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岛观察】
(记者 任俊峰)
最近,青岛足球迎来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件,那就是青岛海牛队顺利地升入了中甲,我们看到俱乐部上下举行了非常热烈的庆祝活动,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而且从俱乐部投资人的表态来看,他们的目标是重新升入中超。青岛海牛是一支拥有城市荣耀和光荣历史的球队,他们未来必将会再次承担起传播青岛足球形象的这样一个历史使命。
同时,还有一个消息最近也在很多国内媒体上传播,那就是位于中超的青岛队,目前处在一个欠薪的状态。尽管说,这个消息没有得到俱乐部的公开认可,但青岛队已经陷入经济上的困境,几乎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对于青岛队遭遇的这种困境,首先我们要放在大环境中去看。目前,不仅仅是青岛队,中超很多球队如广州恒大、重庆、河北华夏幸福、广州城等多支球队已经遭遇了经济上的严重困难,甚至连生存都出现了问题,还有媒体报道称,目前中超已经有11支球队出现了欠薪。那么在这种大背景下,青岛队出现经济问题,也不能算是一件特别突兀、或者说令人吃惊的事情。应该说,这是过去十年来,国内足球俱乐部由金元足球所引发的一次集体性“触礁”事件,青岛队很难独善其身。
其次,我们还要看到,去年以来,中国足协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与疫情的因素相叠加,加重了各俱乐部的经济困境。目前的中超各俱乐部,几乎没有任何收入,只能依靠外部的不断“输血”来维持运营,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经济困难几乎是难以避免的事情。
除此之外,赛制的不稳定也是造成联赛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例如广州城董事长黄盛华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认为,受世界杯预选赛的影响,今年中超的赛程被“肢解”,商业影响力大幅下降,造成很多投资人投资意愿下降。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面对这种严酷的环境,目前,青岛队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活下去。此时,我们甚至可以不再提成绩方面的任何要求,只希望球队能顺利渡过难关,延续火种,把希望留给未来。
同时,面对当前的困境,我们有必要做更多的思考,而思考的最终目的,就是找寻青岛足球良性健康发展的新路径,因为这关系着青岛足球的未来。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不认真反思这一问题,那么我们的足球俱乐部就将在一次又一次耗尽投资人的财力与心血之后,上演一次又一次的恶性循环。
人们相信,近期中国足球一系列震荡和负面事件的发生,对中国足球的从业者、管理者和广大球迷都会产生比较大的触动。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该如何发展足球?又该怎样规划、打造我们的足球产业和足球文化?这是当下中国足球的所有参与者和关注者都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对青岛这座“足球城”来说,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更是迫在眉睫。着眼于未来,青岛足球该朝哪个方向发展?该用什么样的模式去发展?这不仅仅是青岛队一家俱乐部的事情,而是所有青岛足球的从业者都应该去关注的话题。
“足球有公益的属性,但是职业足球真的最主要的是主要做公益吗?”日前,中超重庆两江竞技队领队魏新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在他看来,正在推行的股改也面临不小的挑战,“足球水平这么低,还不允许企业支持有回报?入股到底干什么呢?”
应该说,魏新的疑问,恰恰点中了中国职业联赛的“命门”。
从经济学的角度说,足球俱乐部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必须有独立盈利的能力,这是其生存发展的根基和根本逻辑。一家没有盈利能力的经济实体,注定不会长久,或者只能成为别人的附庸。
过去,我们的足球俱乐部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它们所扮演的角色,往往是某家企业形象宣传的一个平台,或者是某些具备一定财力、又喜欢足球的老板们爱好的延伸,又或是某些人想换取某种利益的工具。应该说,这种角色是可悲的,又是脆弱的,我们的球队随时可能因为投资人的经济状况陷入窘迫,而濒临消失解散的境地。过去几年,这种现象在中国足坛屡见不鲜,已经严重伤害了广大球迷的感情。
因此,对青岛的各家足球俱乐部来说,目前比成绩更重要的,是积极主动探索健康良性的发展模式。显而易见的是,要增强俱乐部的抗风险能力,实现股权的多元化改革是必经之路,然而只完成股权改革还远远不够,作为一家足球俱乐部,一定要通过人才输出、球迷市场的开拓与多元化运营等方式,来保持独立盈利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赚钱,这是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最符合经济规律的长久之道。
在这方面,实际上日本、美国等国家的职业联赛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本,他们的很多俱乐部已经成功实现了自收自支、健康独立发展,并且仍能够保持较高的竞技水平。应该说,这是我们职业足球俱乐部应该学习和努力的方向。
要达成上述目标,首先要依赖国内足球市场环境的整体改观,同时更考验职业联盟的整体运作能力,而最关键的,还是要看各城市、各俱乐部能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作为、积极创新,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足球发展新路径。
在这方面,作为中国足球的龙头城市,青岛有责任也有义务走在前列。面对这个困难的时刻,我们不妨把挑战当做机遇,勇挑重任,积极作为,勇敢探索中国足球俱乐部的生存之道,找到一条符合市场规律的发展模式,为中国足球的振兴贡献“青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