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村民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
青岛新闻网5月2日讯(记者 任俊峰 通讯员 刘伟)“看完了文艺表演,俺看时间还早,咱顺便开个座谈会,拉拉呱、唠唠嗑,聊聊当前的好日子,大伙说中不中啊?”“中!”……5月2日上午,主持人话语刚一落地,现场200余名村民便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争相鼓掌欢呼,胶州市西松园村第一期“乡村故事会”正式开始了。
据了解,“乡村故事会”是胶州市“身边故事村村讲”宣讲活动在农村的特色品牌,主要是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唱身边曲儿的方式,用通俗的语言、典型的事例展现家乡发展、村民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让群众在感同身受中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激发爱家、爱村、爱国热情。
5月2日上午,青岛新闻网记者在胶州市西松园村幼儿园看到,露天现场不设主席台、不用会议桌,主持人与宣讲人员只设简单座椅,观众席座区呈扇形环绕主持人及宣讲人员,不少村民自己搬着凳子、带着马札便赶了过来,坐着的、站着的,将院子围的水泄不通。
“乡村故事会”接地气,气氛热烈
“我觉得最高兴‘欢气’的事,那就是老村搬新村,跳出了黑窝子,让村民远离了污染区,乡亲们说对不对?”73岁的老村支书高祀成第一个登台,他站在村庄管理者的角度,讲述了村两委班子如何殚精竭虑,团结带领大家由乱到治、由贫到富、由差到美的过程,以及村庄在居住环境、集体收入、移风易俗、村民主要娱乐生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老书记介绍说,如今村里空气好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比城里都亮堂。最重要的是,村风正、民心乐,这么多年村里没有一个打架的斗殴的,邻里团结、家庭和睦,做好人、办好事已成为村民的习惯。“吃水不忘挖井人,咱过上这样的好日子,离不开党和政府,咱要知恩感恩,从身边做起,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就是对国家、对民族最大的贡献。”
胶州市最美家庭代表杨振凤结合自身体会,讲述了孝道创造财富的故事;最美胶州人赵勤霞谈论了加入太极拳队伍后身心的变化,教练李文丽做为非土生土长西松园村人,以旁观者的视角,介绍了村庄文艺队伍的发展和村民精神风貌的变化。
“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事最容易感动身边人。”胶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锦秀认为,身边典型的引领胜过诸多强行灌输和空洞说教,“乡村故事会”里的人和事,因为看得见、摸得着,所以更有说服力,教育效果也更好。“把握住这个宣传载体,源源不断地向群众传播好故事、正能量,就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教育好、引导好我们的群众,从而促进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的进一步提升。”
胶州市在调研中发现,每个村总有德高望重、勤劳致富的贤人能人,或者好媳妇、好婆婆等身边的道德模范,他们的光辉事迹、为人做派,群众心知肚明,自然比外人来讲更有亲切感和说服力。
“乡村故事会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其务实而又接地气。”胶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宋振祥介绍说,宣讲过程中特别注重让真人讲真事,所谓“真人”是指本村的人、大家认识的人,他们用“大白话”“本地话”讲述自己的故事,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有所感悟。
在宣讲内容上,除了身边事、日常事,胶州市突出问题导向,将民生政策、法律法规、金融保险等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话题引入其中,以案说法、以事说理、以情感人,在讲故事、谈感受的过程中,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因信息不对称、认识不对称所造成的困惑。
下一步,胶州将在全市八百多个村庄开展宣讲
截至目前,胶州市相继在胶北、胶西、里岔等镇办的20余个村开展了57场宣讲试点,因村置宜、一村一品,采取快板、三句半、茂腔小戏、边说边唱等多种文艺形式,在表演的同时讲变化、谈感受,传播主流价值观,让群众在欢乐之余真正有所收获,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逐渐夯实了“乡村故事会”的品牌基础。
据介绍,胶州市“身边故事村村讲”活动,从农村试点,但不局限于农村开展的“乡村故事会”,还要在社区、机关、企业、学校全面推开“身边故事会”,将按照“先点后面”的原则,成熟一个推广一个,形成上下联动、全面覆盖的局面。
为此,胶州市面向全市征集百姓宣讲员,并派出指导员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全市各行各业的各类先进典型、“五老”人员、党建网格员、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志愿者等,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突出、表达力强、具有丰富经验的各类个人,以及各职能部门的宣讲骨干均可加入到百姓宣讲的队伍中来。目前,胶州“身边故事村村讲”宣讲队伍成员已突破200人。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挖掘先进典型,充实到百姓宣讲员队伍中来;同时,不断丰富宣讲内容和载体,做到宣讲活动定期化、规范化和长效化,将社会正能量不断传扬下去。”宋振祥表示,宣讲不拘泥于形式,党员会上可以讲、集体活动可以讲、田间地头可以讲、走街串巷也可以讲,总之要用活零碎时间,通过经常讲、反复讲,形成常态,巩固成效。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