化邮轮人才与企业。开发邮轮母港航线和旅游产品,提升青岛至日韩邮轮旅游产品品质;结合72小时过境免签、离境退税等政策,大力宣传青岛邮轮母港项目和邮轮旅游产品,同时重点对省内以及周边省市客源市场进行邮轮旅游普及性宣传,稳步向打造邮轮旅游集散地的目标推进。
示范开发海岛旅游:构筑岛、海、陆统筹联动的规划发展体系,完善海岛基础设施、加快海岛整治修复,建立海岛开发建设的引进和退出机制,积极稳妥地实施海岛开发“示范工程”。加速推进大公岛、灵山岛、竹岔岛等的海岛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突出特色和主题,开发海岛休闲度假、渔村民俗、环岛观光、生态休闲、地质科普、野营垂钓等产品。
◆谈融合——促进融合发展旅游 让旅游联手工农业
崔德志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发展旅游思路不能简单地局限在开发景点上,未来青岛要发展“旅游业+”,促进旅游业与工业、农业、文化、会展、体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拓展健康、金融、科教、航空等领域的合作渠道,构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配套扶持发展政策,培育复合型和融合型旅游项目与旅游企业,要挖掘文化资源、融合体育资源、组织“游学在青岛”海洋科普研学旅行、打造中医养生旅游线路。
具体来说,要配合节会活动,强化资源整合、策划包装与专业运作,延伸旅游服务和提升游客体验,推进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岛国际海洋节等知名节会的高端化、国际化发展,促进田横祭海节、大泽山葡萄节、藏马山音乐节等系列乡村休闲节会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促进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与旅游活动的结合,形成品牌化和常态化的体育旅游产品,积极承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举办登山、游泳、钓鱼、划艇等比赛及大众化体验活动,依托滨海步行道、环湾绿道、大沽河生态旅游轴带、滨海公路等设施,发展自行车比赛及骑游活动、马拉松比赛及徒步运动。
统筹旅游景点、主题博物馆、科研院所和教育机构等资源,建立“游学在青岛”行业联盟和基地系统,逐步完善接待服务体系,广泛开展教育性、体验性强的科普研学旅游活动。
持续开展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工作,遴选打造中医养生旅游线(点),丰富拓展游览、度假、休闲、养生养老、体育健身等旅游休闲体验内容;以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和红岛大型医疗产业园建设为契机,发展集中医医疗、康复、养生、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康疗养生旅游聚集区。整合开发并推出适合老年人特点的风光摄影游、医疗康体游、养生度假游、家庭亲情游、结婚纪念游、宗教朝圣游等主题旅游线路和服务产品。
◆谈品质——提升品质乡村旅游 全市培育形成42个旅游强镇
随着近郊游的火热,未来青岛周边的乡村游也是青岛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崔德志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规范、提升乡村旅游是全域旅游的重中之重。
为此,我市将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条,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精品项目,持续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综合价值,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精准扶贫。未来,青岛要健全乡村旅游规划发展体系,配套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壮大乡村旅游发展主体,开发高品质乡村旅游产品,积极培育乡村旅游节会活动。扶持奖励旅游强镇(街道)、旅游特色村(社区)、旅游示范点和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到2018年,全市培育形成42个旅游强镇、85个旅游特色村,打造一批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影响力的乡村旅游品牌。
出台《乡村民宿指导标准》,提升住宿的接待规模和服务水平。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的乡村旅游培训机制,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整合果蔬采摘、赶海拾贝、农(渔)事活动、民俗节日等资源,着力完善场地环境、交通集散、标识引导、信息服务等功能,搭建农民经营平台和市民参与平台,加强宣传和氛围营造,努力提升乡村旅游节会活动的规范化、规模化、群众化水平。
◆谈未来——青岛旅游要走出去 培育壮大服务输出旅游
崔德志在接受采访时谈到,青岛旅游发展一定要走出去,要立足青岛国家中心城市定位,集聚优势旅游产业要素,培育壮大青岛龙头旅游企业,打造旅游服务输出品牌,构建以青岛为主体的“资源共享、客源互送、信息共用、合作共赢”的区域旅游新格局。
要实现这个目标要:
推进旅游企业品牌输出,大力培育扶持本土旅游企业品牌,支持海景花园酒店、尚客优连锁酒店、老船夫餐饮、朴宿文旅、N多寿司等一批餐旅企业管理输出和域外投资。鼓励青啤博物馆积极“走出去”,依托资源和品牌优势,打造“青啤梦工厂”和“青啤体验中心”,拓展青岛旅游服务半径。
提升旅游产业的辐射力,抓紧国家级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先行先试契机,加速邮轮港口及配套体系的优化提升,打造北方国际邮轮旅游集散地。开展“互联网+”升级,推动旅游产品的变革升级、线上线下服务流程再造,打造在线旅游企业第三方支付平台,拓宽移动支付在旅游业的普及空间,大力培育“乡旅纵横”、“e游汇”等本土旅游电商平台发展,力争打造1-2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旅游电商平台。
增进旅游人才交流,成立青岛旅游专家咨询决策委员会、探索组建中国旅游研究院青岛分院,打造青岛旅游智库,搭建旅游科研、教育培训和咨询策划平台。依托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青岛酒店管理学院、青岛旅游学校等旅游教育资源优势,完善旅游研究、应用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北方地区旅游人才培训交流中心。
不断强化区域旅游合作,深化山东半岛城市旅游区域联盟合作,依托未来胶东国际空港,加强交通、信息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半岛“一程多站”无障碍旅游服务体系。加强与东三省、京津冀、环渤海及长江经济带等国内重点客源市场的区域旅游交流合作,结合“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加强与沿线城市旅游双向合作,深化旅游合作共建内容。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