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多数“港漂”或独住或找同类群体合租,很少人会与香港本地人共同居住,这是“港漂”租房的一个特点。而频繁搬家,已成“港漂”固定生活模式。从内地来香港的Jessica,毕业于香港大学,目前已从事金融行业两年。近日,由于房东不再续约,Jessica需要另觅处所,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地寻求一个落脚地。编辑/一叶舟摄影/Howard.C
在香港租房,租约期限多数是“一死一生”,即第一年“死约”,双方不能改动条款;第二年“生约”,双方可协商改动条款。近日,Jessica的“生约”快到期了,房东决定不再出租,因此她需要另觅处所。Jessica在香港的看房经历并不少,但对于再次租房,她还是表现出了深深的忧虑。
作为香港的支柱产业之一,房地产业竞争十分激烈,常常能见到同一条街上有数间地产店铺。今年7月,香港股市如同过山车,方向急转直下,但这对香港的楼市并未造成很大的影响。房屋买卖的成交价格虽略有回调,但租赁价格仍然保持高企,并且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图为香港旺角区的街景。
在香港,看楼盘和看赛马、看娱乐新闻一样,是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面上主要几种报纸都会有楼市资讯。图为香港人看房的报纸,上面标出的香港楼价动辄就要上千万港币。
在香港旺角、深水埗等旧区,房地产业务被小型店铺垄断,大型连锁企业无法进入。因为店主和业主多是邻居街坊,保持熟络的关系,不会让竞争者轻易进入。此外,不少小店铺都是家庭式经营。Jessica找到的这家小型店铺,由两个姐妹经营。图为负责店铺管理和文书工作的姐姐Mandy。
妹妹Judy则负责带客户去实地查看房屋。每间房地产小店铺都有一幅该区地图,仿佛介绍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图为Judy向Jessica介绍旺角区的房屋位置及价格划分,如数家珍。
第2日,Jessica就开始跟随Judy看房。在路上,Jessica看到路边有不少的小广告,都标榜业主直接出租,不需要中介。但是Judy告诉他,这些房源不可信,因为有些业主与租客签订协议后,不会送交政府留档,因此没有法律效力,而租客也无法保障自身利益。图为香港路边的租房小广告。
香港旧区大多数住宅楼的楼龄都很老。通常每隔10年左右,由该座楼的业主组成的“业主委员会”会进行一次投票,如果票数超过一半,就会对大楼的内部及外部进行翻新装修。图为Jessica进入的大楼正在翻新,狭隘的走道两面墙上贴满了装修通知书和进度汇报书。
Jessica来到了具有香港特色的“劏房”,即“分间楼宇单位”,又美称为“套房”。在香港,业主或二房东会将一个40平方米单位的内部隔成3至4个小房间,每个小房间即为一个“套房”。每间房都有单独的门,租户之间互不影响。一般来说,劏房面积由几平方米到十平方米不等,每个月租金则要四至七千元港币(约合三千至五千多人民币)。图为Jessica一处劏房门口。
Judy告诉Jessica,这间房子的租价为6800元港币(约合5600元人民币)。在香港,劏房的租客通常为草根阶层、新来港人士或单身人士。栖身于香港劏房的群体,过着一种港式的“蜗居”生活。图为这套劏房客厅宽度约为成年女性臂展的宽度,十分狭小。
香港民政事务总署的2012年资料显示,全港大约有1.6万座此类旧楼,以此推算,全港至少有6.7万个劏房单位。香港当地一个关注劏房现状的民间团体表示,按平均每个单位被分成4.3个小单位计算,香港居于劏房的家庭超过28万户。图为劏房另一侧约5平方米的小区域内,则整合了厨房及厕所。
Judy介绍,这套房子业主刚刚从租客手上收回,正在进行内部重新装修。由于需要赶着在10天内重新租出去,因此装修与看房常常是同时进行。装修师傅对租客看房也是习以为常。
香港旧区的房子因为楼龄过老,会发生墙皮脱落现象。尽管装修师傅说处理之后会完全没有痕迹,但面对此般居住条件,Jessica仍然感到很震惊。
这样的房子离Jessica的可接受范围还有一定差距。而旺角区属于香港的旧区,房子水平相差不大,因此在该区看房的Jessica略感沮丧。图为劏房窗外楼房密集,视野十分狭窄。
传统的香港中介,通常只会管理自己所在片区的房源。而作为新一代房产中介的Judy也从事网络中介服务,她告诉Jessica,在大围区她也有一些房源,可以供参考。图为大围区路边的小广告售卖的是近千万的房子。
大围区的房子属于高档屋苑,面积大很多,租金也贵很多。Judy告诉Jessica,可以多找几个朋友分摊房租,其实每个人的花费和旺角区差不多。这也是目前港漂租房的一种趋势。于是Jessica跟随Judy来到大围区看“豪宅”。图为大围区的生活环境比旺角区好很多。
据悉,位于大围区的这处“豪宅”属于香港高端屋苑,进出都需要做登记,且同区居住的都是高收入阶层人士,小区安全更有保障。
对于中介行业的人来说,能够拥有豪宅资源,是值得自豪的一件事情。图为Judy展示手机里的豪宅图片给Jessica看。
Jessica跟随Judy进入“豪宅内部”。刚踏入90平米的房子时,Jessica有一些感动。在她看来,这种大小的空间才是TVB里的真实场景。而在多数港漂的租房经验里,这样一个大厅可以独立间隔出来,分租给一个或两个人。以较少的租金住在大厅里,已成为港漂合租的一种常见形式。
这套房子的特点是楼层高,视野宽阔。这对于香港的房子来说,是极大的卖点。因此,中介Judy也集中于在窗台上向Jessica游说。
作为在内地生长的Jessica,自然比较喜欢这样宽敞不憋屈的住宿环境。但高达3万元港币(约合2万5人民币)的月租金,意味着她需要再找3-4个朋友来一起分摊。从事金融行业的Jessica月薪为16000元港币(约合人民币13000元),若租在大围这套“豪宅”,仅有3人合租的话,则需要月租10000元港币,占其月薪的60%。此时的Jessica望着窗外的港式夜景,陷入纠结之中。图为“豪宅”外的港式夜景。
据悉,这套90平米的房子售价为1400万港币(约合1150万人民币)。看着高昂的楼价单,Jessica沉默思考着未来,在楼价高企的香港,什么时候才能买得起自己的房子,而不需要继续过租楼的生活。
趁着带Jessica看房,Judy也赶紧用手机拍下屋内的设施情况。因为香港的楼房流动性很高,Judy也是第一次进入这套房子。在房产业竞争激烈的香港,有房屋的真实照片是拥有房源的有力证明,中介可根据照片预先帮顾客做筛选,提高成交率。
走出“豪宅”,Jessica一天的看房行程也结束了。尽管Judy路上依然在不停地推销“豪宅”,但月薪为16000元港币的Jessica最终还是选择了旺角区的劏房。一天下来,虽然十分疲惫,但也总算不虚此行。最后她与Judy约定了签约日期。
两天后的晚上,Jessica推迟了手头上所有的工作,赶到地产公司签约。地产条款多且复杂,包括租期、租金、付款日期、按金、用途及其他条款。从事金融业的她对条款特别敏感,因此逐条细细核对。图为Jessica与中介正式签约前仔细阅读条款。
Jessica在合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后,Mandy收下签好的租约。之后还需去政府缴付印花税并做登记手续,租约才可有法律效力。数日的辛劳终于签到了租房合约,两位中介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Judy坦言,香港地产行业是个竞争十分激烈的行业。但她很喜欢,因为每次签约都有一种无可名状的胜利感。
Jessica走出中介店铺的时候,已经是晚上9点了。签约后的Jesscia即将搬入她在香港的又一个“新家”。
一周后的搬家日到来。这天晚上,Jessica已经将她在香港的所有物品都打包完毕,准备离开她位于港岛西环的旧家。图为坐在行李堆里的的Jessica,正在联系搬家的司机师傅。
告别旧家,Jessica将开启新的港式“蜗居”生活。同时,流动性极强的香港房屋,让Jessica这样的新来港人士鲜有“安全感”,房东不续约和租金高涨,成为“港漂”频繁搬家的主要原因。一间面积仅有十平米、租金却高达六千多港币的劏房,似乎成为了“港漂族”在香港的最好归宿。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