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社会 > 正文

成都“同桌妈妈”陪自闭症儿子读书7年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 | 责任编辑:中石 2016-03-29 14:48:03

成都“同桌妈妈”陪自闭症儿子读书7年

  课堂上,庞芝华(左)不时提醒走神的包涵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

    3月22日上午,四川音乐学院附中高一(一)班的英语课正在进行。55岁的庞芝华在一群孩子中格外显眼——在她身旁,16岁的儿子包涵正举手争取回答问题。对庞芝华来说,包涵的每一次“积极举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他是一名“来自星星的孩子”:3岁那年包涵被查出患有自闭症。确诊后,庞芝华辞去工作,全身心照顾儿子。

成都“同桌妈妈”陪自闭症儿子读书7年

  让包涵对着镜子进行手风琴指法练习是庞芝华想出的点子。

     6岁时,包涵进入小学。曾是中学教师的庞芝华,打算去儿子所在的小学应聘。然而学校空余的职位却只有清洁工。“只要能陪着儿子,做什么工作都可以。”庞芝华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份工作。因为理解能力弱于其他孩子,到了小学三年级,包涵的学习开始跟不上了。为此,庞芝华向学校申请进入课堂,陪他听课,回家再为他讲解重点。“一遍不对,再做第二遍、第三遍……”从小学到高中,这个“同桌妈妈”她一当就是7年。这些年来,庞芝华每天都要记录下老师讲的每一道例题,每一个解答过程。她用完的笔记本,摞起来足有1米多高。随着年纪增大,记忆力大不如前,庞芝华也逐渐感到“力不从心”,不少课程的知识点她要反复向老师请教多次,才能“嚼碎了喂给儿子”。辛苦没有白费。在她的辅导和学校老师的耐心帮助下,包涵的学习成绩一直比较优秀,特别是英语和数学,成绩都排在班级前列。

成都“同桌妈妈”陪自闭症儿子读书7年

  陪儿子上音乐课时,疲惫的庞芝华靠着墙打起了瞌睡。

     更让庞芝华高兴的,是她成功发掘了包涵的音乐天分。小时候,每有音乐声传来,包涵就会情不自禁打起节拍。于是,庞芝华把儿子送去学习钢琴和手风琴。同样是采取“陪读”的方式:庞芝华先学,记下曲子后再回家一对一教包涵。包涵在音乐方面的领悟力非常高,不到11岁钢琴就考过了十级,学习手风琴不到两年就考过了八级。去年8月,他还获得了“春城杯”全国键盘艺术邀请赛手风琴初中组的金奖。“儿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庞芝华最大的愿望,就是看着儿子能走进大学,走入社会,自力更生。现在,她打算逐步放手,让儿子自己去上一些比较容易的课。“获得今天这样的成果,他们母子俩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同样重要的是,周围的老师和同学们都能以平等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们。”包涵的手风琴指导教师杨瑜帆认为,平等相待,是对自闭症孩子和家庭最好的尊重和关怀。

成都“同桌妈妈”陪自闭症儿子读书7年

  已经上高中的包涵还有点孩子气,喜欢和妈妈嬉戏打闹。

成都“同桌妈妈”陪自闭症儿子读书7年

    由于自闭症孩子有认知障碍,包涵没有金钱概念,庞芝华从包涵小学一年级时开始就引导他学会认钱、买东西、记账。

成都“同桌妈妈”陪自闭症儿子读书7年

    庞芝华在四川音乐学院附近租了一间70多平方米的小屋。包涵和父亲一起睡,庞芝华就在阳台的沙发床上休息。(记者肖雨杨摄影报道)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