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独家】
(记者 宋波鸿)
最近,“仁甲看见”的《乐动青岛·冬》文旅推广视频作品一经推出,再次刷爆青岛人的朋友圈。视频中,一个吹笛子和排箫的白衣男孩成了不少人关注的焦点。就在2月初,为了致敬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经典作品《中国24节气》,在“仁甲看见”最新发布的作品《青岛24节气》中,同样有这个吹奏竹笛的白衣男孩。
他就是青岛95后,中国传统乐器乐手李卓,在青岛的民乐圈里,形成了一股正在孕育萌发的新生力量。他是如何展开民族乐器演奏和学习的,又是如何在两个刷爆青岛朋友圈的视频中惊艳亮相的?记者特别专访了他。
6岁开始学习民乐 始终保持新鲜感
在《乐动青岛·冬》文旅推介视频中,李卓分别在栈桥回澜阁以及天后宫吹奏起竹笛。古朴幽雅的传统建筑,伴随着纷纷落下的雪花,飘渺灵动的音乐,充满了青岛冬天的独特味道。
6岁就开始学习中国传统乐器的李卓,不仅仅笛子或箫,其他民乐也几乎都有所涉猎。他说,“我的本行是笛子和箫,除了这两样乐器之外,我也会利用业余时间去了解或尝试其他民族乐器。”学习笛子之初,李卓就展现出了个人的天赋和技艺。
小时候开始学习民乐,只是觉得好听,而这也注定了李卓与传统乐器的缘分。“我既是民乐工作者,也是民乐爱好者,我需要对民族乐器永远保持新鲜。”李卓表示。
因为从小就开始学习乐器,所以玩儿的时间几乎没有。李卓回忆起小时候学习民乐的点滴,学生时代每天写完作业别的啥也不能干,就是练习民乐。为此,他甚至还跟父母吵过架,也挨过打。“上小学的时候,我妈直接就地取材,抄起笛子就是一顿揍,笛子甚至都打折了。”后来他明白,所有的付出,在经历过之后,最终都会结出硕果,而这个过程往往是孤独并且需要自己去亲身体会的。
“我原本以为学音乐是快乐的,后来发现不是,打好基本功的过程是很痛苦的,直到后来才发现,学习音乐最终是快乐的。大学毕业后,是音乐让我结识了良师益友,我们一起排练,一起演出,不管生活当中遇到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只要拿起乐器,烦恼都会抛到脑后。”李卓感慨表示。
青岛年轻民乐乐手稀少 热爱让他一直坚持
这个95后男孩坦言,“在青岛,其实年轻的民乐工作者并不是很多。我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并从事这项工作。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一份热爱吧!并且能够坚持到现在,是因为对这些中国传统乐器和民族音乐的喜欢从未中断过。”
在青岛市南区,其实还是有不少机会和演出场合的,包括文化馆大大小小的惠民演出等等。“所以大家在市南区的各种文艺场合都会看到我,市南区的文艺活动还是比较多,他们给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李卓介绍。
青岛也被誉为“琴岛”和音乐之岛,而民族乐器的表演和延续应该得到相应的保护和重视。
李卓也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致力于通过网络以及电视节目等形式推广和普及青岛的民乐。李卓表示,“不仅仅是小孩子们,我觉得包括成年人如果对民乐感兴趣,也可以学习并参与进来。”
用传统民乐回馈“琴岛”之名
在“仁甲看见”的两个刷爆青岛朋友圈的视频中,李卓分别在栈桥回澜阁以及天后宫两大经典建筑前演奏传统乐器。
说起这几次的视频合作,李卓介绍,“栈桥和天后宫都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古老建筑,那么为了展现它们的美,搭配民乐演奏就显得浑然天成。这也是他们团队音乐方面的制作方——塔研唱片团队找到我的原因。在乐器选择上斟酌再三后,最终选择了笛子和排箫这两样最契合画面的乐器。”
在拍摄过程中,因为当天下着雪气温较低,能够明显看到李卓的手和鼻头冻得通红。他说,“真的,当天拍摄温度挺低,加上一直拍了好几遍,手都冻得没知觉了!”
“不过也确实感谢整个视频制作团队精心打磨的这几个作品,能够真正传递出青岛建筑的美和灵动。也让我们青岛本土的民乐工作者,再一次用这样的形式出现在大家眼前。”李卓表示。
“琴岛是青岛的另一个名字,琴与乐密不可分,音乐伴随着这个城市,也影响着这个城市,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所以也要用中国传统民乐回馈这个城市。”这个95后的民乐男孩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