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5月11日讯(记者 于泓)5月11日,载箱量13386TEU的集装箱船“中远法国”在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106泊位靠泊作业。与传统码头不同的是,整个码头现场“空无一人”,生产作业却“行云流水”。这标志着当今世界最先进、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青岛港成功投产,实现了全自动化码头从概念设计到商业运营,开创了全自动化集装箱作业的新纪元。
据介绍,该码头位于前湾港区四期5-10泊位,岸线长2088米,纵深784米,前沿水深-20米,年通过能力520万TEU,可停靠世界最大的20000TEU以上的集装箱船舶,首期2个泊位投入运营。
开创“青岛模式”
该码头由青岛港集团主导,精准规划布局,融合物联网等尖端信息技术,数十家合作方参与,从2013年10月码头正式立项,到2017年5月投入商业运营,仅用3年多时间完成了国外同类码头8-10年的研发建设任务,建设成本仅为国外同类码头的75%左右,开创了低成本、短周期、高起点、全智能、高效率、更安全、零排放的“青岛模式”。
该码头由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运营管理,由青岛港自主构建全球领先的智能生产控制系统,采用世界一流的全自动化技术设备,颠覆了传统集装箱码头作业模式、管理模式,实现决策智能化、生产流程化、操作自动化、现场无人化、能源绿色化。在全自动化码头目前两个泊位作业中,后方生产控制中心9个远程操控员承担了传统码头60多人的工作,减少操作人员约85%,提升作业效率约30%,码头设计作业效率可达每小时40自然箱,是当今世界自动化程度最高、装卸效率最快的集装箱码头。
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机遇,青岛港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突出技术的先进性和建设的经济可行性,构建了可推广复制、具有行业示范意义的“青岛模式”,在自动化、智能化方面引领第五代乃至第六代港口的发展方向。其中,依托青岛港集装箱作业、管理的先进经验,自主设计生产业务流程、规划码头总平面布局、建立指标体系和技术规格参数,低成本、短周期形成实施自动化码头系统总集成,构建起全球领先的自动化码头智能生产控制系统;码头装卸运输设备全部采用电力驱动,单位耗能最低,实现零排放和无灯光作业;首创了世界上重量最轻、循环补电、巡航里程无限制的集装箱自动导引车,并节省换电站建设费用过亿元,比同类设备重量减轻10余吨;首创机器人自动拆装集装箱扭锁,实现生产全程自动化;首创轨道吊“一键锚定”系统,解决了大型机械防瞬间大风的全球性行业难题。为一批世界性技术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凭借低成本、短周期、高质量等卓越绩效,在美国第11届“Navis World”[美国Navis公司是世界领先的集装箱码头操作系统(TOS)提供商]全球年会上荣获“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杰出成就奖”。
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码头
青岛港党委书记、董事长郑明辉表示:青岛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充分吸取了当今世界自动化码头的经验和教训,综合采用了物联网感知、通信导航、模糊控制、信息网络、大数据云计算和安全防范等先进技术,深度融合了码头操作、设备控制、闸口控制、电子数据交换、网站预约查询等系统,机械设备全部实现无人驾驶,集装箱装卸、运输、堆存、收发全过程实现无人作业。与传统码头相比,生产作业彻底实现了人机分离、人货分离,更加安全可靠;码头设备全部采用电力驱动,更加节能环保;操作运营全部集成世界最先进的系统,更加智能高效。是当今世界上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码头。
青岛港是世界集装箱第七大港,拥有目前世界最大的码头和最高的效率。面对全球工业4.0和“互联网+”的发展趋势,青岛港以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等项目为重点加快建设智慧港口,推进港口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