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8月11日晚,2017第九届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盛装启幕。青岛科技大学作为一匹黑马报名参加了“市长杯”绕岛赛,所用船型是博纳多40,在8个人组成的战队当中,年仅22岁的叶子是船上唯一的女选手,被船长亲切的称为“黑玫瑰”。(记者 杨志文)
叶子的老家是淄博,2014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进青岛科技大学休闲体育专业,从此开启了她和帆船的不解之缘。
然而,对大海,对帆船,她完全是一个“小白”,只能从最原始的理论学起。在帆船上,水手是通过不同的绳子来控制帆的起降和角度变化,理论的第一课就是学习在船上如何打绳结,不同的绳结都有不同的用途,学习帆船的第一扇窗就这样被打开了。
众所周知,帆船是靠风作为动力行驶,而且在大海上洋流涌浪都会影响船的行驶方向和速度,“必须要学习风力、风向,风和帆的配合,风从哪边来,帆应该是什么角度,这些都要在理论阶段进行扎实学习”叶子说。
经过短暂的理论学习之后,叶子的脑海里,整天都是各种绳子,各种辨别风向的知识。没事的时候,就自己一个人泡在学校的帆船模拟教室,想象在海上驭风破浪的感觉。
教室模拟航行终究是纸上谈兵,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之后,出海航行的“小目标”终于实现了。第一次登船出海在叶子的回忆里只能用“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来形容。
“第一次出海什么都不知道,老师说什么自己也反应不过来。老师让你把绳结打一下,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在模拟教室学到知识全忘了,问你风从哪里来,感觉风从四面八方来,到处都是风,没有一个准确的方向。”
驾驶帆船出海航行,大约需要五个人,有人操作主帆,有人操作前帆,有人掌舵,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叶子的工作就是负责调整前帆和球帆,所以就需要对风力风向有准确的把握,恰到时机改变帆的方向,不能有一点马虎。但是第一次的“黑暗”航行,自己从老师那里取到不少真经,“如何辨别海上风的方向,可以看船上的丝带飘的方向”老师告诉叶子,第一次航海实践就这样赤裸裸的被“刷”下来了,但叶子并没有被神秘的大海吓倒,也没有被风的不着边际迷惑,而是自己沉下心了,回忆在船上的每一个操作,老师的每一个指令,相信自己能征服大海,也能征服那片帆。
“学习东西比较慢,需要空一段时间,不去接触帆船,从理论到实践,有时候会犯很多错误,需要慢慢积累”叶子说。
凡事都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如今三年过去,叶子能够跟其他男队友配合默契,跟船长实现指令的无缝衔接操作。比赛前夕,记者跟随队员们一起出海熟悉场地,叶子作为唯一一名女队员,负责前帆和球帆的调节工作,随着船长一声“迎风换舷”,只见叶子迅速调整前帆的角度,动作麻利干净到位,跟男队员比起来,丝毫不落下风。
叶子在海上以风为伴,以船为友,付出了很多。但第一次参赛过程中,她的一次失误,差点让全速航行的帆船失去速度。
“当时是在奥帆基地的外面,风特别大,因为第一次参加比赛,心里面一直很紧张,船长告诉我该干啥干啥,当时船长让我松缭绳,潜意识感觉自己是在上风,其实是在下风,一下子把下风的绳松了,松完之后帆就放出去了,本来船跑的很好,这样一下子就没有速度了。费了好大劲才把帆拉回来,船又继续前进。”
第一次参赛也让叶子明白帆船运动的意义和魅力,那就是各负其责,用团队的力量赢得比赛。每个人都是船上不可或缺的部分,谁都不能成为船上的短板,对于女队员来说,这一点也很重要。“因为我是一个女生,不会因为这个减少训练量,包括每次出海比赛,自己负责的工作,一定要做好做到位,不能拖团队的后腿。
慢慢习惯了跟船在一起的生活方式,就没有什么差别”叶子说。但是男女体质的差别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要做到出海比赛的时候,工作不落下风就要比男队员付出更多一些,皮肤晒黑了,摘掉眼镜眼圈周围都是清晰的晒痕。
现在叶子已不是三年前的帆船“小白”,“ 2016 CCOR城市俱乐部国际帆船赛法伊26级别第三名”、“ 2016青岛国际帆船赛法伊28级亚军”、“ 2017 CCOR城市俱乐部国际帆船赛公开级长航赛,场地赛双冠军”、“ 2017大学生帆船赛长航赛第一名总名次第二名”,这些荣誉背后有集体的努力,也有叶子的付出。
大三暑假又撞上帆船周,如果训练或比赛时间较长,她就直接住在船上。每天就可以省去学校到奥帆基地近两个小时的路程。这样就有更好的体力精力投入到比赛当中去,而且今年又是在家门口比赛,叶子和她的队友们都充满信心。
这个暑假结束,叶子就将进入大四。当初选择帆船还是跟自己的性格有关,虽然是一名女生,但性格里却满满的喜欢有挑战性刺激性的运动,喜欢无忧无虑的生活。“很享受海上的生活,很喜欢长航,在海上漂一两天,因为在海上什么都不用考虑,没有那么多烦心事,抛除杂念享受航海。”叶子告诉记者。一圈试航回到奥帆基地,叶子忙着给帆船“洗澡”,她和队员们都非常期待帆船周的比赛,希望能获得一个自己满意的名次。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